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名人(十七)-“中国枪王”朵英贤

#头条创作挑战赛#真正意义上的火药自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发明以来,善良的中国人将它多用于马戏杂技或皮影戏中的烟火表演,直到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宋军在与蒙古兵的作战中才发明出世界上第一支枪械——竹管“突火枪”。后经蒙古人、阿拉伯人的传播,突火枪、火箭、火炮等火药武器传入欧洲,经欧洲人的频繁使用、改进和提高,从而诞生了现代诸多种类的枪械。而火药的故乡,中国却一直没有制作出属于自己的高水平枪械。这种状况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被一位甘肃的老人打破,这个老人就是被称为“中国枪王”的朵英贤。

中国枪王朵英贤

1932年3月27日,朵英贤出生于甘肃临夏永靖县盐锅峡抚河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自幼体弱多病,父母给他起了“保娃”的乳名,希望他能够一生平安。从小听着前辈们的抗日英雄故事长大的朵英贤对枪非常痴迷,立志要为国家造枪械。尽管家中经济困难,父母仍然省吃俭用,在1939年送朵英贤上了学。他也非常争气,在1951年9月考上了华北大学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机械系。1953年9月,华北大学工学院经调整后改为培养国防技术人才的学校,朵英贤主修自动武器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随后他和同事们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自动武器动力学试验室。

1958年开始朵英贤担任“两用机枪”技术负责人。1961年9月,朵英贤随自动武器专业调到太原机械学院任教。“两用机枪”研制在1960年,被国家正式立项为“608项目”研制。经过朵英贤和同事们几年的反复实验、论证,1967年终于研制成功了“67式轻重两用机枪”(又称通用机枪),一举改变了我国机枪依靠仿制外国机枪的历史,“67式轻重两用机枪”成为中国机枪史上自行设计的第一部机枪。因为这个贡献,朵英贤团队在1978年3月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国产67式通用机枪

1964年8月,越南抗美战争全面爆发,我国给予了越南兄弟般的帮助。朵英贤参与、主导了支援越南的应急武器的研发工作。在“文革”中,朵英贤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被解去职务,停止工作。他并没有灰心丧气,他相信党,相信这个国家一定会变好。

1973组织上恢复了他的工作,被分配到家乡兰州油泵油嘴厂担任技术员。面对陌生的专业,41岁的朵英贤重新拿起了书本、一遍又一遍地向同事们请教,很快就成为优秀的技术人才。3年后,朵英贤与陈世贵技师合作改进了油嘴生产线,使一条生产线能生产出两种喷头,为工厂节约了成本、增加了效益。1977年,朵英贤又和工友们发明了一种新式小马力柴油机“喷油泵总成”,使农村一大批面临淘汰的旧拖拉机和旧柴油发电机,又重新排上用场。1978年,朵英贤又独自发明了“螺旋弹簧最小体积设计法”,解决了某些型号油泵增压的难题。在甘肃工作的7年中,朵英贤多次荣获“甘肃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像朵英贤这样优秀的人才,国家怎能会忘记呢?1980年国家的经济建设步入正轨,武器研发工作也恢复。10月,朵英贤被调回中国兵器工业第208研究所,1982年开始,让他担任动力学研究室副总工程师、主任等职务,主管自动武器的研究与开发。期间朵英贤编著了结构动力学方面的专著《工程中的纵向振动》,对解决工业生产中的难题有指导意义。1987年朵英贤主持设计研发的“87A式自动步枪”获兵器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87A式自动步枪

1987年,经过多年考验的朵英贤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感觉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必须在自动武器方面制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先进武器。他感慨地说道“我们浪费的时间太多了,必须迎头赶上!”当时,前苏联的AK47和美国的M16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步枪。朵英贤不想再仿造别人的武器,他决定向世界上最先进的两大自动步枪系列发起挑战,制造出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自动步枪。

AK系列自动步枪和M16系列自动步枪在力学上都存在缺陷,AK系列的可靠性强,但是精度较差;M16系列强调了精度,而忽视了可靠性。朵英贤想从结构动力学方面作为突破口。为了求证自己的设想,他先后于1988年和1989年以中国兵工学会的名义,把美国M16系列的总设计师斯通纳和前苏联AK系列的设计师卡拉什尼科夫请到了北京,当面向他们请教。在交谈中,两位都对结构动力学方面的问题顾左右而言他,朵英贤也敏锐的发现这两位的结构动力学基础比较薄弱。于是他心里有底了,认定结构动力学就是突破的方向!

朵英贤院士在检查枪械

1990年5月,国务院正式任命朵英贤为“新5.8毫米枪族”项目的总设计师。此时,朵英贤已年近花甲,精力大不如前。此次设计任务指标高、时间紧,当时生产基础差、技术人才短缺,材料也是个大问题。在召开的动员大会上,朵英贤勉励大家:“困难来了,我们都是迎着上!只要路线对头,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为了制造出枪械上的精密零件,朵英贤拿出在油泵厂学到的真本事一次次亲自上机床操作、调试参数。同时也指导年轻人学习,在工作中培养了很多枪械设计制造人才。

经过团队反复的方案论证、工程设计、技术攻关、定型试验等阶段,到1995年底,朵英贤主持研制的5.8毫米自动步枪一次性通过了国家靶场试验,获准生产,被命名为“95式步枪”。从批准、设计到定型,95式步枪研制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我国轻武器发展的历史性飞跃!这种新式步枪以“精度最高、重量最轻、尺寸最小、有效射程最远”著称,使我国也跻身于枪械研制先进国家行列。

从1996年开始,95式枪族取代仿苏武器装备,成为我国陆军现役部队主力装备之一。1997年,在香港回归的交接仪式上,解放军驻港部队官兵手中紧握的新式步枪就是95式自动步枪。看着电视直播中解放军手握自己亲自设计的步枪,收回了我们的国土,朵英贤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从小立志为祖国造枪械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解放军驻港部队官兵手中紧握95式步枪

可惜的是95式枪族在人机功效方面较差。朵英贤没当过兵,缺乏战场实践经验,如果他上过战场,也许可以把95式枪族的人机系统设计得更好。我在查阅资料的时候,看到很多关于吐槽95式枪族缺点的文章,但这并不完全是朵老的责任,很大原因是由于我国没有建立“新枪跟踪制度”。新枪跟踪制度就是在一款新研制的枪械使用时,把出现的问题不断反馈给设计部门,设计部门随时做出改进,使枪械趋于完美。由于我国长期是仿制苏联的枪械,因此没有必要建立“新枪跟踪制度”。当年95式枪族设计定型后,课题组就解散了,出现的问题反馈不到设计部门,因此没有及时改进,如果有“新枪跟踪制度”,相信95式枪族会更加完美。

当朵英贤知道95式枪族存在缺陷后也感到非常难过,令他欣慰的是,他的学生们对95式枪族进行了改进。虽然在人机功效方面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它仍然在威力和作战性能方面是最优秀的步枪之一。相信在不断改进下,95式枪族会更加完美,毕竟,没有什么东西一出生就是完美的。

需要说明的是95式枪族到今天仍然是中国军队主要的武器装备之一,我国的自动武器研制,仍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1998年,95式枪族系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朵英贤因此被称为“中国95式枪族之父”有“中国枪王”之美誉。

朵英贤院士在鼓励年轻人

1999年,67岁的朵英贤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学部)。2001年3月14日,朵英贤被聘任为华北工学院(现中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此后他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人才和编写著作方面。多年来他写作了《近代兵器力学》丛书(共14分册)、《火炮与自动武器》、《兵器工业科学技术辞典-轻武器》、《自动武器设计新编》等著作,这些经典作品成为我国设计、制造轻武器的重要参考资料。

朵英贤院士还兼任《兵工学报》编委、中国兵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复杂武器系统CAD副总指挥、轻武器预研专业组组长、中国兵工学会名誉理事、中北大学特聘教授、南昌航空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兵器工业二〇八所首席顾问等职务,指导着我国自动武器事业的发展。

如今已经90岁高龄的朵老虽然退休了,但仍然关心着我国的自动武器发展,对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培养学生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朵老一生致力于新式武器的设计和制造,用新式武器筑起了我们的“新长城”,拱卫着祖国的和平,向这位“中国枪王”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中国   轻武器   自动步枪   兵工   枪械   甘肃   机枪   步枪   动力学   武器   名人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