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令人称奇的“月亮山群”

源头车田月亮山 陶彩忠 摄

源头马山“南天门” 陶彩忠 摄

阳安乡“开山穿岩” 覃茜 摄

青龙月亮山 陶彩忠 摄

■陶彩忠

桂林市的穿山和阳朔县的月亮山因“长”在景区,早已名闻遐迩,成了游览胜地。其实在平乐县南部山区,也发现了8座神奇的“月亮山”或者穿山。让人不解的是,这8座月亮山基本集中在青龙、同安、源头3个乡镇境内同一纬度上,东西直线距离大约40公里,呈“一”字连线。

平乐的“穿山组群”中,有圆形的、椭圆形的、半圆形的,也有方形的。八座穿山,八张面孔。有的山穿孔是正面的,有的是斜穿的,也有的是从山底穿孔的。一座座穿山或如虹桥飞渡,或如明月空悬,或如天门高矗,或如龙宫洞开,令人称奇……

青龙明月 虹桥卧波

在平乐八大月亮山当中,跨度最大、造型最美的,首推青龙乡的月亮山。该山位于青龙乡政府所在地西南方向3公里的莲塘村委会自道村村口处,山势呈东西走向,横卧于一片稻田。山顶部有三个相连的小峰,形同笔架,故当地人又称它“笔架山”。山中部呈镰刀型镂空,镂空部分几乎占全山的三分之一大小。穿孔跨度约在60米,内径高度约40米。近看此山,似虹桥飞架,气势磅礴;远眺好像一轮硕大的弯月,自古便有“月亮山”之称。

月亮洞距地面高约10米,游人轻易就可进入。走入洞中,仰望拱桥似的岩石上,只见洞孔众多,全是鸟巢。正值夏末,洞中清凉,可观赏到散鸟,它们或在一些石洞口钻进钻出,或擦岩壁嬉戏飞翔;清晨和黄昏,这里可看到上千只八哥出巢和归巢的壮丽景象。

香炉穿山 明月高悬

这八座穿山,大多数都处于山的中下部,山不高洞也低矮,游人轻易就可以进入洞中。但由于所处位置低,如果无熟人带路,外人也不能轻易发现。然而,源头镇香炉村的穿山,所处位置最高,即便乘车行驶在国道323线,只要你稍留意,在公路西面一个山巅处,就能看见一个山洞,如一轮满月高挂天空,形象逼真,蔚为壮观。

香炉穿山,位于源头镇政府所在地西北方向2.5公里的玄武村委香炉自然村境内。该山穿孔在山体的顶端,据目测,穿孔横跨内径约50米,高约30米。在满山郁郁葱葱的树木映衬下,穿山显得格外光彩夺目。

这座山还有一个奇特景象,山底也有一个穿山溶洞,溶洞宽20多米,高约12米,南北走向。往南约200米后,穿越山体。站在北面洞口,可清晰看到南面洞口的亮光。洞中蓄水,犹如湖泊,钟乳石林立,千奇百怪,美不胜收。

此外,香炉穿山南面约2公里的马山也有一个穿山,与香炉穿山相似,该穿山洞也在山的顶部,位置很高。不同的是,该穿洞为方形,形如一扇大门。在山脚仰视,穿山巍峨,穿洞就仿佛“天门”,于是当地人称其为“南天门”。

除此以外,位于青龙乡政府旁边的青龙山“穿山”,青龙乡西南面2.5公里寨宾村的榜山“穿山”,阳安乡西南面2公里石面山村境内的开山“穿山”,阳安乡东北面3公里处的狮子山,阳安乡东北面4公里的蚕山的佛洞均为穿山,这些穿山或高或低,或大或小,形态各异,各有千秋,令人称奇。

“月亮山群”的神奇传说

如此规模的穿山组群,集中在这东西距离40公里,南北距离约3公里的一个地域,极其罕见。针对这种奇异现象,民间流传着有关穿山形成的神奇传说。

平乐县民间故事集《宾公传奇》中记录了这些穿山形成的原因。古代,在桂北地区南部有一个传奇色彩的人叫宾公,家住平乐县青龙乡平地村的寨宾自然村,是平乐宾氏人家的始祖。传说他有一根能赶山移海、驱邪降魔的龙骨拐杖,青龙乡、阳安乡许多的穿山便是他用龙骨拐杖的杰作。

话说宾公因其孙子的叫喊而修仙未果,故发怒用龙骨拐杖撬坏了犀牛口。不久,他带着孙子来到山脚游玩散心。一出家门,宾公看到的尽是石山,阻挡道路,就想把这些山赶走,一来方便走路,二来使平西大洞(地名)一带成为平原,不久就会变成一座城市。

于是,他念起咒语,挥动手中的龙骨拐杖,群山像一群黑山羊一样,徐徐往前走了,宾公喜不自胜。当宾公把山赶到离自道村不远的地方时,看到有个妇女在锄地。于是,他拄着拐杖来到妇女跟前得意地问:“大嫂,你看到有一群山羊从这里经过吗?”宾公故意把山说成“山羊”,以为这样既可以告知大家这些山是自己赶走的,又不泄露天机。谁知妇人回答:“山羊没有看到,看到一群山从这里经过。”

完了!“山”怎么能走的,天机泄露了!再细看那妇人,头上缠着白巾,原来是一个月婆子。宾公连叹道“衰气,衰气!”在修仙的人看来,只要碰到月婆子,什么法术都不灵了。再看那些山,一座座果然不动了。

宾公赶山不成,心中烦躁,“好吧,既然赶你不动,我就划穿你,看你怎么样!”于是,宾公挥舞他的龙骨拐杖对准一个石山一划,被他划过的地方就立刻现出一条裂缝。宾公还不解恨,左一拐,右一杖地划个不停。拐杖所到之处,石屑乱飞,有一座石山中间被划出一个很大很大的半月形山洞,这个山洞就是青龙乡最大的穿山——自道村月亮山……

“月亮山群”形成原因

宾公“划山穿洞”的故事只是在科学不发达的历史条件下,当地人对这一带穿山群组独特的地理环境所作的解读罢了。其实,有关地质资料表明,桂北地区在两亿年前的地质时期,除龙胜、资源出现陆地以外,这里是一片浩瀚的海洋,日积月累的海底沉积物演变成石灰岩,由于地壳的运动,随着地壳上升露出水面。在漫长的岁月里,在水的溶蚀和风化剥蚀下,逐渐形成众多奇特的峰丛与洼地、峰林与谷地的喀斯特地貌类型。

在岩石表面布满着众多的石芽、石沟、石林和洼地、漏斗等地貌形态。在河水及地下水的作用下,形成了地下溶洞和地下河,以及洞内各种各样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穿山、月亮山的形状,是受水流冲刷溶石,地面随地壳运动抬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而形成的。按喀斯特地貌的地质规律,一般情况下山的上层有穿洞,山的下层必然也有穿洞。

有关专家表示,平乐县密集的“穿山组群”是桂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一个独特现象,极其罕见。如果能按不同风格和特色打造好这些景区,将使平乐增添一批生态和乡村旅游新亮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平乐   喀斯特地貌   平乐县   安乡   石山   山群   龙骨   月亮   香炉   拐杖   青龙   源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