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别低估爱吃柿子的人

霜降前后,柿子才算是真的红了。


漫山遍野,层林尽染,“柿叶满庭红颗秋”,喜柿盏盏似灯笼。


传说在700年前,一位17岁青年,与柿子相遇,并结下不解之缘。


那时他正途经一个小村庄,欲寻饱腹之物,却见方圆百里无人烟。


四下搜寻时,断壁残垣处竟有野柿子树。


见那柿果又大又红,重重坠着枝丫,青年大喜,使出浑身解数,上树食果一气呵成。


很快恢复体力,又再次奔赴江湖。


转眼便是十年后,小村庄愈发破败,那棵老柿树却始终都在。


当秋风摇落的叶片,被一群人踩出吱吱声响,为首一人身着红袍,风中飒飒,不正是当初那个青年?


思及旧事,他不胜感慨——要是没有这棵树,自己恐怕也闯不出今日的名堂,或许,当下正是报恩之时。


于是他脱下自己的红袍,亲自系在虬曲的树干上,对树拜了三拜说“封尔为凌霜侯”。


自此,诞生于一万年前、在我国栽培有三千年的柿子,一跃从荒野植物、宫廷景观变成明太祖朱元璋亲封的侯爵,与凌霜傲雪的梅花比肩。


而柿子本身也不负众望,在此后让爱吃它的人,拥有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爱吃柿子的人,见过大千世界的丰富


秋天的调色盘,柿子至少占一半。


一叶见众生,一柿见中国。


中国共有1058个柿子品种,光是柿子的种类,就足以让人眼花缭乱。


从最常见的红柿、可染布的青柿、到晒柿饼的黄柿、出霜的白柿和熏干的乌柿……


当风味同时治愈寡淡的味觉与视觉,大千世界的丰富画卷便由此展开。


在陕西,有两千年历史的富平尖柿从高处吊下,远看犹如金色的珠帘;

图片|网络


来到北京和河北,轻轻撕开薄如蝉翼的柿皮,又会被磨盘柿丰腴多汁的果肉惊艳。


到了柿子第一大省广西,形如圆月的恭城月柿,鲜则一口甜脆,汁水四溢。


晒成柿饼后又变得甜软,可爱诱人。


而行至浙江杭州,甜而不腻的方柿,深受齐白石所爱,笔墨间刻画一生,又展露出不同身姿……


爱吃柿子的人,不光能见识柿子世界的“方圆并举”、“五彩缤纷”,更能体会到“软硬兼施”的美妙口感。


无需脱涩的湖北罗田甜柿、云南保山甜柿,带来省心省力的甜脆;形似牛心的河南牛心柿,美如人间甘露,一咬流心。


最难忘记陈忠实笔下“无丝无核,有一缕蜂蜜香味儿”的陕西火晶柿,当地人甚至拿一根吸管插进去,如同“喝了蜜”,舌尖万点甜。


爱吃柿子的人,见过真正的“柿”面,在有限的生命里,收获大千世界的甜。


爱吃柿子的人,满怀对生活的好奇


毛姆曾说:

“一个人能观察落叶,花朵,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爱吃柿子的人,往往不会满足于单一的口感,而是懂得从细微处探寻,带着对美食的热忱,创造无限的风味。


将鲜柿削去一层坚硬的表皮,留下一地金黄后,放在屋顶上晾晒,便是安徽、江西一带的“晒秋”;


放在凉席上晾晒,又造就河南荥阳柿饼的软糯与饱满;


收集柿饼上凝结的白色糖霜,还能制成连鲁迅即使牙痛都忍不住贪吃的柿霜糖,清清凉凉,形似方糖。


历经北方寒冬冷冻的冻柿,是老北京心里的白月光,过往连年三十都要嘬两口,以至于林语堂旅居美国时,都念念不忘;


老舍更将它写入小说《骆驼祥子》,用片刻的甜蜜,短暂治愈祥子长久的忧伤。


冷冻,是用另一种温度延展风味,让甜蜜与季节同频的魔法。


在东北,冻货就像冬天里的生命之火,也是天寒地冻的生活里,不可或缺的细腻“冰沙”。


懂行的人会用温水,轻轻敲开冻柿坚硬的外壳,在软滑的果肉之中,保留冰脆的芯。


一口下去冰蜜如泉涌,细嚼更美妙,如同在舌尖复原一个春天。


中国人对柿子的探索,也谱写出冰与火之歌。


有人吃烤橘子,就有人吃烤柿子。


三两好友围炉而坐,待柿皮微微变得干皱,柿子的香甜也会更上一层楼。


显然,柿子在最爱美食的中国人手里,还有更多可能性。


柿子酒、柿子茶、柿子粥、甚至是用柿子来做醋……


爱吃柿子的人,能够从细微处发现无限可能,也创造无限可能。


即使生活再平淡如水,他们也能在变化之中,找出最有趣的部分。



爱吃柿子的人,也有一颗通透的心


梁实秋曾说:

“大抵好吃的东西都有个季节,(要)逢时按令的享受一番”。


爱吃柿子的人,往往因时而食,拥有珍贵的时间感,活得更通透。


春天,柿树开出浅黄和米白色的小花,像是一顶王冠,在春光下灿烂。


夏天,花落了,青色的小果子,悄悄冒出头来。


秋初,阳光为青柿换上黄色的新衣保暖,尚未来得及将柿子的苦涩变成甜。


直到秋霜为柿子进行最后的加冕,真正的鲜美才化为一汪蜜泉,不早不晚,好柿成霜,风味更缠绵。


爱吃柿子的人,选择尊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相信等待的意义,所以才能收获积蓄完整的甜美。


生活,其实就是一切选择的总和。


通透,不光在于如何获取,更在于如何分享。


曾经,在野生柿子尚未被驯服时,是依赖于来往的禽鸟播种,而禽鸟也因此获取食粮。


如今,种柿子的地方也往往会留下一些余柿,让鸟儿仍有觅食之地。万物流转平衡,下一年也会继续丰收。


中国人爱柿子,不光爱它的吉祥寓意,更爱它带来的独有体验。


一枚小小的柿子背后,藏着大千世界的丰富,用多彩装点生活的平凡。


而爱吃柿子的人,往往有一颗“柿”心。


他们带着好奇与热忱,在柿子的风味中,寻觅生活的趣味;在长久的等待后,分享积蓄三季的甜蜜。


也在人间岁晚时,活出通透而从容的一生。


参考资料:

地道风物《中国哪里的柿子最好吃?》

壹宅壹院《国家柿子地理》华夏地理《甜蜜红艳的柿子…被世人偏爱》

物种日历《柿子就像我磕CP,要么好甜,要么好涩》


作者:极物君。来源: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极物微信公众号(ID:ijiwulife)。踏遍万乡,溯源美味;源头好物,就在极物。这里有一群用文化和科学对话食品健康的新美食人。关注极物微信公众号,与你一起寻找极致美味。有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柿子   方圆   柿饼   禽鸟   大千世界   通透   细微   中国   风味   甜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