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为什么把“是人”篡改成“斯人”?(上)

先说一下我本人。上学时候,虽玩儿心较重,导致成绩偶尔滑稽,不谦虚的说,整体还是够称得上一个“学霸”的。尤对文字兴趣浓厚。


一次考试后,我去教师办公室办事。语文老师看见我,就跟我搭话,问我有一道填空题,属于不是要求背诵的课文选句,为什么我会答,班里别人没一个答上来的?


我当时一个紧张,脑袋空空如也,糊里糊涂应付了两句,关键对于“我为什么会答”这个问题没啥思想准备,说得不好。


过后,就感觉自己回答老师问话支支吾吾,一副脑子不灵光的傻样,尬到脚趾头抠地。被这股尴尬的力量催着,就反复模拟应该怎样回答老师当时的问话,不可避免地反思了“我为什么会答”这个问题。


答案应该是,我是个爱语文的孩子。寒暑假拿下背诵段落,开学无事生闲,喜欢语文课文的文字优美,没事朗诵个几遍,沉浸在浪漫的文字美景当中,谁也打扰不到我无上的乐趣。是以考试不用复习,也能名列前茅。所以,我认为我对课文的记忆一般是鲜活而精准的。


于是,在同学群被问到当年学的是“斯人”还是“是人”,我能很肯定,背得嘎嘣脆的“是人”,不是“斯人”。那是我沉迷的兴趣所在!


同学群跟外面讨论一个样,一水儿的“斯人”,显得我的“是人”独树一帜!


这里有两个问题:


(一)孟子原文是“斯人”还是“是人”?(下一篇讨论)

(二)为什么教材是“是人”,而绝大多数人的记忆是“斯人”?


说说我的看法。


先说第二个有着记忆错乱神奇效果的热点问题。除了少数使用“斯人”教材、直接照“斯人”学习的同学,我认为绝大部分是学习“是人”、记忆“斯人”的同学,是自己记忆出现了混淆。否则会有很多人甩出大量证据,证明有一定量的官方教材印的就是“斯人”。可目前为止,热搜上了,这样的证据寥寥无几。


这里有多种因素,可能导致记忆错乱的效果,比如:


其一,学时年纪尚小,理解力不足,不利于正确和扎实记忆。虽然有些网友对“当时学的就是‘斯人’”比较坚持,信誓旦旦,但我认为这样的信心不见得可信。很多人对自己记忆的自信,是潜意识中对现在发育成熟、久经社会的自己的,而非对当时一个不谙世事、打卡成绩的初中生或者小学生的。年纪小,对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么伟大的事业,恐怕没什么太大感触,或者刻骨铭心的印象,不过是一篇要充成绩的课文罢了。因此当时学的不够扎实,过后再被各种因素影响,就可能形成“斯人”取代“是人”的假象记忆。


其二,学过的文字很多,模模糊糊十之八九,“是人”极可能就是没记准之一。除却上了热搜的“斯人”与“是人”,以前学过、背过那么多课文,回想一下,现在还都能一个字一个字精准地想起来吗?默写得下来吗?恐怕不能吧。时间过去,恐怕就忘了七七八八。今天是“斯人”与“是人”引发了争议,成为了热点,每个人忽然产生了有“清晰记忆”的“错觉”。其实那可能不是“记忆”,是对热点问题的“观点”,其实是“我认为是哪个,就是哪个”,再把它安在记忆头上。如果“斯人”与“是人”没有引发热议,你可能还在影影绰绰有这点东西在脑海,不会仔细分辨对错与精准。


其三,“是人”较之于“斯人”生僻不常用,极易在不扎实的学习后被替换记忆。大家都知道“斯人”在古文里更为常见,因此更为熟悉。学过了“微斯人吾谁与归”、“斯人独憔悴”、“逝者如斯夫”,学多了,就篡了,你的记忆就可能偷偷把“是人”换成“斯人”。我相信人都是趋于使用更熟悉、更常用的词汇。如果不是“这人”与“天将降大任”文风不太搭嘎,就可能有人也在记忆中拿“这人”替掉“斯人”。当然“斯人”与“这人”也有着古文与白话文不同、发音不同的较大区别,不如用“斯人”换掉“是人”更不着痕迹。总之,“是人”肯定是生僻,用起来别别扭扭,不那么顺手。


其四,古文学习过程,含义先入为主,再反射到古文背诵,就可能二次创造“斯人”。拿来一篇古文,啥都看不懂。必须首先知晓每一句说的什么意思,再背诵晦涩难懂的原文。这个过程,极易按含义个人创造出“斯人”。


其五,错误的引导。我现在使用的搜狗输入法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诸如此类的非教科书式来源,如果没有在上学时候把“是人”记得刻骨铭心,一般人是不会特意把“斯”当做错别字改成“是”的。又有几个人不会信任搜狗“权威”呢。拜输入法所赐,现在大家交流中“稀饭”、“桑心”、“ 灰常”、“ 童鞋”、“ 神马”比比皆是,如果“斯人”与“是人”没上热搜,有几个会去注意哪个准确这回事呢?另有各种媒体、口口相传等往“斯人”的错误引导,也与大众产生共鸣。


总而言之,我的看法倾向于,阴差阳错各种因素的影响,真相可能就是群体性记忆混淆。被狡猾的文字摆了一道,不细想不得而知,形成了这莫名其妙效果。可以说是人类记忆的普遍缺陷了。


如果古文中更普遍使用的是“是人”,“斯人”只有一处,那么大家不学也自通——再不会记忆错误了。


~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斯人   神马   记忆   生僻   古文   课文   精准   扎实   因素   成绩   错误   教材   效果   同学   文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