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保障再加速:多地发文力挺绿色保险创新

本报记者 陈晶晶 北京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保险抢先发力。《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贵州、青海、江西、天津、宁夏、上海、广东等多地均发文加速推进绿色保险进程,推动保险创新和应用,积极拓展绿色保险应用和承保范围。

德勤公司撰文表示,随着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强劲,保险在资产方(投资角度)和负债方(保险产品)的发展空间都有望增大。

各地加速推进绿色保险

今年以来,中国银保监会接连发布《保险业标准化“十四五”规划》和《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支持保险业探索开发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加大对绿色、低碳以及循环经济的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

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通过地方性法规和行政手段引导企业积极投保绿色保险。

例如,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两省一市银保监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和两区一县政府联合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绿色保险实施意见》,鼓励保险机构以共保体模式承保,通过三地共保联治,实现“跨区同城化通赔”,促进一体化示范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推进多行业试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扩大试点范围。

云南省财政厅在玉溪市、保山市和普洱市启动绿色有机农产品收益(收入)保险试点工作。据悉,绿色有机农产品收益(收入)保险在全国尚属创新开展,通过试点开展绿色蔬菜收入保险,积极引导传统高污染种植模式向绿色环保种植模式改变,促进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农户稳收增收,鼓励蔬菜种植实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降低对土体、湖泊水质的污染,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精准化治理。同时,试点开展有机茶叶综合收益保险,提供覆盖茶叶全产业链的综合保障方案。

目前,我国绿色保险逐步形成了以环境损害风险保障类为核心,辅以绿色资源风险保障类、绿色产业风险保障类、绿色金融信用风险保障类、巨灾或天气风险保障类、鼓励实施环境友好行为类、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类等为一体的产品服务体系。

其中,我国共有31个省(区)开展环境责任保险试点,设立4家绿色保险创新实验室,投保企业数量仍在不断增加。截至今年8月,我国已有39家保险机构共发行178款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

中国太保(601601.SH)向记者提供的材料显示,太保产险参与承保7000多个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项目,包括以江苏、浙江、贵州、山西、海南、广东、深圳等各省市为代表的环责险试点项目,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中化集团、国家能源、国家电网、神华集团等大型央企的环责险项目。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2018~2020年保险业累计为全社会提供了45.03万亿元保额的绿色保险保障,支付赔款533.77亿元,有力发挥了绿色保险的风险保障功效。其中2020年绿色保险赔付金额213.57亿元,较2018年增加84.78亿元,年均增长28.77%,高于保费年均增长6.81个百分点。

服务模式创新

目前,各地绿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险机构在产品和服务模式方面积极创新探索,我国绿色保险的发展成果开始显现。

记者采访了解到,已有多家保险机构创新推出森林碳汇指数保险,对森林固碳能力、森林损毁修复成本以及碳排放权交易价值提供保险保障,为森林提供前期预警、中期定损、后期支付赔款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服务;创新推出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保险等,为绿色产业发展融资增信。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大力发展环境污染类责任保险、巨灾保险;助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研发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充(换)电站保险等。

安华农险方面对记者表示,公司加大绿色产品研发力度,在气候及土壤治理、森林碳汇等方面做出深入探索,通过研发气象指数保险、地力指数保险、碳汇价值保险等产品,缓解因气象灾害、黑土地土壤有机质流失等对农业造成的重大损失。紧紧围绕“两山”理论和“双碳”目标,研发推出了森林碳汇价值保险、草原保险、新造林种草工程保险、湿地综合生态指数保险等保险产品。

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结合国内外森林碳汇监测研究及平安集团研发的量化测算森林生长状态与固碳能力的遥感算法模型,平安产险创新开发了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

“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产品创新之处在于结合客户需求设定双向保障,不同于传统的森林保险标的对象仅为林木本身,碳汇保险产品取代森林财产保障,同时聚焦森林碳汇能力,保障范围升级迭代,为森林提供‘意外险+健康险’双重保护。截至目前,平安产险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已在河北、广西、湖南、安徽、广东、贵州、山东等省份相继试点落地,累计为超34万亩林地提供碳汇风险保障。”上述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太保对记者表示,在“碳保险”创新方面,今年5月,太保产险联合上海环交所、中国银行向实体企业提供“碳配额+质押+保险”服务,是国内落地的首笔重点温室气体控排企业碳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为重点控排企业充分挖掘碳资产金融属性,有效盘活碳资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除此以外,光伏发电、绿色技术装备等领域相关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也正在积极探索。

阳光产险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不断挖掘特色险种,并持续提升绿色创新能力。如创新开发发电行业碳超额排放费用损失保险,推广绿色建筑节能能效保险;开发“溢油环境污染责任险”“新能源汽车评估师责任险”等绿色险种。截至2021年年末,公司已累计承保光伏电厂项目4714个,累计提供风险保障1009.52亿元;累计承保风电项目2438个,累计提供风险保障2239.22亿元。

业内期盼顶层设计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绿色保险快速发展,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但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对照服务绿色转型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还存在基础体系薄弱、缺乏配套政策支持等问题,业内比较期盼系统性的绿色保险配套制度出台。

财政部派驻中国人保集团股权董事喻强在《中国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路径之探析》一文中表示,“目前,我国关于绿色保险的相关法律条文缺乏系统的规定,可以援引的条款散见于《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中,未对环境污染的归责原则、赔偿标准等进行详细介绍,当污染事故发生后,更多依靠行政处罚措施进行惩戒。绿色保险相关法律体系有待完善。”

申万宏源非银团队研究报告亦显示,我国的绿色保险政策体系处于从规章制度向法律层面的过渡阶段,需加快绿色保险的顶层设计。

上述研究报告进一步显示,一方面,绿色保险有关规定分散在《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等不同部门发布的指导意见中,由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虽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体系,但尚未上升到立法层面。另一方面,绿色保险领域的相关指引尚未出台,保险企业及社会各方对绿色保险的归类统计也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大部分绿色保险统计还局限于主观认识,对绿色保险的评估、激励与约束缺乏基础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遥感   平安   太保   保险业   发文   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   中国   试点   责任保险   保险产品   森林   指数   风险   我国   金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