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的个人成长读书笔记

我们获得成长的一个最主要途径就是:持续发现更多关于我们自己、关于外部世界的现实真相。无论你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都必然会从这种生活中获得某些经验。但是,如果你能够清醒自主地探求真相、远离虚伪和排斥,那就能极大地提升个人成长的水平。

你需要做出的第一个承诺就是:无论有多困难,无论有多不情愿,你都要选择去发掘并接纳生活的真相,而不是谎言。

当你否认问题的存在时,你就违背了真实原则。谎言会带来更多谎言,谎言把错误的信念植入你的内心,最终变成了你自我认知的一部分。

你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变成这个样子;你来到这个世界,是要创造自己选择的生活。我没法告诉你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但是,我会尽自己所能帮你找到那个答案。

如果你想改变生活中的某个方面,首先就需要关注这个方面,知道此刻的现实真相。

当你搞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的时候,你往往会更加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你现在能够觉察到,自己想改变生活中的哪一个部分吗?

大脑喜欢存储通用的规律,而不是具体细节。

你回忆细节时记忆往往很模糊,却能比较清楚地记住抽象规律

大脑会自动对未来进行预测,即便你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新体验让你的大脑切换到学习模式,获得新的经验;大脑得到更多新经验,总结出更多规律,你就能在未来对现实世界做出更准确的预测,于是你也就变得更聪明了。

如果想获得成长,你就要持续迎接新挑战、思考新点子,为你的大脑带来新的信息输入。如果你只是不断重复以前做过的事,就会变得停滞不前,心智能力也就随之衰减。

一遍又一遍接收相同的输入,这无法让你成长。你只是在获得某种自我满足,而并没有推动大脑去构建新的认知。

积极的情绪源于积极的预测,而消极的情绪源于消极的预测。

消极的情绪是一个警示灯,它提醒你要改变当前的行为,这样才能避免未来面对不想要的结果。

倾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预测。不要反驳或者试图否认,因为那只会让你陷入自我怀疑

对现实世界拥有完全清晰的认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当你选择了一个职业,你就没法再知道其他职业究竟是什么样子;当你选择了一个伴侣,你就没法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更合适

就算你自己感觉非常确定,那也没法完全保证这个感觉就是对的

清醒自主地管理风险,而不是否认风险的存在。学会在不确定性中获得成功,甚至享受不确定性。

你的预测可能是错的。随着经验和认知的提升,你的心智地图中一部分不准确的地方会自动修正;但还有很多时候,有问题的地方本身会自我强化,结果变得越来越严重。

你害怕的东西,正是你迟早必须面对的东西。

当面对一些不喜欢的现实情况时,你往往会感到无力做出改变;这个时候,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接纳。没关系,尽管告诉自己:目前的状况是有问题的,但我暂时还缺少做出改变的力量。

永远不要假装喜欢一个你其实很厌恶的工作;永远不要假装享受一段你其实并不满意的关系

你要明白,人的自我认知并不是每天都稳定在相同的水平。有些时候,理性思维占据优势;而有些时候,情绪会冲昏你的头脑。有些时候,你感觉自己超脱了世俗;而有些时候,你又开始担心下个月的收入问题。

当你在某种心境状态下做出选择并且采取相应行动时,这些行动就会反过来强化这种心境状态。结果就是,在未来遇到相同问题时,你更可能再次用相同的方式去应对。

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随着你达到更高水平的自我认知,最终得以改变低认知状态下的习惯依赖。具体来说,就是远离各种成瘾习惯、消极情绪和基于恐惧的行为,取而代之的是自主选择的、基于原则的行动。如果想要改变行为习惯,你首先必须建立对内心想法的充分认知。

一个建立自我认知的好方法,就是让你所有的重要决策,都建立在自己最高质量的思维基础之上。在你感觉自己头脑清醒而机敏的时候,就是做出选择的最好时机。

请注意:如果你在愤怒、恐惧、悲伤、愧疚的状态下做出决定,就很难遵循真实原则,因为你的判断会受到这些状态的消极引导。

你把越多时间花在各种媒体信息上,就只能剩下越少的时间去进行直接的体验与学习。长期来看,这不是清醒自主的个人成长,而是一种懒惰,一种无趣,一种自我堕落。

每当面对媒体信息的时候,保持头脑清醒,明白这些媒体其实能扭曲你的认知,引导你相信一些并不真实的东西,然后以此来获取利益。

我明白,相比一味遵从社会教条,相信自己显然更为重要。

要对自己的判断报以充分的信任,即使别人不理解你,那也没什么。自我信任让你获得自由,自我怀疑则让你变成他人信念的奴隶。

有一些错误信念是你自己偶然获得的,也有一些错误信念是被他人有意灌输的。这些错误信念带来的影响就是:你做决策时会被误导,于是最终得到错误的结果。

另一面,积极情绪也可能导致你过分乐观,于是做出不合理的冒险行为,或者给出不可能完成的、过于激进的承诺。

情绪可能会让你无法准确觉察现实

克服所有成瘾行为的第一步,就是承认现实真相:我确实有成瘾问题。克服习惯可能会很痛苦,但如果你能够坦然承认自己的问题的存在,这就有助于避免进一步逃避和否认。你不妨告诉自己:我现在有成瘾行为,我想要改变,但暂时还无力改变

心智成熟往往来自经历。你积累越多不同的经历,心智就越能更快成熟;你越是从逃避、幻想中寻求舒适区,就越会因心智不成熟与错误信念长时间经受折磨。

你拒绝解决问题,最终会形成一个持续的恶性循环。当前的表面好处取代了长远的收益,于是你被拖入一个充满压抑和逃避的状态。你越屈服于次要收益的诱惑,就越活得自欺欺人。

屈服于次要收益,带来的将是长久的不满、空虚,以及不快乐。次要收益只是短暂的解药,永远无法带来让你真正感到满足的结果。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这种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请拿出一些时间,去做一些深刻的内省

真相是:你并没有在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我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的梦想是什么?我对未来的期待是什么?什么是我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东西,我犹豫、不敢承认,因为我觉得自己无法得到?我想体验什么样的人生?

日记真正的威力在于:让你超出日常的思维,从上帝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减少媒体信息干扰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尝试一个30天的“媒体戒断”。在这30天里,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看杂志,不看任何网上信息。完全隔绝各种媒体信息,看看会发生什么。

爱的本质,就是选择去建立联结。

你对某个地方就是能产生一种灵魂上的共鸣。你可能自己都说不清这些感觉是怎么产生的。但实际上,与外界产生联结,这本身就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我们甚至可以说,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活着。

正是一个又一个这样的选择,最终决定了你度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长远来看,你选择与什么建立最多的联结,你的生活也就是这个选择对应的外在投射。

如果你不喜欢一个东西,那之后就会尽量避开它;如果你喜欢一个东西,那之后就会投注更多的注意力。有些时候,正是专注引导你进入了爱的状态。

我有很多最好的成长体验,都源于自己的选择:我选择跟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建立联结,即使别人不理解也没关系。

和你太过不同的人,你很难与之建立联结;而和你太过相似的人,他们又很难让你获得成长。最好的关系,是有足够的共同点作为基础;同时,又有足够的不同,引导彼此在新的方向上获得成长

在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你往往能够体验到与他人的深度联结,这是电话或者电子邮件无法替代的。

交流的最核心目的,是和另一个人建立联结。

一味地表达自身想法、认为其他人都应该理解和接受你的观点,或者一味地倾听、认为自己理解对方的想法,这都是行不通的。

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够与其他人进行真正清醒自主的高质量交流。

共鸣是深度联结的感受,这种感受能让我们产生爱的情绪。那是一种快乐的感觉,我们能够完全展示出最真实的自己。

实际上,关系是只存在于我们想法中的东西。所以本质上,你跟另一个人的关系,就是你想象出来的关系,是你的信念支撑着关系的存在。如果你不再相信这段关系,那从任何实际的角度来看,它其实就已经不存在了。

人与人之间真正的连接仅仅存在于我们内心。

“每一个人都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都能带给你一些东西”。我们去爱,是爱他能带给我们的这些东西,不管带来的是好还是坏,学他人的好,用他人的坏来警醒自己。

最终,我学会了放下自己的猜疑。我开始想象,自己原本就是跟世上的每个人相互联结的。保持这种状态对我来说挺难的,但我越持有这样的视角,它就慢慢变得越来越真实。从情感上,我变成了一个更有爱的人,结交新朋友变得比以往更容易了

不见得非得破冰,你可以相信人与人之间本身就没有什么冰。在某种程度上,人与人本身就是相互联结的。当你越来越能够用这种视角看问题,你慢慢会发现,完全陌生的人也会愿意接近你,愿意和你交流。如果你能够热情地与他人建立联结,那往往就会收到相同的回应。

对被拒绝的恐惧,往往让原本很小的社交问题看起来就像巨大的威胁。这种恐惧会让你感到空虚、孤独、被孤立,失去与他人建立联结的积极意愿,最终让你偏离爱的基本原则。

如果你花更多时间,跟积极的、快乐的、有趣的人在一起,你就不太可能一直感到状态低落。本质上,如果你感到失去了与他人的联结,深层原因可能是你跟最好的一部分内在自我失去了联结。

你是一个值得被爱的人。每当你因为害怕被拒绝而不再向外联结,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别人了解你的机会。其实有很多人希望和你建立联结。人们都需要能够理解自己的人,需要能够让自己感到不孤独的人。

如果你想在生活中建立丰富的人际联结,一个明智的选择是:去寻找那些能够与自己兼容的人。尤其要关注性格特质、价值观,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

虽然有一个人讲的每一个字你都不同意,但你还是点头假装同意。你知道如果选择把话说开、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那只会招来一顿没完没了的指责。当我们跟价值观不同的人交流时,这种情况就很常见。当人与人之间缺少基本的兼容性时,交流就是一种折磨。你们会产生很多误解

忍耐不是爱的表现;恰恰相反,忍耐是拒绝爱的表现。

而当你感到舒服自然的时候,就开始能自在地表达自我。人与人之间有效沟通的基础,就是彼此能感到轻松自在。

把爱看作生命中本就存在的东西,这会让爱变得更简单;相反,别把爱看作某种你需要从无到有去创造的东西。

想象一下,过去的你向现在的你询问,这五年里发生了什么,他的生活变成了什么样子?然后你做出回答,带着同情、理解和肯定。告诉五年前的自己,接下来会出现怎样的挑战。但最终,你都挺过来了。

时空穿梭冥想”,它会让你意识到:你不仅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人,随着时间一直往前走;你其实拥有一些永恒的、本质的东西,并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当你拥有了这样的觉察,当下的焦虑就会慢慢减弱,随之而来的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以及与这个世界的联结感。

与他人建立联结的最简单方式,就是向他们分享一些东西。

请把各种不同的外部关系看作内在真实自我的投射;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所有外部关系的真正意义,都是让你学会从内而外地爱你自己

如果你很好地发展了自身能量,你将能够更容易地满足自身需求和欲望,能够更容易地设定并达成有意义的目标。而如果你缺乏能量,人生就会是相反的体现:你会沉溺在低能量状态中,忽视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当一个人忽视自己的基本需求,就没法活下去;而当一个人忽视自己的真实欲望,实际上就磨灭了自我意识,内心里早已经了无生趣。

能量匮乏只是被内心深处的恐惧、否定、低自尊所误导的结果

能量的六个组成部分:责任、欲望、自主选择、专注、努力行动、自律。

你可以放弃对生活的掌控权;但最终,责任还是要由你自己承担,无论如何都躲不过的。

抱怨老天,抱怨父母,抱怨政府,抱怨其他任何人,这都没有任何意义。抱怨只会让你变成能量匮乏的人。

纠结于是谁让你陷入了当前的处境,这没有意义;真正重要的是,你必须学会接纳现实。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没有人能“拯救”你;没有人会双手奉上你梦想的工作;没有人能替你解决你的感情问题;没有人能替你减掉你身上的肥肉。如果你自己不主动解决问题,问题就永远不会被解决。

你想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就要付出相应的努力。你必须主动创造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动地任由一切发展

什么是不可以的?是你跟自己说谎,假装自己想要的东西其实无所谓。

如果你想发展自己的能量,就必须接纳自己真实的欲望,无论它看起来多么奇怪。

生活其实一直在不断地发问:你到底想要什么?

社会教条可能会告诉你,你的人生必须服从一些他人制定出的所谓“规则”,但你必须穿过这些让人迷失自我的声音,你根本没有义务听从这些声音。真正能约束你的,从来只有你自己做出的选择以及与之对应的结果。你是一个自由的、独立的人,怎样行使人生的自由,说到底取决于你自己。

你没法选择要不要使用时间,你唯一能选择的是,当下自己要把专注点放在哪里。

你无法控制时间的流逝,但你能够控制当下专注于什么。就是这样——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当下。

设定目标的真正意义,在于提升你当下的状态。设定目标能够给你带来更大的清晰感,让你在当下能更加保持专注。

很多人在设定目标时,认为达成目标的道路上一定要有很多痛苦,有很多牺牲。但实际上,这种念头通常会导致失败。无论什么时候,当你思考一个新目标时,请留意它给你当前生活带来的影响。

别设定那些让你感到能量匮乏、压力重重、疲惫无力的目标。

因为追求目标的过程本身就是有趣的,就是享受的。重要的是,在当下,你就已经能够感到快乐,已经能够获得成就感。这让你可以在愉悦的状态中行动,往往还会因此而实现更高效的产出。

所以,别追逐那些在遥远未来才能让你快乐的目标;相反,请专注于那些能让你当下就感到快乐的目标。

你设定的目标其实不一定要很具体、很清晰或者可衡量。你不需要很清楚的截止日期,也不需要很详细的执行计划。你真正需要的是一份强劲的动力,能够驱动你去行动,这就够了。只有对你而言最真实、与你内心最深处的期望一致的目标,才能唤起这样的能量。

真正能让我感到热血沸腾的事情,是帮助人们获得成长。每当我看到人们在生活中取得突破、获得顿悟的时候,我就感到非常开心,这似乎就是我做事情最大的动力来源。

如果你的目标表面看起来很伟大,实际上却无法让你充满期待和动力,那这些目标就没什么意义。

所以从现在开始,请把你的专注点放在真正能够激励你的目标上,因为当下才是你真正拥有能量的唯一时刻。

通过你个人在客观世界中的行动,主观意念才能够变成现实。

如果你感觉不到行动的动力,那意味着你的意念还很弱,意味着你正在创造一些自己并不是非常渴望的东西,意味着你只是在艰难地挣扎。

如果你发现自己压根就没有动力去开始行动,那说明你设定了错误的目标。你需要找到能够让你充满动力的目标

欲望是行动的动力之源。如果你用虚假的欲望驱动自己,那只会发现根本无法前进。没有意愿,当然就没有动力。

请选择那些能让你真正感到兴奋的目标,这样的目标会让原本艰苦的努力都变得好像不怎么费力了。

自律,就是无论你的状态如何,你都愿意坚持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当你感觉没动力了,无聊了,犯懒了,这些时候就要靠自律来驱动你前进。在你自身的动力之外,“自律”就像一个附加的备用驱动装置。

动力本身是不稳定的,动力总是有高峰和低谷。

在做一件事的时候,通常只要我挺过开头最困难的半小时,接下来就能顺利进行下去。

打造自律是你人生中最不容易的事情之一。正是因为太不容易了,以至于一些人为了避免自律愿意做任何事——无限制地拖延,甚至吸毒和自杀

有很多阻碍因素会让你变得能量匮乏,其中一些让你否认自己的能量,另一些则让你放弃自己的能量。

胆怯是一种思维模式,你对自己说:我太弱了,我太渺小了,我不配拥有真正强大的能量。

实际上你充满能量,只是选择了用自己的能量去压制自己,结果让自己变得很弱。

停留在一段削弱彼此能量的感情关系里——和同样缺乏能量、只把伴侣当作一个温暖肉体依靠的另一个人。与此同时,你的真实自我却在内心里挣扎呼喊。但你只是让自己沉迷在生活中那些无意义的娱乐消遣里,假装听不见内心的声音。

然而,你不应该躲在阴影中生活。那不是真实的你

你自己就是需要承担起责任的那个人。别试图在自我欺骗中生活了,请抬起头去面对。

你来这世上活一次,不是为了把生命浪费在那些鸡毛蒜皮上。醒一醒,好好看一看你自己,承认事实吧:这都是些垃圾,我完全能做得更好!

懦弱,就是你用自己的能量去助长内心的恐惧而不是希望;你在创造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而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当你担心发挥自身能量会让自己犯错时,你就在助长对失败的恐惧。

唯一明智的选择,就是主动运用自身能量,把事情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的程度。把关注点放在自己想要的东西上,而不是放在不想要的东西上。

和肌肉的原理一模一样:能量的削弱源于缺乏使用,而能量的增长源于频繁使用。你训练得越多,能量水平就变得越高。

一个提升个人能量的好方法,就是渐进式训练——让自己逐步应对越来越大的挑战。

注意,我并不是让你去尝试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然后反复失败;也不是让你停留在舒适区内,始终游刃有余。

渐进式训练要求,一旦你做成了某件事,就要进一步提升挑战性。

请接纳自己当前所处的真实水平,不要因此而批判自己。

如果你想给自己设定十几个新目标,然后指望一夜之间改变人生,那么你几乎注定会失败。

慢慢地你会有所进步,积累起越来越多的能量,于是就有能力追求更大的目标

不要拿自己跟别人比较。

你只需要关注自己当下在哪里,然后盯紧目标,让自己一天比一天变得更强。

掌控每天的第一个小时,去运动、阅读、沐浴、写作,或者做其他高产出的事情。

竞争的有趣之处在于,即使你输了,你也依然赢了。你可能输掉了比赛,但依然能实现很多积极的改变。

在健身的过程中,过度训练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打造能量也是同理。如果你已经连续好几天感到筋疲力尽、缺乏动力,那就说明你把自己逼得太狠了。这个时候就应该放下工作,休息几天,去度个假。为下一个挑战积蓄足够能量

在那一天,我脑海里完全没有这些消极的想法。我只是看向他,感觉仿佛也是在看向自己。那一刻,我看到了大躯体中的另一个小细胞,这个小细胞正在受苦,于是我想给它提供一点帮助和鼓励。本质上我其实没有给出去什么东西,我是在帮助另一部分的自己。

你跟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联结的、一体的,每一个人都值得被爱。

通过坦诚分享自己的悲伤,我其实让更多人活得更轻松了,而这又反过来让我从自己的经历中找到了快乐。我们在一体原则的基础上与人坦诚交流,最终其实会让自己的生命得到某种补充。

这里“公平”的定义是:我们选择与人相处的方式,既能让彼此作为个体变得更好,同时也能让世界大躯体有所受益。

公平不是平均。同为世界这个大躯体的组成部分,从这个层面上,每个小细胞都是平等的。但是,从构成和功能的层面,个体天然就是不同的。

从基本人权的层面,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在其他层面上,过度强调“平等”对所有人并不是好事。我们天生都是不同的,具备的优势是不同的。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发展自己的独特之处,使之成为我们的独特才华,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当你遵循一体原则时,世界仿佛就是一个大家庭,而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你的家人。

基于正义,我们必须做出选择,在个体需求与整体需求之间做出平衡——理想状态下,这意味着将两个层面之间的矛盾最小化。

如果你在远低于自己能力的状态下活着,就是对自己责任的逃避。对你自己,对其他人,你都没有活出最大的价值。

如果没有一体视角,我们做事情的回报就仅仅停留在个体层面: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好处?我自己能得到什么?我为什么要付出这些努力?

一旦我们拥有了一体的视角,这些纠结就没有了,因为我们能够从更高的层面看待回报。本质上,别人取得成就,你也能够从中获益。别人的成功就像自己的成功一样具有价值。

利他是更高阶的利己

联合的思维模式会带来一种巨大的责任感,所以很多人会感到这种压力难以承受。这很正常。对整个世界负起一份责任,这种感觉就像把一种巨大的负担放在肩上

对于这世上发生的事情,你其实永远无法完全逃避责任,因为你就是这世界的一部分。

如果你认为地球需要被保护,那你就是有责任去保护的那个人。

你能对这个世界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停下忙碌,停下思考,置身植物和动物之间,体会一下那种感觉。重新意识到一个真相:你原本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随机选择一个人,比如一个朋友、一位同事或者某个名人。你会怎么形容这个人?列一个小清单,写下这个人的关键特质。然后,在你喜欢的特质旁边打一个“+”,在不喜欢的特质旁边打一个“-”。

你会发现,你在这张清单里写下的喜欢和不喜欢的品质,正是你对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品质。

它只需要花几分钟时间,但能让你明白一个真相:

他人跟你其实没有那么的不同。

我们夸赞别人的那个品质,往往就是我们喜欢的自己身上的品质;我们指责别人的那个品质,往往就是我们拒绝接受的自己身上的品质。

你不太可能一上来就游刃有余;但你知道的是,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你的能力最终会获得提升。你需要做的就是设定一个目标,做出选择,朝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走,持续行动。

做到自己的最好就可以了。一开始,你能做到的最好或许就只是比纯粹的傻瓜好一点点——如果还算有一点幸运的话。但没有关系,你可以一步一步获得必要的能力

自信的第一步,是勇于承认现实。你不可能通过假装而获得真正的自信

你知道自己付出的行动能带来积极的结果——这个时候,你就会感到自信。

如果你能够坚持不懈,随着经验的积累,内心的怀疑最终会慢慢消失,你会找到真正自信的感觉,而不是一直假装自信。如果你想尝试一个新的事情但又实在很不擅长,那就尽管接纳事实,而不是去假装。

在你的人生中,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什么对你来说是浪费时间?这些选择的主导权都在你自己手上,同时你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结果。

掌握主导权的一个体现,就是你有能力在当下做出那些预期在未来会有积极影响的选择。

最后,谁来决定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无意义的?答案就是:你自己。

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你感觉自己正在为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做出贡献吗?或者,你的内心感到空虚,害怕自己的潜力被白白浪费?你现在的状态到底如何?人生中有哪些东西是真正重要的,又有哪些东西其实无关紧要,你能够分辨清楚吗?

真正掌握主导权,你就要能够打破周围人给你的压力,而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制造小反抗

小反抗指的是:你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去做事,同时往往伴随着一点消极的后果。

这种小反抗的意义在于,它能让你意识到自己其实一直都拥有选择权。你其实能够保持独立,而无所谓别人会有怎样的反应。

如果你觉得自己对社会负有一份责任,那你想最先改变什么?如果你要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那会是什么领域?你内心深处其实有一个伟大的自我,等待着一个展现的机会,从而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你自己知道吗?人生中什么东西对你来说是真正重要的?

当你想要做一件事,预计长远会带来积极影响,但短期内要付出代价——这就是需要勇气出现的时刻。

错误道路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你得到虚假的安全感。在错误的道路上,你试图在外部世界找到替代自己本心的东西,比如金钱、地位。但实际上,如果你的内心已经跟真实自我失去联结,那你在外部世界是永远找不到的。勇气唤起你内在的真实能量;相反,寻求安全感只能让你变得脆弱。

主动地思考自己想要的东西,我非常建议你这么做。如果你没有特别想要某个东西,没有直接做出行动,那又说明什么?难道不正说明你并非足够想要吗?如果你非常饿,你是会原地坐着等待天上掉馅饼,还是会行动起来给自己找点东西吃?如果你的意愿足够强烈,行动就会变成自然的结果

长远来看,一直陷在恐惧中其实比采取行动更痛苦。恐惧可能只是想象出来的,但它会给你带来持续的、本不必要的折磨,让你不舒服,让你焦虑,让你压力重重

但是,勇气引起的不舒服却只是暂时的,有些时候恢复只需要几分钟。选择勇气的道路,最终实际上会减少你的痛苦。

如果你渴望一个东西,那就直截了当地去要。

接受可能被拒绝的风险,无论如何,唤起自己的勇气,去采取行动。如果你被拒绝了,那也能活得好好的,你将通过被拒绝的经历而获得成长。如果你没被拒绝呢?那你就用最快最简单的方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果对方并没有积极回应,那你至少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停下来了。你已经遵循了真实的原则,让问题变得尽可能明朗。所有东西都开诚布公地说清楚,最终得到一个坦诚的拒绝,也好过一个模糊不清的搪塞。

“嗨,凯西,我们已经认识挺久了。实话实说,我对你很有感觉,我很喜欢你。不知道你是不是对我也有相同的感觉,我很希望能更多地了解你,看看有没有可能让你做我的女朋友。你觉得可以吗?”

然后,看对方的反应就好了。你怎么应对随之而来的尴尬呢?实际上,你根本不必有什么尴尬,只需接纳结果就好,而不是一味地拒绝接受。你当然可能得到一个失望的回答,但值得欣慰的是,你至少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勇气。

某个人拒绝了你,这并不代表你不值得被爱。

如果你想一辈子活得没有任何风险,那也就意味着活得像一个封闭的保险箱。

别总是想着避免被拒绝,结果把自己锁在了充满虚假安全感的牢笼里。

当你感到懒散没有动力的时候,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你与真实自我断开了联结,偏离了真实、爱与能量的原则。当你意识到自己处于这样的状态时,停一停,重新找回与真实自我的联结。

想一想自己到底是谁,想一想是什么能够让你感到激励,想一想你生命中那些充满热情的时候——不是因为什么外在事物,而是因为你遵循了真实、爱与能量的基础原则。

我从来都不缺灵感。真正让我犯难的是:到底选哪个主题来写?因为有太多好主题可以选择。于是我就会停下来,问问自己:哪一个主题是我内心真正想要分享的?每当这个时候,答案通常会变得清晰起来

把本心之问贴在你每天能看到的地方,或者把这句话设成电脑桌面,这样你就可以经常提醒自己。

人们最深的那些恐惧中,很典型的一个是:对未知的恐惧。解决这个恐惧的一个好办法,就是获得新的认知。直面恐惧是有用的,但如果你的恐惧主要来自无知、来自缺少经历,那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去学习。

一个让人吃惊的真相是,我们在人生中会拒绝很多好机会,仅仅是因为自己对那个未知的领域不够了解。

真实性指的是,你能够保持内外一致地表达自我。你外在表现出的样子,就是你内在真实的样子。无论你是跟亲密的朋友,还是跟一个刚认识的人交流,都一样。

当人们说“做你自己”的时候,他们其实就是在强调这种真实性。

一个人品格的真实性,就藏在他对待弱者的态度里。如果他对上谄媚,对待弱势群体却盛气凌人,就说明这个人不真实。

当你和别人相处时,不要夸大自我,也不要贬低自我,尽量展现最真实的自己。

最好的选择,是保持全然坦诚,并且接受别人有做出他们反应的自由。你并不是必须赞同他们的反应,尽管随他们去。

但问题是:本质上,这些是根植于虚伪基础之上的友谊。为了维持这种友谊,我变得越来越脱离真实自我。

最终我意识到,自己更愿意拥有哪怕很少但完全坦诚的朋友,而不愿拥有一大堆戴着虚伪面具的友谊。于是,后来我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就尽最大可能做真实的自己。我决定了一件事:不再担心别人的反应。

保持完全真实,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苦苦维持那些阻碍我们表现真实自我的友谊,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

保持真实并不是要保持完美,而是尽最大可能,像一个完全真实的人那样去进行交流。有些时候,真实意味着我们要揭开自己的伤疤,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接纳。我们与他人的交流,不再源于恐惧和虚伪;我们能够清醒地选择遵循真实、爱与能量的原则。

首先,你能找到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些信息。你能看清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同时,爱将驱使你把这些信息分享给整个世界。

其次,你能够积累自己的能量,去创造适合自己信息传递的载体。

在19岁时,我决定把“个人成长”作为自己生命中的指引力量。最开始的时候,这只是我在毫无希望的处境中找到的一根救命稻草,那时我完全不知道这个选择会把自己带向何方。那时我只是意识到:没有什么痛苦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我一定能够持续成长,最终走出困境。

后来,我还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最终把握住了自己人生的主导权,而不是变成了一个不自知的、被欲望和社会教条胁迫的奴隶。在面对人生中所有困难的时候,选择成长始终是我的解药。

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你能做出的最清醒自主的选择,就是保持成长。

有了真实、爱与能量这些基础原则的支持,你会拥有一种自然流动的生命状态,而不是每天都在挣扎的状态。自然流动不是说人生变得随波逐流、不再努力;自然流动的意思是,你的努力都能够用在正确的地方,最终产生你真正想要的结果。

目标是基于真实原则的,所以目标本身是可靠的;其次,爱与联结为你提供内在动力,驱动你持续前进

学会满足自己真实的欲望、追求自己真正想实现的目标,别假装成无所谓的样子。

真正激励你的不是某个具体目标,而是能够持续地、创造性地向这个世界表达自我;你会爱上追求的过程本身,而不是某个具体结果。

这种平静并不是你从此不再有消极情绪,而是在内心深处,你知道自己正在做最好的自己。知道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会拂去你的怀疑、焦虑和压力;取而代之的,是内在的平静。

你不需要达到什么外部结果才能得到平静,你需要做的,只是保持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我是在真诚地面对自己和他人吗?或者,我感到不得不对一些事情说谎?

如果我保持现在的习惯不变,预计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做出的预测是合理的、准确的吗?或者,自己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了?

我能够完全接纳自己当前的现实真相吗?或者,我是活在否认中?

我接下来想要学习什么,以及学习它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我现在能做什么,从而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加真实的人?

在与人交流的时候,我是在表达真实自我吗?或者,我只是戴着一副虚假面具?

我是否无条件地接纳和爱自己,并且无条件地接纳和爱别人?

我能做些什么,让自己变成一个更有爱的人?

什么是我真正想要的?我愿意付出什么努力去得到它?

我是在专注于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吗?或者,我正在偏离正轨?

我是否在投入应有的时间,做应该做的事?

我如何能持续加强自律?

我是否有足够的同理心,能感受到他人的喜悦和悲伤?

我是否在带着同情与他人相处?我是否在公平地与人相处?

我是否在为这个世界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我掌握着自己人生的指挥权吗?或者,我只是盲目地跟随他人?

我付出的行动是有效的吗?能产生我想要的结果吗?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我能坚持不懈吗?或者,我总是很容易就放弃了?

我是否足够自信,知道自己能完成定下的目标?

我怎样才能把时间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浪费在琐碎小事中?

当下我能做什么,以增强对自己人生的主导权?

我能够主动发起行动吗?或者,我总是习惯于被动等待?

我是充满勇气地直接做事吗?或者,我总是采取更缓慢的、拐弯抹角的方式?

我怎样才能训练自己,克服内心恐惧?

我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传递的信息?是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载体,去完成创造性的自我表达?

我是否享受清醒自主行动所带来的流动状态?

今天我能做些什么让自己变得更好?

这些问题能帮助你进行评估,看看自己距离以原则为中心的生活还有多少差距。如果其中很多答案是消极的,别灰心。尽管接纳自己当前所处的真实状态,在这个基础上思考下一步能做些什么。

真实

承认自己一直隐瞒的一个谎言或者秘密。

写下你最真实的预测——五年之后,自己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阅读一本对你来说是完全陌生领域的书。

尝试跟一个陌生人展开交谈,并试着了解什么是对他/她来说最重要的东西

采用一种有创意的方法,跟一个人表达“我爱你”或者“我关心你”,且这个人以前从来没听你说过这些。

给某个人一份礼物惊喜,让他/她意识到来自你的欣赏。

留出1小时的时间,投入到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中,在时间用完之前拒绝做任何其他事。

写下你一直想做、如果真做的话可以在一天之内完成的事情,然后直接去做。

为第二天制定一份完整计划表,从早上醒来到晚上睡觉。在这一天结束的时候,给自己打分(最低1分,最高10分),看看计划完成得如何。下次做这个尝试的时候,努力做到至少比这次高出1分。

向一个陌生人做出一个友善举动。

在网上公开分享自己的一段痛苦过往,让别人能从你的经历中获得启发。

找出你生活中的某个方面,在这个方面你没有公平地对待他人。马上采取行动,改变这种状态。

花上几小时,独自在大自然中行走。让自己的心绪平静下来,尽最大可能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觉知上。

主导

主动取消一个你知道已经不再适合自己的活动。

主动担任一个团体项目的主导者,把任务分配给其他人,并最终完成任务。

执行一个你早就想尝试的个人成长试验,比如新的饮食习惯、新的睡眠习惯或者与人交往的新方法。

找一天时间,穿一套可能除了你没有其他人喜欢的衣服。

把你擅长的一件事教给某个人。

勇气

向一个最近拒绝过你的人提出一个新请求。

找出一个你知道很有价值但自己一直害怕追求的机会,直接去尝试。

走上前去,告诉一个人你希望从他/她这里获得什么,不要有任何含混不清的表达。

就在今天,尝试一件自己感到恐惧的事。

根据过往习惯,你的潜意识可能把吸烟当作了缓解压力的好办法,或者认为抱怨是吸引他人注意力的最好方式。然而,如果你选择遵循真实、爱与能量的原则,就必须摒弃那些有严重消极影响的习惯,并用好习惯加以替换。

爱原则提醒你的就是:请发挥自己向外联结的能力。去争取外部支持,从而提高成功概率。不要让所谓的“自尊”变成阻碍,尽管去获得帮助。

最常见的情况是,他们很愿意无偿地帮助你。对他们来说只是付出了一点时间,但对你来说,很可能就因此少走了几个月的弯路。

你的社交圈会给你带来持续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习惯改变的决定性因素。

改变习惯其实很像下棋。如果你在一开始就发起猛攻,那就很容易失败,你付出的努力只会让自己看起来很蠢。同样,别想着自己一下子就能彻底改变一个旧习惯。在初始阶段,先专注于做好铺垫,目标是破坏旧习惯的支撑条件,从而让自己处于有利位置。比如,改变生活环境,不再强化原有行为,创造有利于建立新习惯的条件。

尽管去调整难度,以便匹配你当前的自律水平。允许自己接受挑战,但没必要让自己承受过大的压力。

每天5点起床(这是我个人感觉最棒的尝试之一)。

●每天阅读1小时,这是一个非常能给人带来能量的习惯。

●每天学10个新单词。

●每天冥想1次或者2次。

●每天写日记。

30天尝试是一种很有效而又很简单的方法。承诺在30天里每天都坚持一件事,这种方法可以让你更容易化解内心抵触,也更愿意迎接挑战

假设你想戒掉咖啡,那么第一步就是搞清楚现在每天喝多少量。然后,设定初步目标,比如每天减少25%。

习惯改变有时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你很可能不会一次性就搞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聪明人   能量   恐惧   事情   状态   自我   目标   东西   真实   时间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