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不接受乌克兰?北约正陷入新安全困境

这是2020年2月12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拍摄的北约总部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铖/图)

在半个月时间里,欧洲发生的关键基础设施攻击一波接着一波。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8日,克里米亚地区横跨刻赤海峡的克里米亚大桥发生爆炸。当地时间9月26日,连接俄罗斯和欧洲的主要天然气管道“北溪一号”和“北溪二号”在丹麦瑞典附近的波罗的海发生爆炸,导致大量天然气泄漏到附近海域。

泄漏被发现的同一天,北约针对北溪天然气管线的情况,发表声明称,“任何针对北约盟友关键基础设施的蓄意攻击都将得到统一和坚决的回应。”

任何一起“人为破坏”,不仅仅会把俄乌战争拉入以攻击关键基础设施为战争方法的阶段,同时也大幅增加了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直接发生战争的危险。

另一方面,普京的核威胁也使得俄罗斯和北约徘徊在核战争的边缘。

当地时间9月30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显示他签署了一项加速加入北约的正式申请。“事实上,我们已经进入了北约,”泽连斯基在视频所附的一份声明中说,“今天,乌克兰正在申请在法理上名正言顺。”

对于这份申请,布鲁塞尔和华盛顿表示出谨慎态度。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北约现在的重点是向乌克兰提供即时支持,帮助乌克兰抵御入侵,这是北约盟国的主要重点和主要努力方向。”

冲突升级

当地时间2022年9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发表全国讲话时称,俄罗斯在领土完整受到威胁时,将使用一切可用的手段,这不是恐吓。

对此,当地时间10月6日,美国总统拜登表示,如果事情继续按照现在的方式发展,有可能出现古巴导弹危机以来,首次使用核武器的情况。“自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以来,我们还从未面临过世界末日”。

9月24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也曾回应说,北约不会因此和俄罗斯一样使用危险的核威胁修辞,因为30个北约成员国并不寻求与俄罗斯正面对抗,北约想做的仅仅是保护乌克兰,以及防止冲突升级。

当地时间10月12日,包括乌克兰在内的近50国防务高官聚集布鲁塞尔,参加北约防长会和乌克兰国防联络小组会议,北约防长会中还包括一个“核计划小组”会议。《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这是北约防长会的一部分,这一定期会议举行正值俄罗斯发出“核威胁”之际。北约将于下周举行代号“坚定正午”(Steadfast Noon)的核威慑演习。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这是一次计划已久的例行训练。

中国社科院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分析称,美方最近一段时间也在表态,一旦俄方使用核武器,美国和北约将不会坐视。这就使得俄美核战争的风险大幅上升。

“目前,俄美之间的核沟通是畅通的。这也显示俄美双方希望能够管控俄乌冲突,避免局势失控。如果双方都任由俄乌冲突发展下去的话,每一次都可能让危险更进一步。”张弘说。

比利时根特大学国际研究所教授斯文·比斯科普(Sven Biscop)也认为,北约与俄罗斯直接冲突的风险正在增加,核战争的风险也在增加。“此前,北约乐观地认为,战火不会烧到乌克兰以外的地方,然而现在情况是,传统战争升级为核战争的危险增加了。这意味着,美国、欧盟和北约有可能直接介入这场战争。”

混合攻击

《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为,“一旦确认成员国受到攻击,其他成员国将作出即时反应。”这一条款被称为集体防卫权条款。触发第五条则意味着北约成员国部队将自动参战,并不再需要各国政府的参战授权。

2022年9月26日,北约发表声明,把针对北约盟国关键基础设施的攻击,定义为“混合攻击”的一种。“我们以北约联盟的身份承诺,我们将应对、威慑和防御任何自国家或非国家行动者的能源方面和其他形式的混合攻击。”

也就是说,俄乌战争如果进入攻击关键基础设施的阶段,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发生直接冲突的危险将会大幅增加。在北约新的战略概念之下,北约将不得不因为某些达到“传统军事攻击”级别的混合攻击而进入战争状态。

但北约可能会尽力避免直接参战。比斯科普告诉南方周末,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破坏虽然被解释为混合攻击,但是这次攻击并未达到阈值,因此还不会触发北约第五条。“我们可能不会看到北约的行动,但美国和欧盟已经在对俄罗斯采取制裁措施了,而且也在考虑新一轮的制裁。”

2022年6月,在北约马德里峰会上批准的《北约2022战略概念》中,北约明确表示“混合攻击(hybrid tactics)”将会触发《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此前,第五条主要是用来应对针对北约盟国的军事攻击。

“北约将把防御能力投入应对、威慑和防御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的政治、经济、能源、信息,以及其他类型的混合攻击。任何针对北约盟友的混合攻击,如果达到军事攻击的级别,都将导致启动《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赫尔辛基大学政治学院教授海基·帕托马克对南方周末说,“北约国家对乌克兰的军事以及其他方面的援助在增加。北约越来越把乌克兰局势视为一个自身的安全问题。”

不过,北约对于如何解释“混合攻击”仍然留有空间。这可以被视作一种“战略性模糊”。

在比斯科普看来,这其实是北约希望能够以模糊性来威慑战略对手,从而让他们谨慎行事。“如果北约说得过于明确,北约的战略对手就会避开这些情形,采取其他的手段进行威慑,足够的模糊性是必要的。正因如此,北约说混合攻击会触发公约第五条,但是不挑明具体的触发条件。”

北约内部存在分歧

俄乌战争开战后不久,3月5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就曾因为北约拒绝对俄罗斯实施禁飞批评北约“虚弱而分裂”。“今天起,战场上逝去的每一条生命,都是因为你的虚弱,因为你的分裂。”泽连斯基说。

“现在更像是一场代理人战争。”比斯科普认为,乌克兰并不是北约成员国,因此北约的职责不是直接保护乌克兰。“当前,北约的职责是在威慑俄罗斯,从而保护北约盟友。北约支持乌克兰,但也竭尽所能避免直接卷入战争。”

帕托马克则认为,北约内部存在分歧,西欧的北约成员国更倾向于要求北约持强硬立场。“有一点非常明确,就是他们要求入侵必须得到反制,俄军必须被驱赶出乌克兰。尽管他们并没有明确是否只包括四个地区,或者是否也包括克里米亚。”

对于北约在俄乌战争中表现的批评,也使得欧洲重新考虑自己的安全安排。比斯科普认为,军事的进一步融合,对于欧洲各国来说十分有利。不过,统一的欧洲军不应该被视作代替北约。“即便继续保留北约,构建欧洲军也是更有利的。这股军事力量可以以北约的名义使用,也可以以欧盟的名义使用。例如,在北非的一些危机中,美国并不想介入,但是欧洲想要介入。这时候欧洲就可以以欧盟的名义使用这一力量。”

帕托马克也认为,欧盟应该从美国那里取得政治独立,从而能够采取更独立的政策。但他也认为,欧盟需要应对的是控制核武器和气候危机,维持国际经济稳定,加强全球合作等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并不能靠独自行动、建立另一个军队或者核武器兵工厂解决。“如果下次美国再选出一个特朗普,拉开美国和欧洲的距离,那么欧盟就会开始考虑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建立军队。尽管我并不觉得这是对于未来危机最好的应对方法。”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廉秀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北约   乌克兰   克里米亚   北大西洋   布鲁塞尔   核威胁   核战争   俄罗斯   欧洲   成员国   核武器   美国   欧盟   困境   冲突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