史德镇往事


如果你踏上了从兴平到礼泉的公路,你肯定不会错过一个镇的中心地带,它叫史德镇,那是我们的镇。十六岁前,我最熟悉的带着点繁华意味的地方就是这里了。


史德镇下辖十几个自然村,我们雪村是其中之一。那些年,我们上学、赶集、家里办事都要去往史德镇中心。从我们村到史德镇中心有八里多路,我们有时候步行、有时候骑自行车、有时候是坐车。那是一段频繁踏上的路程,也是一次次愉快的旅程。


1


上小学时,期末或者期中考试有会考,史德镇的教育系统会安排镇所属小学都到史德中心小学去考试。当然除了考试,还有很多的学校集体赛,如歌咏比赛,体操比赛等。各村的学校都会暗中较量,拿出最好的表现,赢得一个好成绩,为各自学校争光。我们当时都小,从家里要到史德中心小学,都只能各自家长带着各自的孩子骑着自行车去。有那么一两次,学校会忽然大方起来,请来两辆蹦蹦车,就是那种农家用的机动三轮车,没棚子,坐在上面两翼生风。夏天当然很幸福,如果是冬天就让人很纠结。我们的老师让大伙儿拿围脖把头和脸都包严实。上车后,老师让男同学坐在车厢的边沿,女生坐在车厢内的小凳子上,一番推搡调整后,大家伙就吱吱哇哇地向史德小学进发了。

当时我们都把史德中心小学简称为史小,去史小对于我们来说算是出了一趟远门,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史小虽然也是座村庄小学,但是因为坐落在镇上,就显得比我们那些在村里的小学气派。史小有一扇门顶是缨枪头的大铁门,我们小学没有。史小的教室层层叠叠,大的可怕,我们的小学一眼望到头。史小一出门没走几步路就能到镇子中心,那里美食云集、香气缭绕,我们小学没这个条件。这最后一点,是我们心里最大的痛。


但有一点,史小比不过我们,那就是学习成绩。我们雪村小学在当时算是史德镇的明星小学,会考的成绩连年全镇第一。我记得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那时候常常用这样一句话鸡我们:你们去了镇上给我好好考,要么靠第一,要么倒数第一,我不要其他名次。有了这样的话,大家都很争气。我们的窦校长在镇教育系统里就很有面子,很有话语权,教学质量摆在那儿了,谁也没有话说。那是雪村小学春风得意的年代,也是我们窦校长春风得意的年代。他后来模仿史小,把我们雪村小学那个老旧的校门拆掉,在我们村也是方圆几里最有名的窦铁匠那里做了一扇大铁门,那扇铁门比史小的看起来更雄伟,因为上面还插上了迎风招展的小彩旗。


2


在史小里考完试或者比赛完,家长或者老师会带我们去镇中心吃好吃的。到了镇上了,不吃一顿好吃的说不过去。史德镇是逢1、4、7这三个数字集会。即使没有集会,那里也常年有卖吃食的。当年的集会盛景让人难忘,从集会的热闹程度上看,史德镇绝对不是一个小镇。一有集会,街道上人潮涌动,喧哗声此起彼伏。我们三五成群,就在街道上窜来窜去,在人群里挤进挤出,寻找着自己要吃的美食。浇汤烙面、豆腐脑、羊血饸络、油糕、麻糖、凉粉,摊子一个接一个,令人目不暇接,摊主扯着嗓子喊人,我们哪一样都想吃,所以不知道选哪一样。

记得有一回,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脸庞,她是我舅家的邻居,在那里卖羊血呢。我就叫上身旁两个同学去吃她的羊血,有凉调有浇汤的。大冷天,我们选择吃浇汤的。她笑眯眯地看着我,我觉得她也认出我来了。我喜欢吃羊血,不一会儿便吃光了自己碗里的羊血。我的两个同学却没怎么吃,我一看座位底下全是他们捞出来的羊血。不吃就不吃,干嘛要捞到地上呢。他们悄悄地对我说,这羊血难吃很。我们付钱的时候,我自然而然以为那女的不收我的费用,因为她和我舅家关系很好,她对我也很熟悉,我们见过好多次,说过好些话。她先是收了我的两个同学的钱。我掏钱的时候,一直等她的话,比如说,你的钱就不要了。比如说,还要你的钱干啥,走吧!但她最后没有任何异常反应地收了我的钱。我失落极了。

我们离开座位后,我的两个同学开始大着声音,连续地说,这人的羊血难吃得很,咋那么难吃呢。我听了几句后,也大声说,难吃瓜咧!我两个同学很讶异地看着我说,你不是都吃完了么?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说啥,最后补充说,不能浪费么!


吃完后,我们还要再逛一会儿。遇到农忙前夕,集市上的人就更多了,熙熙攘攘的。卖各种家用品的、农具的,卖布的,那时候集市上的商人根本不愁东西卖不出去,海量的顾客在等着他们呢。集市上还有卖各种药的。那两年在集市上,经常能见到一个和尚模样的人在给人治病。他在一户向南的人家门口把各种药贴药瓶药罐摆好,在墙上挂出一张介绍功效的大图纸,然后开始招揽人群。这和尚穿着黄色的僧袍,头皮剃得光亮,在艳丽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不一会儿,他就被人群围住了,其中好些是老年人。

我们看到了他给一个老太治病时的情景。那老太说自己害腰疼病。和尚让她撩开了上衣,然后在老太太的腰疼的地方贴了一张膏药,和一般的虎皮膏药没两样,然后他对着老太说,我要发功了,你站稳。只见他后退一步,扎下马步,一臂朝后,掌心向外;一臂向前,掌心对准着老太太贴药膏处,距离大概二十公分。猛然间,他全身都抖动起来,他的嘴里连着发出呀-呀-呀-三声喊,我们好像看到一股真气从他掌心散播出来,输入进了老太的腰部。老太马上喊道——烧得很、烧得很!前后不到一分钟,他就收功了。老太转过身来,满面轻松,周围人纷纷上前询问,老太指着腰部说,这还热着呢,涅现在一点都不疼了啊,这师傅是真功夫哈,我现在浑身都感觉轻松了……。

我们几个看完后,都啧啧称奇,感觉这和尚厉害极了。一个比我们大几岁的同学却说,这老太估计是托吧。我们没有理会他,觉得他扫了大家的兴。


3


小学毕业后,我们要上初中,自然就是在史德初中上学了。史德初中当时以“哈娃多”闻名全镇,当时听好多大人不时讲,谁家的娃被人打了,而且打得挺重的。问原因,无非就是那些“哈娃”要撒歪,就是纯粹的坏使然。我们当时可能都有点提心吊胆,怕一上学就碰见“哈娃”。但其实真正入学后,才发现真实情况并不是人们所说的那样,史德初中其实是一所很不错的中学。上级单位为学校派来了一位强有力的校长,新的教学大楼也刚开始启用,校园里很多地方经过了修缮,操场扩至原来的二倍,有了更多的地方让那么多的同学可以跑操、锻炼、早读、释放青春的躁动。整个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加之校纪严明,史德初中的教学质量在那几年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我们上初二时,初三的一位男同学中考拿到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这个消息让全校沸腾,我们把消息带回家,让父母也知道了这件事。于是乎,好像整个史德镇都知道了这件大喜事。我们那几届学生的时代也成了史德初中历史上最为出彩的年代之一。


去镇上读初中,我们这些远地方的娃都是骑着自行车的。有土路和公路两条路可走。土路镶嵌在田野间,虽说路况一般,但近,也安全。公路是柏油路,但远,车多,不安全。所以,我们经常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不过,天一下雨,乡间的路就走不成了,只能绕路去走更远的公路,但柏油路也有土路不曾给予我们的乐趣。每次车子上了柏油路,我们就会莫名的兴奋。那时候我们对城市都无限向往,在我们的想法里,柏油马路接连的就是城市,上了柏油路,就踏上了通往城市的道路,等待大家的是一片未知的繁华,所以总会狂欢一阵。


柏油路面光滑,几乎不会给车子带来任何阻力,我们常常会死命蹬上几下脚踏板,然后静止不动,让车子自主地向前方奔驰,奔了好久,驰到好远。到镇上了,路却变得越来越糟糕了,最糟糕的地方比泥路还让人糟心。史德镇中心街道上的路永远都是坑坑洼洼的,不见柏油、只有大小不一的石子混合着土块,大部分情况下还浸泡在泥水里。这条路中间也修过好多次,但貌似质量不过关,况且人流量和车流量都太大,没多久就会被踩得稀烂。下过雨的路面更让人不寒而栗,路上凹陷的地方常常汪着一潭水,有的坑很深,水自然就积得很深。我们骑车从上面经过,需要加倍小心。但即使再小心,也常常有人不慎连人带车跌倒在泥水坑里。这时候,大家都从车子上下来,一面帮他收拾,一面看到他跌得狼狈样,又忍不住笑起来。

在阴雨的日子里,那些坑里的水总是不见干,时间长了,水就变黑了,继而散发着恶臭。这时候唯一能消除这臭水的就只有太阳了。于是我们盼着天晴,天晴了,有了强烈的阳光,有了高温,水会被晒干,我们就可以在街道上放心的骑车,也不用躲避那些令人懊恼的臭气。


我还记得快到镇中心,公路分成了两条。一条通向了镇上的村子,一条通向了中心的街道。通向村子的路是笔直的,但收窄了很多,只是一条小路。通向镇中心的路是弯曲的,弧度很大,宽度和之前的路一样。其实我们去学校走村上那条路就可以,但往往却要拐上去镇中心的那条路。那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如果从最开始就冲刺,几乎可以就能一直滑行到镇子中心,那是个激动人心的滑行,你能感觉到你和风在同行。但在后半程你必须要刹车,不然速度太高,到最后你就把控不住了。大家都喜欢这样玩,有一些危险,但十分刺激,几乎每个人都经不住这个坡道的诱惑,一段时间内总要滑下去几次。

但有一次出了问题。那是个秋天的早晨,我们几个人从公路去学校。到了坡道跟前,我的同学张伟才发现自己车子的刹车坏了。他应该下车推着自行车走下去的。他只说了一句——妈呀,这车子没刹车。但他人还是在车子上。我们之前和他几乎并排骑行着,很快他的车子就从我们旁边冲到前边去了。他妈呀妈呀地疯狂喊叫着,我们吓得也跟着呀呀地叫起来。前面的视线不是很明朗,这样的速度冲下去实在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要是突然出现一辆车,那就糟了。

千钧一发之际,张伟急中生智,在快要达到坡道曲率最大的那个点之前,他瞅到了路边出现了一个小土道,土道通向了一个果园。那里正在修建一座果树房,一堆白灰堆在土道的尽头。张伟的车子以风一样的速度径自冲上了土道,冲进了果园,不偏不倚,正中白灰堆。整个人都扑了进去,车子倒在一旁,车的后轮子还在飞速旋转着。

我们这时候都刹紧车子,下到地面,一个个目瞪口呆。很快,我们看到了一个浑身雪白的人从白灰里一点一点地爬出来,那就是张伟。张伟爬出来后,使劲拍打身上的白灰,吐了两口夹杂着白灰的唾沫后,他一边笑,一边说,哎,今天他娘的丢死人了。



4


史德初中在镇中心的西边,距离史德镇中心街道有近两里路。夏天中午午休时间长,我们就到镇上去吃豆腐脑,吃一碗超大的豆腐脑,吃最有名的豆腐脑。闹集市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选择。史德镇集市上最有名的算是猪娃市了,猪娃市靠近我们学校这边,那些年的盛况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懂得。

那是个露天市场,没有明显的边界,当你走到某一处,家畜的气味就会栩栩如生地灌进你的鼻子。交易市场里不但有猪娃,还有牛娃、羊娃、狗娃,当然也有成年猪、成年羊、成年牛、甚至还有马,人们在里面进行热烈的交易,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让每一个人都显得有点焦躁,但没有买到自己心仪的家畜,没有获得心目中理想的价格,他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交易市场以猪娃命名,毫无疑问里面最多的还是小猪娃,猪娃的尖叫声宛若汽笛,异常响亮,从不疲倦,这些声音伴随着吵杂声从老远的地方经常传到我们的教室里,成为老师讲课的伴奏音。

我们上自习课,总会在不自觉中放肆起来,喧哗声从教学楼顶一直贯穿到楼底下教务处的办公室里。教务处的一个常年将毛衣捅进西裤的矮个子老师,不要几分钟,就会气冲冲地从楼底爬上来,气喘吁吁地冲进我们教室,对着我们吼道——你们这是干啥?全年级就属你们班声音最大,你看你们这,跟史德的猪娃市有啥两样?本来大家都缄默了,听到猪娃市,又爆出一阵欢笑。矮个子老师狠命地挤挤眼,显出痛苦的样子,示意我们赶紧安静。都给我好好自习,不然我叫你们好看——他又朝我们喊道。然后我们就听到他踏着沉重的步子远去的声音。


我们去镇中心的路上会经过史德高中,那是一所朴实无华的学校,比我们史德初中看起来小多了。我们不敢进去,大部分时候只是从门口朝里看看。史德高中的人也比我们学校少多了,我们知道能升高中前后,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人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有好几个下午,我们经过学校门口时,看到一群高中生在学校的花坛边吃饭,他们一人手里端着一个搪瓷碗,圪蹴在花坛边沿上,碗里不知道是面条还是米饭,他们一边吃一边还在打闹,好像要抢对方碗里好吃的。那一刻,我的心里总会生出了一丝羡慕,高中的生活让我向往。他们会住校,会用自己饭碗吃饭,他们不用每天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他们可以算得上是这个镇上的人呢。于是我就不断遥想着,到了高中后,我们这一帮人可能会变成什么样,那未来的生活将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


但没想到,到两千年我们初中毕业时,我们大部分人都去了县里读高中。我们在史德镇的经历就这样结束了,对于史德镇的记忆也就到此为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猪娃   白灰   老太   镇上   集市   车子   往事   初中   同学   小学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