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阆中锦屏山宋烈文侯张宪祠记

去年,秋高气爽,南部朋友来阆游玩。茶饭罢了,闲来无事,好友兴致很高邀约登锦屏山观阆中古城全景。我生於斯长於斯不知游了多少次了,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只是好友从河南南阳到南部对阆中不熟悉,只得陪他游玩,阆中天人合一名胜古迹众多,三国文化、风水文化、状元文化、春节文化等等无数文人墨客写的也不少了,咱也不去凑那个热闹,也没那个高水平,多的咱不去写✍,独独对张宪,只为张宪精忠报国精神所震撼折服!久久不能释怀!

话说张宪乃(?~1142)阆州阆中縣人。家居锦屏阆南桥。弱冠(有说为十六岁从军岳武穆麾下,骁勇善战,累立战功,乃(南)宋抗金名将也!每有功战,常与岳飞子


岳云率部先行,率为先锋,岳飞依为左右臂,以功授副都统制,历任卸前军统领,宣抚司副都统等职。

张宪不但作战勇猛,而且胆识、谋略过人,多次只身深入虎穴,招降李横、刘楫等人及其部属三万余人,于是破了曹成。余党郝政逃到沅州(芷江),头包白布,声称要为曹成报仇,张宪一战擒获这个[白首贼]。随州恶战,张宪率岳家军大显身手,勇冠三军,与牛皋、徐庆、岳云合力功城,聚歼伪齐军五千余人,生俘主将王蒿,随即挥师直逼伪齐大营襄阳城下,襄阳主将李成,面对岳家军雷霆万钧般的攻势,心胆俱裂,无勇气拒守,冒飞蝗矢雨,弃城仓皇逃遁。岳家军兵不血刃,就收复了襄阳,平定了判乱。

伪齐残兵龟缩于邓州、唐州(今唐河),勾结金国四太子兀术,史曰:合番,伪之兵数万,据南阳地~,其与张宪兵马进行两次大战。宪大败金伪联军,生俘伪齐知州、知县、通判、推官等官员五十余人,俘降金将杨得胜等两百余人,战马千匹,兵仗万计,粮草辎重无数。绍兴四年(1134)四月十二日,宋高宗手诏“颁赐张宪金线战袍一袭,金束带一条”,要岳家军将佐竭尽全力奋战,以济世功。

绍兴六年(1136)七月,南宋朝廷决定举行第二次北伐,是南宋首次进行的大规模战略反攻。岳家军长驱进军伊、洛。九月岳飞因鞍马劳顿,两目尽赤,饮食不进,四肢坠废,不能主持军务,便将湖北、东西两路宣抚使日常军务委於张宪。张宪率军与完颜宗弼(兀术)主力在临颖、郾城展开大战,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金军。在敌众我寡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岳家军以一敌百,打败金军八千,杀敌百夫长以上军官百余人,追奔十五里。这时恰值滂沱大雨,血染河水,颖水成为红流,这次大战,乃南宋所取得的空前大捷,张宪在战斗厮杀中,削掉金兀术一只耳朵。

绍兴七年(1137)闰七月,张宪在颍昌(府治许昌)附近打败金将韩常军后,完全收复颍昌,活捉金将王大保。接着攻克淮宁(府治淮阳),将金军拱护开封的三个战略据点拔除两个,收复了故都东京汴梁开封府以南大片失地。张宪大军直逼故都汴京,今金军闻风丧胆,於是乎“中原大震”。这时完颜宗弼已无计可施,使用蜡丸寄密信给秦桧,要秦桧“必杀岳飞”。

这时宋高宗赵构也惶恐不安。因为,如果岳家军真的灭了金国,迎回徽、钦二帝,就危及他的皇位。高宗没有皇子,岳飞曾上书请立宋太祖的七世孙为皇储。高宗冷冷地对岳飞说:“卿虽忠,然握重兵於外,此事非卿所当与也”。所以当岳飞会师朱仙镇(开封祥符),誓师壮伐时,宋高宗急不可待,加上奸相秦桧在一旁添油加醋,便一日连发十二道金牌招岳飞班师。在撤军途中,夜宿荒村,飞悲愤交加地说:“十年之功,废於一旦❗”岳飞班师后,被皇帝赵构削夺兵权,以枢密院副使之职,赋闲家中。又怕激起兵变,只好以张宪为副都统制,统领岳家军,屯兵镇江。

岳飞不除,终为高宗和秦桧议和的大障碍。兀术在给秦桧的密信中说:“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北方图,且杀吾婿,此仇不可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以成也”这时秦桧与张俊密谋,以金钱、官位收买岳飞部下,让其诬告岳飞谋反,但无一人答应。后找到岳飞部下一个叫王贵的部将,因其犯军纪要被岳飞处斩,众将求情方得免,被处军棍两百。因此怀恨在心,让其首告张宪,说张宪得到岳飞一封岳飞亲笔谋反信,信里说要张宪裹胁岳家军去襄阳,威逼朝廷将军权交还岳飞,于是张俊得以告发,立即在镇江密捕张宪。可怜堂堂张将军宪被打得血肉模糊、体无完肤、死去活来,始终不肯招供。

张俊无奈,便自行编造供词,经皇帝赵构批准,收捕岳飞、岳云,送大理寺勘审。岳飞至大理寺,见张宪“载枷披铰,露体赤身,体无完肤”,惨不忍睹,心如刀割,滿腔愤怒。秦桧所命大理寺之官吏勘审岳飞、张宪,都说他们无罪,这些官员便都被罢官,有的还被处死。秦桧再调与岳飞有隙的何铸任大理夺卿,何铸接案后,“阅实无佐验”,也说岳、张无辜,报请撤案。秦桧无法,便不顾法典,派其死党万某办案,对岳飞进行百般拷掠,岳飞愤怒至极,提笔在狱案上疾书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书罢掷筆不言。勘审不成,秦桧手书小纸付对狱,即报飞死。一代爱国名将,抗金中兴功臣,于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被屈杀於临安(杭州安桥)风波亭。张宪、岳云同时遇害。事后,韩世忠愤怒地质问秦桧、秦桧竟无赖地说:"飞子云与张宪書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怒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这就是有名的“莫须有”三字狱冤案,也是宋史上最黑暗的一幕。

据杭州地方史志记载,张宪死后最初葬在栖霞岭西,墓地在岳飞墓西边约一公里处。其墓曾屡毁屡建。明正德十四年(1519),杭州士人王天澈在东山处偶然发现一块断碑,碑文为“宋烈文侯墓”,巡按监察御史张谨闻之,遂为张宪修筑墓地(亦说为正德十三年[1518]丁丑有布衣王天佑,偶得断碑,识其故址,重为封树,并立祠墓所,建坊退衢,以荣忠墓)。唐皋写有《宋张烈文侯碑记,所记即张谨所筑之墓,现在这块墓碑仍在,因年代久远,碑文已不可识,但碑额上的字尚存、碑通高一百零五厘米,厚三十五厘来,碑额有精美的雕刻,底座上刻有瑞雪绕祥云,云上则有兩条巨龙飞舞,双龙之间有一颗圆珠,正中上方書有"新建宋张宪烈文侯祠记”几个隶字。看来,此座张宪墓的规制是比较高的。

在张宪的家乡阆中,清嘉庆十六年(1811),川北道黎学锦在锦屏山麓建了一座张烈文侯祠,并写有《宋张烈文侯祠碑记》,在记中黎学锦以歌“祀侯”曰:“祠之下兮清江,呜咽兮洗侯之冤魂!”1984年,整修锦屏山景观之时,重修了张宪祠,为黄琉璃瓦的一楼一底,两层四合院,祠内塑张宪武身像,还有张宪墓亭堂。

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孝宗即位,为激励将士抗金,保卫南宋半壁江山,於乾道元年(1165)十二月二十六日追复张宪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嘉泰四年(1204),再追赠宁远军承宣使,景定二年(1261)又追封张宪为烈文侯。

明吴瓒有《吊张烈文侯墓》诗一首,如下:

将军坟墓久凄凉,一段精忠伴夕阳。

寂寂松籰镇烟雾,离离禾黍散牛羊。

遭逢盛世褒忠烈,整顿荒邱待表彰。

料须英灵终不泯,千秋犹是镇钱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锦屏   阆中   大理寺   襄阳   碑额   岳家   绍兴   莫须有   南宋   杭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