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知局114条举措强化知产保护,透露年底出台跨境电商指南

10月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发布深入实施《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推进计划,围绕提高法治化水平、强化全链条保护、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6大方面提出114条举措,明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推进方向和重点抓手。

该推进计划透露,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持续推进《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推动电子商务法知识产权条款修订,并在2022年12月底前制定出台《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指南》。

此外,推进计划要求提升专利商标审查能力,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到16.5个月以内,一般情形商标注册审查周期稳定在7个月。在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上,上述计划提出,“推进区块链、知识付费、音视频领域版权监管模式创新,建立相关领域规模化确权、授权、维权机制。”

既有长远规划,也有具体抓手

据南都记者了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11月11日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这是我国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提出力争到2022年,侵权易发多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权利人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的局面明显改观。到2025年,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保护能力有效提升,保护体系更加完善。

为贯彻落实上述《意见》部署的各项任务,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20年2月5日发布系统内分工方案,要求有关部门和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2020-2025年细化工作方案。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20年4月20日发布贯彻落实《意见》推进计划,要求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加强资源保障等。

在此基础上,2022年10月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深入实施《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推进计划,此次包含114条举措,部分还注明完成相关工作的完成时间。有知识产权专家向南都记者评价,“细致有抓手,长远有规划。”

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信息。

南都记者注意到,该推进计划要求提高知识产权工作法治化水平,并透露正在推动的25项工作。其中包括在2025年12月底前,研究论证知识产权基础性法律重点问题,形成知识产权基础性法律草案建议稿。

此外,推进计划要求持续推进《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研究推动电子商务法知识产权条款修订,以及推动出台《商业秘密保护规定》。

按照推进计划,多部知识产权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及修订工作,将于今年12月底完成。比如推进《专利法实施细则》《专利审查指南》的修改,形成《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修改《关于规范申请专利行为的若干规定》,研究制定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跨区域执法联动协作管理办法等。

推进计划的相关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推进计划明确将在2022年12月底前,制定出台《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指南》。据悉,这份指南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牵头研究制定,旨在引导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防范化解知识产权风险。

据南都记者了解,近年来,随着我国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快速增长,相关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强烈。今年6月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曾组织召开线上研讨会,要求尽快形成实用度高、指引性强的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指南,为跨境电商相关平台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实践提供参考。

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到16.5个月以内

为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推进计划要求持续提升专利商标审查能力,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到16.5个月以内,一般情形商标注册审查周期稳定在7个月。

推进计划还明确,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打击力度,开展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侵权假冒商品销毁、打击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等专项行动。持续打击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版权侵权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恶意申请注册商标和专利代理机构违法行为。

具体到互联网领域,推进计划要求完善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侵权投诉制度。建立版权侵权投诉快速、批量处理机制,推动电商平台及时高效处理版权投诉。扩大专利权评价报告共享范围,指导电商平台有效运用专利权评价报告快速处置专利侵权投诉。

同时要求进一步加强网站平台管理,推动落实平台主体责任,根据相关部门研判意见,依法处置网上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信息内容。推进计划还专门提出,“推进区块链、知识付费、音视频领域版权监管模式创新,建立相关领域规模化确权、授权、维权机制。”

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推进计划提出21条举措,包括探索推进跨行政区划知识产权检察机制建设、推进国家版权纠纷调解中心立项建设、开展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推动设立中国国际知识产权仲裁委员会等。

此外,推进计划提出将在2023年12月底前完成指导适用技术调查官司法解释。同时完善国家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名录库,指导推动各地建立技术调查官制度,组织开展技术调查官能力培训;这项工作将在2025年12月底前完成。

南都记者观察发现,目前已有多个省份发布管理办法,对技术调查官的职能定位、选任管理、工作规则及权利义务等内容进行规定。在安徽、湖北等地,首批技术调查官已上岗,他们主要来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将为知识产权案件技术事实与专业问题的调查、分析、判断提供技术协助。

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资源供给和组织保障,推进计划明确“在中央管理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中,注意了解知识产权等相关工作的成效。”

据南都记者了解,知识产权保护关系地方经济创新发展,也是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政府督查激励和领导班子绩效考核指标,有助于提升领导层的重视程度,发挥领导职责以务实举措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推进计划也提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续推进对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省政府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奖项。

以浙江为例,近期《浙江省知识产权奖励办法》发布,明确设立浙江省知识产权奖,覆盖专利、商标、著作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全类别,最高奖励300万元。

南都记者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获悉,这是浙江省首次以省政府名义设立全门类知识产权奖项,也是全国唯一涵盖知识产权全门类、“创运保管服”全链条的知识产权领域省政府奖。

采写:南都记者李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国家知识产权局   举措   浙江省   知识产权   月底   年底   机制   版权   领域   专利   记者   意见   计划   指南   工作   平台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