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游安徽 - 《黄山》传真李庚:用绘画向黄山致敬(上)

编者按

著名画家李可染与黄山有着不解之缘,画卷中描绘的黄山景象成为永恒的经典。2022年夏季,李可染先生的小儿子李庚在黄山举办画展,并登上黄山写生,感受到黄山的绮丽和神奇。我们选发《李庚:用绘画向黄山致敬》一文,从艺术的角度向您展现他们父子眼中的黄山,展现这座神奇的艺术之山的魅力。

今天请您欣赏文章《李庚:用绘画向黄山致敬》上篇,一同品读黄山的大美。

从慈光阁方向上山,在玉屏下站等待缆车的时侯,李庚、王鲁湘他们早已按捺不住,纷纷靠近休息室的大玻璃窗,同背景里的黄山群峰合影。李庚甜甜地笑着,作为一代书画大师李可染的孩子,他对黄山有不一样的感情。

黄山云雾

李可染曾两上黄山,一次是1954年,一次是1978年,都是在春末夏初,黄山翠木葱茏的季节。曾陪同写生创作的安徽知名画家鲍加回忆,1954年时候,李可染带着自创的画夹、白布大阳伞和马扎,在黄山待了一个半月。当时黄山条件比较艰苦,李可染住在一个小厨房里,云雾可以自由地在门窗间穿行,如果遇上下雨,睡觉还要打一把伞遮挡。李可染登上玉屏景区,第一次看见黄山天都峰,正好一阵大风吹动云雾,山峰如仙境一般既缥缈又真实,这一美景深深地印在李可染心里,一生念念不忘。

2022年7月25日上午,李庚登上了黄山。他兴奋地对我说,和他父亲一样,第一次上山就是到玉屏楼,而且是一个大晴天,站在迎客松前,一眼就看到了巍峨的天都峰。

生于1950年的李庚,父母朋友圈内大都是书画家,他的名字就是齐白石先生帮起的。自幼随父亲习画,后拜黄胄、黄苗子、黄永玉等大家为师,系统训练了他看画的眼界,也培养了他动手创作的能力。和他一同上山的文化学者王鲁湘说:“李庚是个学者型画家,聪明,文气。他血液中流淌着父亲对神秘崇高的宇宙精神悠然神往的可贵品质。他对自然的神性有一种发自灵府的会意。”

李可染的绘画作品

李可染初登黄山,立刻被美景折服,拿起画笔就停不下来。1978年春末夏初再上黄山,同样对美景无法抗拒,一个景往往重复写生多遍。1982年,李可染借创作的《黄山图》题跋:“明徐霞客遍游天下名山大川,深赞黄山之美,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句。吾两次登黄山,居百余日,饱览千峰竞秀,万壑藏云,宇宙奇观,叹观止矣。”

李庚在玉屏楼宾馆的网红阳台倚靠栏杆对景写生

和父亲一样,李庚一上黄山,立刻就钻进玉屏楼宾馆的网红阳台,倚靠栏杆对景写生。也许是这种虔诚感动上苍,晴朗的黄山突然出现积云,忽然又下起雨来。从阳台望去,云雾飞腾,山峰忽隐忽现,像极了神话里的奇山。李庚同他父亲多次经历的一样,打起雨伞在雨中陶醉地绘画。李庚画得很快,他抓住山在云雾里瞬间的变化,迅速勾勒出绵延变化的群峰形态。

黄山大美风光

李可染在黄山创作,总结过一套经验。李可染说黄山山峰是分开的,组织构图困难,这就需要看到好的构图立刻画下来。近景、远景、泉瀑、好的结构迅速保留。写生时一定注意要画山、树的组织规律,一棵松树的穿插变化。还要注意气象问题。山有气象才活,云的翻滚,气氛难画,要抓住流动的要领。

李可染以创作的经验告诉过李庚:“宁可画慢,不要画快。”李可染说,“慢”,不是松劲、懒,是要从早画到晚,要踏踏实实地画,一天画一张,一棵树画上四五个小时都可以。李庚在玉屏楼写生,对着面前的山峰仔细看着,找到起笔点立刻拉开线条。他记得父亲曾告诉他的一次读石涛画的经历,石涛画里题诗“丹井不知处,药灶尚升烟。何年来石虎,卧听鸣弦泉。”不到黄山不懂石涛的结构处理。登上了黄山,走一走,看一看,顿时明白石涛是把很多景观集中在一处,然后画在一个小册页上。这样一来,丹井、药灶、石虎、鸣弦泉等景观的入画就显得自然。

来源:黄山风景区融媒体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黄山   叹观止矣   齐白石   群峰   安徽   构图   山峰   云雾   美景   阳台   父亲   传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