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县凉伞镇:“六联”共建,释放基层治理能量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8日讯(记者王石磊 通讯员吴诗云)“咚咚咚……美岩村的父老乡亲们,请大家注意用火安全……”近日,新晃凉伞镇美岩村干部在进行治安巡逻中,发现一名迷路残疾带贵州口音的流浪汉。经了解,流浪汉患有精神疾病,无法得知其姓名、家庭住址等基本情况。镇特护期维稳办收到消息马上将流浪汉照片发布在边界“六联”的“党建+微网格”群中,随后很快得到反馈,流浪汉系镇远县羊坪镇上寨村龙颈坳组村民。当晚十点,由该镇武装部长联合派出所、应急办、美岩村、马宗村将其负责人安全护送回家。此次发挥“六联”机制作用维护边界安全,是“六联”工作开展以来的一项常态化工作。

新晃凉伞镇是一个省际边界乡镇,与贵州省四县八镇相接壤,两地“插花”地带较多,是以侗、苗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聚集镇,社情复杂。为维护湘黔边界和谐稳定,不断夯实湘黔边界基层治理工作,强化资源共建共享,积极推动构建湘黔边界“六联”机制走深走实,从源头上预防化解边界矛盾纠纷。

湘黔边界“六联”即道路联通、产业联建、政策联享、组织联创、矛盾联调、犯罪联惩,是促成接边地区平安建设、民族团结、社会繁荣的产物。

近年来,凉伞镇深入探索,主动作为,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加强与贵州省相邻镇村的协调联动,共同探索并建立了“六联”工作机制,2016年8月1日,在凉伞镇黄雷便民服务中心,与雪洞镇、清溪镇、坪地镇、皂角坪街道、桐林镇、新店镇、羊坪镇等8镇签订了边界“六联”协议书。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工作,2018年8月1日,各镇签订了湘黔边界“新六联”协议书,逐步打开社会治理新格局。

“经过双方商定同意,共同解决当前用水问题,那就签订取水协议书吧!”10月26日,凉伞镇花园村与贵州雪洞镇界牌村的元圃组、土圃冲组、界牌组的居民坐到了一起,通过多次调解,双方主动握手达成协议,成功调解一起因取水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现场响起了掌声与笑声。

联合调处常态化机制建立,杨清树与村委班子将积压了多年的纠纷都搬到了联席会议上,搁置多年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联合调处形成机制以后,近7、8年的时间,村里没有任何一起未处理的矛盾纠纷,村里吵架少了,村民生活变得更加和谐,大家对于干部的满意度提高了,我们的工作开展也轻松很多。”处于湖南与贵州交界点的花园村村支书杨清树感慨说道。

近十年来,凉伞镇与贵州省接边乡镇先后签署了《创建平安边界协议书》《湘黔边界联防联调联治协议书》《边界六联协议书》《计生信息互通、互助协议书》等系列联防协议,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体制机制。

针对发生在边界上的聚众赌博、种植毒品、非法贩售烟花爆竹等违法犯罪活动,两地村镇也进行联合持查、防范和打击。如今,每逢重大节假日或敏感时段,双方摸排、暗地走访发现的可能存在的各类不安定因素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都会互相进行通报,实现信息共享,防止矛盾发生或升级。双方接边地区调解委员会在排查到涉及群众利益问题的,立即启动联合治理机制。

机制与时俱进,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了省际接边地区的平安和谐稳定,释放了基层治理新能量。近十年来,接边地区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持续低发,没有群体性事件发生,调解率、调解成功均为10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新晃   基层   贵州省   边地   平安   流浪汉   贵州   协议书   常态   边界   能量   机制   协议   和谐   社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