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像青松一样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江西省弋阳县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重镇,也是革命烈士方志敏的故乡。国庆期间,这里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前来开展红色研学。我与这些学生们一起,从弋阳县城出发,穿过布满林荫的乡道,来到了漆工镇湖塘村的方志敏故居。

方志敏故居是一座清末四榀木瓦结构的民宅,由方志敏祖父方长庚所建,距今已有160余年的历史。方志敏的童年、少年均在这里度过,外出求学及后来从事革命活动期间回家时也都居住于此。不过由于土地革命时期反动势力十分仇视方家,这座旧宅先后被焚烧17次。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故居是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在原址上重建的。

重建之后的方志敏故居外围加筑了由铁栅栏组成的院墙,院子里栽满了苍翠的松树和竹林。这些象征着高洁品质的松竹是方志敏生前最喜爱的,在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过对这些常青树木的表达。1916年秋天,方志敏来到弋阳县立高等小学求学,他写下“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苍松翠竹洁梅兰”的对联,以此表明自己的志向。如今这副对联被置于方志敏故居一层前厅中央,与满院的松竹两两相望。除了读书时写过对联明志,参加革命后方志敏还曾给自己取过化名“李祥松”,希望自己像青松一样压不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方志敏曾担任过信江苏维埃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等职务,“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被俘的那天,敌人想从方志敏身上搜刮出钱财,但一无所获,敌人难以置信:“你骗谁!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

想到这些,我不禁思考方志敏的革命品格是何时、如何形成的?那张摆放在故居中,曾经为方志敏所用的书桌,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方志敏家世代务农,每年要向地主缴纳沉重的地租,家中并不宽裕。因此,方家兄弟按家规每人只能读3年书,方志敏从小就十分聪慧,“我启蒙那一年所读的书,就比同塾儿童三年读的书还更多”。因此,私塾先生都十分喜欢他,“后来先生到烈桥地主张念诚女婿家教书时,又带了他去搭学”。有机会继续读书的方志敏很珍惜机会,不久就能“作些短篇文字”,并在当地小有名气。见此,方父也不忍他停学,于是方志敏直到14岁才离开私塾。在私塾读书时方志敏的生活很清苦,因为除了读书,他还要做许多农活,“志敏七岁入私塾,下了学,仍然跟着孩子们一起去放牛、背柴,或提个口袋去捡豆子。农忙时节,老师放了假,他就到田里去,跟在父亲后面拾谷穗;父亲舂谷的时候,他就在舂边扫碎脚米”。

透过故居中陈列的简陋家具和农具,我仿佛看到,在一个个严冬和酷热的夜晚,劳作完的方志敏趴在那张矮窄的书桌前,就着昏暗的灯光,即便寒风刺骨、蚊虫叮咬却依然沉浸在书海中的景象。方志敏曾说过,“书好像是医生手里止痛的吗啡针,他一看起书来,看到津津有味处,把他精神上的愁闷与肉体上的苦痛,都麻痹地忘却了”。小小的山村中、黑暗的世界里,书籍给小方志敏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也给他带来了光明,为他今后的奋斗指明了方向,“我逐渐不安于这黑暗的时日;我渴望着光明;我开始为光明奋斗……”

在方志敏奋斗的路上,他并不孤独,一位与他志同道合的爱侣曾与他长期并肩作战。故居的墙上,挂着一幅毛泽东的题字——“李祥贞同志: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碍人们前进的,只要奋斗,加以坚持,困难就赶跑了”,就向我们讲述了方志敏、缪细姩这对革命伉俪的故事。方志敏在南昌学习和革命的过程中,与缪细姩相识。在交往的过程中,朴素大方且充满革命朝气的缪细姩吸引了他。1927年6月,志趣相投的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新婚当晚,方志敏将自己名字中的“敏”字作为礼物,送给妻子。从此,缪细姩改名为缪敏。之后因革命需要,方志敏又给缪敏取了化名“李祥贞”。

1934年11月,时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率部北上,但缪敏怀有身孕,不能随军行动,便留在地方打游击。1935年2月,方志敏被俘并囚禁于南昌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1935年6月,缪敏在上饶德兴被捕,之后被转囚于南昌,与方志敏同在军法处受审。敌人曾以见妻子一面为诱饵劝降方志敏。虽牵挂妻子,但为避免敌人造谣影响大局,方志敏考虑再三断然拒绝了,“我们是长期同患难的人。但我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妻和儿子哪还能顾到,我只有抛下他们”。从此,夫妻二人再也没有见过。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就义后,缪敏虽悲痛不已,但谨记丈夫“不要忘记革命”嘱托的她“临难不苟且”,丝毫没有向敌人妥协。故居那幅题字正是1938年从敌人牢狱中获释的缪敏带着方英、方明两个孩子来到延安后,毛泽东为这位坚贞不屈的烈士遗孀写下的。

缪敏对革命无怨无悔,但她心中一直有件遗憾的事,就是未能与方志敏留下合影。当时,为了避免身份暴露,新婚的两人没有拍合照,打算等革命胜利了补拍,但这一等就是永远。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新中国成立后缪敏看到了方志敏在狱中一张较为清晰的照片,便找人将自己的照片与这张方志敏的遗照合成一张,象征着二人生死相依。而这张方志敏在狱中的遗照也同样被挂在故居之中。照片中,虽然戴着镣铐,但方志敏那坚毅的眼神、视死如归的神态,仿佛时刻对来访的后人说,“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地艰苦地奋斗!要各人所有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

走出故居,放眼山村,方志敏在这里成长并投身革命,他高尚的人格追求、清贫正直的革命操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为我们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并激励来者、薪火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弋阳县   土地革命   时方   弋阳   方家   遗照   军法   南昌   私塾   视死如归   堂堂正正   光明   狱中   青松   故居   对联   敌人   中国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