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繁华半世僧 - 从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歌手朴树在一档音乐节目录制现场,唱着这首《送别》时,一曲未了,早已泣不成声。

他说:“我要是能写出这样的歌,死在那里都值了。”

也许李叔同从未想过,自己的作品会让一百年后的人潸然泪下。

李叔同有很多个头衔,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佛教大师,他是张爱玲最崇敬的人,张爱玲曾写道:“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李叔同一生身事飘零,情场坎坷,虽然是世家子弟,事业成功,但是生活并不是很如意。李叔同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李世珍是清朝同治四年进士,曾任官吏部主事,后辞官承家业而为天津门巨富。

而李叔同的母亲王氏是其父李世珍的小妾,出身低下,李叔同的父亲纳王氏为妾时,已经六十多岁,而王氏才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妙龄少女。李叔同出生时,他的父亲已经六十八岁。

在清朝时,四十岁就可以当祖父了,李叔同的年纪可以当他长兄李文锦(青年早逝)的孙子。李文锦比李叔同大五十岁。

在李叔同五岁时,他的父亲李世珍就病故了,他是被他的二哥哥李文熙养大的,李文熙比李叔同大十二岁,也是庶出,他是李世珍另一位小妾张氏所生,在李世珍病逝后,李文熙就成为一家之主,养着嫡母、寡嫂、庶母、弟弟等一大家子。

李叔同从小就有些自卑,沉默寡言,一般庶出的人的性格都有些变异,有的天生狡猾、工于心计,例如袁世凯;有的自卑沉默,例如李叔同;有的性格怪异,例如苏曼殊。虽然李叔同的二哥待他很好,不但衣食优裕,而且还请名师教导他,可是他还是养成了自卑沉默的性格。

人的原生家庭很重要,生长环境更重要,这是人的命运的关键,因为这些促成了一个人的性格形成。

但是自卑的少年也有快乐, 因为他有少年的初恋。李叔同的初恋对象是谁呢?就是梆子坤伶杨翠喜,杨翠喜跟李叔同年纪相仿,相貌娇美,肤如白雪,乌发如云,是个水灵灵的小美人。

李叔同通音律,是一位戏剧爱好者。他经常去给杨翠喜捧场,因此爱上了杨翠喜。李叔同每天晚上都到杨翠喜唱戏的“天仙园”看杨翠喜唱戏,散戏后就提着灯笼送杨翠喜回家。

富家公子和女戏子的爱情没有财力是不能成功的,李叔同没有经济自由,他如同《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样,家里有钱,但是不让他随便用。

年轻美貌的杨翠喜被清朝大臣段芝贵买下,送给庆亲王奕劻的儿子载振,然后又被文官弹劾,由此引起了清末一个大案-----“杨翠喜案”, 载振为避风头,把杨翠喜送给天津盐商王益孙,杨翠喜成为王益孙的小妾。

王益孙给杨翠喜盖了一个小楼,平日不准杨翠喜下楼,连院子都不让去,形同软禁。杨翠喜从此成为关入金笼子的小鸟,精神忧郁,一年之后就郁郁而终了。

此时的李叔同,看到意中人遇到如此的悲剧命运,自己近在咫尺却不能救她,内心一定很悲哀,他本来就感情细腻,恐怕比常人更难过。

1897年(丁酉光绪二十三年),18岁的李叔同结婚了,娶了茶商之女俞氏为妻,这是家里给他包办的婚姻。他的二哥文熙从家产中拨出30万元供李叔同家用,这在当时是一笔巨额财富。

李叔同买了一架昂贵的钢琴,开始学习音乐和作曲。这时维新变法发生,李叔同支持维新变法,并刻了一方“南海康梁是吾师”的印章,以表示对变法的支持,康是康有为,梁是梁启超。

但维新变新失败,康有为和梁启超逃亡海外,李叔同为了避祸,他带着母亲、妻子,迁居上海,在法租界租了一套房子,安住下来。

李叔同家在上海有钱庄,他可以凭少东家的身份任意支取生活费用,日子过得很是阔绰,他是富家公子身份,经常与沪上名流交往。

世间有一种悲剧就是你急需钱来换取幸福时,你没有钱;等你有钱了,已经派不上大用场了。比如,如果李叔同早得三十万元时,他就可以救杨翠喜出苦海,促成两人的良缘。可是他和杨翠喜无此幸运。

李叔同和发妻俞氏的婚姻有三个孩子,他和俞氏虽然没有爱情,但是他待俞氏是不错的,这就是过去婚姻说的相敬如宾。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这时李叔同26岁,他的生母王氏病逝。他携眷护柩回津,然后,他把妻子俞氏和两个孩子留在天津,自己东渡日本留学。

李叔同在日本娶了一位姨太太,名叫春山淑子,据说相貌漂亮,当过李叔同的绘画模特。李叔同从东京美术学院学成回国,春山淑子跟随李叔同来到中国。李叔同并没有把淑子带回天津家里和妻子同住,而是在上海租了一栋小洋房,让淑子居住。

李叔同在天津工作的时候,就有妻子儿子在一起,在上海工作的时候,就跟淑子在一起,后来他到杭州工作,也经常回来看望淑子。

后来李叔同受马一浮之影响,对佛教渐有所悟,1918年(民国七年),李叔同39岁,入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

对于结发妻子俞氏和三个儿子,却是很好安排了,只要经济方面安顿好,就没有问题了。可是李叔同的日本姨太太淑子就不好相与了,她到寺里找李叔同,希望李叔同跟她回家,但李叔同已经断绝尘绝,是不会和她回家的。

李叔同和淑子在岳庙前临湖素食店,吃了一顿素饭,相对无言,淑子泪如雨下。两个人相识了十一年,就这样断绝了缘份。李叔同和淑子没有孩子,淑子后来回日本了。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弘一大师(李叔同)63岁圆寂。他的一生犹如一场迷离的梦,由富贵走到清冷。

李叔同传:从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 ¥58.8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坤伶   光绪   风华   姨太太   佛教   半世   高僧   天津   日本   富家   清朝   才子   半生   自卑   繁华   性格   妻子   家里   父亲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