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是一种顶级智慧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在争论中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争吵、争论、争议……“争”这个字,人与人之间处处可见。但生活中大部分争论都是没有结果、没有意义,也没有输赢的,通常只是在浪费我们的宝贵时间。

在人生中,懂得不争的人,看似“输”了、“怂”了,但实际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也成为真正的“赢家”,笑到最后。


不与愚者争

孔子遇到杠精来访,问他一年有几个季节。孔子还没回答,弟子先答:这不是很简单吗?当然是一年有四季了。但来人偏偏坚持说,一年只有三季,还跟弟子争吵起来。然后,孔子说,就三季吧。杠精满意离开。弟子很奇怪,问孔子,老师你怎么撒谎呢?孔子解释说,这是蚱蜢人,人生只有三季,没看过四季,当然不会相信。

“不与夏虫语冰,不与井蛙语海,不与凡夫语道”。

孔子是有大智慧的人。他知道如果双方的经验和认知不在一个层面,强行辩论无意义,想要说服对方必然是无功而返。

德国神学家迪特里希·朋霍费尔曾经说过,不要试图去启蒙愚蠢,因为愚蠢不接受启蒙。

当遇到思维认知不在一个层次,或知识水平差距过大的情况下,即便你摆事实讲道理,逻辑严密、论证充分,对方也只会觉得你在胡说八道。

“对牛弹琴”,有问题的不是牛,而是弹琴的人。


不与智者争

俗话说,不与智者争高低,不与小人论短长。

有的人,你跟他说不清楚;有的人你跟他能说清楚,但也没必要争。

有智慧有学识的人,因为往往更自信、更看重自己,所以更坚持己见,更难相互说服。

而且,所谓的“智者”,往往早已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轻易难以改动,要说服别人就难上加难。

庄子和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争论就很典型。

庄子说,鱼很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很快乐。

庄子又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很快乐。就这样继续争论,陷入无限循环。

庄子和惠子都是很有智慧的人。他们各持己见,从自己的角度来说,都有道理。但本质上因为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学说,有自己完整的观点,谁也无法说服得了谁。又谁也不肯让一步,所以造成这种局面。


如果身边出现这样的人、这样的争吵,直接被绕晕,会觉得很好笑,但生活中却偏偏很常发生类似的事情。其实,吵来吵去又有什么意义呢?也吵不出结果。

有时候辩论吵架确实能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但大部分时候都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进行无意义的抬杠,赌气而已;或者是双方观点不同,讨论多久也不会达成一致。

至少庄子和惠子还是享受在争论之中的,但现实生活中假如不是双方都能享受相互抬杠的过程,甚至还动不动就生气恼怒,那这种争论就更没有意义了。


不与亲者争

我以前很喜欢跟亲近的人辩论,甚至吵架。虽然一般情况下不至于吵出真火,也很伤神费力。偶尔爆发大冲突,结果要么是一段时间的尴尬,要么是想方设法收拾残局。

还有更糟糕的,我有同学,曾经是一对很亲密的朋友,走到哪里都形影不离,但只是一次争吵,就再也不来往。争吵的原因还是特别小的事情,只是因为一句有疑似地图炮的话,造成了误解,开始冷战。冷战一段时间,谁也抹不开面子先说话,从此就再也不说话了。原本的亲密好友变成陌路人,非常可惜。

亲密关系没有想象中的简单,有时候会因为突发状况让两个人的关系跌入冰点。——《亲密关系》

亲朋好友间,距离越亲密,就越容易爆发冲突和争论。因为亲密,所以无话不谈;因为亲密,所以少了顾忌;也因为亲密,所以失了分寸。

但再亲密的人,也该有分寸、有尺度、有体谅、有宽容,不要让争吵伤了情分。


小结

我以前热衷于辩论和争吵,经历的事情多了,现在则会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那么多心思去争,争赢了又怎样呢?也不会多块肉。争输了怎样呢?说到底不过是一口气而已。而你一旦想清楚,觉得是自己不跟别人计较,那这口气也不存在了。

通常情况下,世界不会按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没有事事如意的。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是可以调整心态。

杨绛说:“人就这么一生,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有智慧的人,不与愚者争、不与智者争、不与亲者争。因为他们知道争执无用,愚者不会接受,智者不会改变,亲者会受到伤害。

人生苦短,把与人争执的时间和精力省下,可以少生些闲气,多做些事,何乐而不为。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费尔   孔子   智慧   庄子   智者   弟子   亲密   意义   事情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