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党建+”模式,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有效治理,关键在党,必须把党的建设贯穿于乡村治理各环节、全过程。在促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善于用好“党建+”模式,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做实做细“带头人”培育、产业发展、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充分发挥干部的带头作用和充分发挥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等,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鼓起群众的“钱袋子”。

“党建+干部”,头雁带动乡村振兴。“雁行千里靠头雁”。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党员干部要当好“带头人”,主动扛起乡村振兴的重任,聚焦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转化为工作动力,坚持做到“身心俱入”,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尽快熟悉村情民情,真正做到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心中有本“明白账”。党员干部要主动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使命,主动深入基层、积极融入群众,找准工作的“切入口”“着力点”,不断密切干群联系,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更快速、更有效地推动问题解决。

“党建+产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可持续增收,要在产业发展上做足文章,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抓手,着力培育、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走好乡村特色产业之路,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更好地实现强村富民。推动产业发展,党员干部要主动调查研究,积极探索乡村产业发展之路,既深入挖掘地方优势资源,也充分调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等务实举措,鼓励、引导和帮助群众把勤劳智慧用到产业发展中,让人民群众更好地融入产业振兴中去,真正通过产业振兴加速乡村改变,带给群众更多的获得感。

“党建+服务”,开辟增收致富路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尊重广大人民群众意愿,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大力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要通过“党建+服务”的方式,掌握群众的“冷暖安危”,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尽最大努力帮助群众通过劳动,在实现致富奔康的同时,更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服务举措,为群众开辟更多增收致富的路径,带给群众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罗永珍)

来源:中国甘肃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党建   乡村   头雁   集体经济   带头人   主动性   蓝图   积极性   举措   开辟   路径   主动   群众   模式   产业   更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