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000亿元,深圳市出台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治聪 深圳报道 近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规划》对标国际先进,构建符合深圳发展实际并兼具深圳特色的指标体系,涵盖综合、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和试点示范建设等四个类别共15项指标。到2025年,深圳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000亿元。

《规划》预计,到2025年,深圳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重点领域降碳行动取得积极成效,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续降低,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效提升,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效增强,初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融合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局面,努力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规划》指出,到2025年,深圳将累计建设100个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是指基于现有低碳工作基础,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集成应用能源、产业、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碳汇等多领域低碳技术成果,开展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实现该区域内碳排放总量持续降低并逐步趋近于零的综合性试点项目。

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深圳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融入产业、能源、交通、建筑、区域发展等相关规划,积极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

到2025年,深圳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7%,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81%,森林蓄积量达到447万立方米。

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深圳也将做好气候变化影响及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和防灾减灾工作,将适应气候变化理念落实到国土空间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中,提升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到2025年,突发灾害性天气有效预警提前量达60分钟,万元GDP水耗降低至6立方米以下,城市供水储备能力达到90天,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占比达到60%以上。

《规划》展望,到2035年深圳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稳定脱钩,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引领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创新低碳城市全面建成,带动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为尽早高质量实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深圳市   气候变化   提前量   灾害性   产业   温室   深圳   气体   试点   生态   区域   领域   能力   交通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