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这些村寨街区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今日小锦获悉,10月26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公布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此次评选分为非遗旅游景区、非遗旅游小镇、非遗旅游街区、非遗旅游村寨4个类型。其中,成都竹艺村入选“非遗旅游村寨”、文殊坊入选“非遗旅游街区”、绿城·川菜小镇入选“非遗旅游小镇”。今日,小锦带你逛这些上榜的村寨小镇街区。

崇州竹艺村
小竹编实现大飞跃

道明镇竹艺村,一座因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道明竹编而出名的村落,也是由非遗艺术点亮乡村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村落。竹编制品的变化记录的是非遗传承、保护、创新、发展的历程,更是记录了从匠人“自己家”小生意到如今“文旅范”大产业的飞跃。中央美术学院在竹艺村设立了工作站,不少大学生来到村里学习竹编制作,并带来了更新的美学理念;以竹编造型为灵感的“竹里”成了网红打卡地,还代表中国参加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除了中央美术学院外,村里后续还引进澳大利亚竹产业研究院等院所,建成中央美院传统工艺工作站、中英创意设计实验室等平台,与40家文创设计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建公园城市乡村表达设计师联盟,联合开发出竹丝彩绘等300余种创意产品。据统计,2021年,道明竹艺村的“竹子”实现综合产值2.3亿元。四年来,竹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超11%,接待游客62.2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1.9亿元,带动周边60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从2017年的1.75万元增长至3.98万元。

文殊坊
古老非遗焕发新活力

2006年,文殊坊一期建成开街,也带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主题街”——它是国内首条非遗手工艺主题街区。街区引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孟德芝的蜀绣工作室;亚太级竹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竹编字画的创始人刘嘉峰的刘氏竹编工作室;成都代表性非遗项目银花丝国家级代性传承人道安的银花丝工作室;国家级非遗项目成都漆艺代表性传承人宋西平的工作室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发扬文殊院的历史文化,从2017年起,文殊坊开始了一系列的升级改造,致力于在文殊坊片区既有特色古建筑群的基础上,为成都呈现一片结合了“老成都的幸福感”和“新成都的体验感”的全新商业街区。

原有的文殊坊商业街区被称为一期,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新修建的文殊坊被称为二期,分为东西两个片区。东片区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计划2022年底开街。二期文殊坊跳脱了单纯的仿古建筑的样式,将打造具有成都味道的完整的院落式商业街区。一个一个的院落围合自然形成了巷子、里弄、小路,一片极具烟火气的院落正在诞生。真正将商业形态与成都最原始的院落生活相结合。目前已引进沉浸式剧场配套妙圆剧场,建筑面积达7660平方米,可以容纳800人同时观演的大型剧场,外形利落,包含一处下沉式广场,连接地下层与地面,为商业动线提供了新的可能,即将上演的全球首个赛博国潮秀“花重锦官城”也为二期带来全新的潮流体验。

绿城·川菜小镇
发展川菜产业 复兴川菜文化

川菜小镇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绿城川菜小镇,总体规划约10847亩,目前首期呈现约2500亩,是全国首个以川菜产业命名的特色小镇。小镇围绕“川菜文化”与“现代都市田园”两大IP,以“川菜”为核心产业,将着力打造成中国川菜产业金名片。规划“两轴、六心、六区”,打造集“文旅、田园、休闲、康养、教育、宜业、宜居”于一体的中国川蜀理想生活小镇。
作为城市耕作文明实践者,川菜小镇围绕川菜风味、健康颐养、田园自然开启了全新的城市田园生活方式。

小镇家人可以在睡到自然醒的周末,去小镇“鱼菜共生”和“农夫集市”为家人挑选午餐的原材料,或是与家人一起去小镇的田园森林,露营野营;小镇空间里的颐乐学院、网球场、健身跑道等也能让家人更好的锻炼身体,保持健康人生。

随着2021年10月约4.7万㎡的小镇商业街和占地约7亩的中国川菜博览馆正式运营,川菜小镇家门口愈渐丰富的商业配套,让小镇日常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在这座比城市更温暖,比乡村更文明的空间,川菜小镇作为主城少有的城市田园耕作文明实践者,俨然已将理想生活变为现实。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王嘉 责任编辑 何齐铁 实习编辑 卢娅芮 图片 由主办方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成都   街区   道明   旅游   村寨   文殊   川菜   中国   田园   小镇   名录   产业   项目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