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旅行不是我想要的



编者按:字都是用手机敲的,信号不好,懒得用电脑排版了,凑活着看哈。标题原来想的是国内外旅行的差别,看着好几遍,有点拗口,就改成了这个了。


文=张江名媛


列车以400码的速度飞驰着,可能因为速度太快,人有点眩晕,无心看书,闭目养神。


后座的孩子吵闹个不停,前边的一对老夫妇开着外放看着抗日神剧,然后不停拿着他们的零食袋,发出悉悉索索的声响。


窗外的风景倒还不错,连绵的山脉,像一根巨大的契子插入大地的白色风电桩,冒着黑烟的烟囱,只是不时闪现的像积木一样的苏式大楼,让人很是扫兴。


要是我坐的这一趟车是日本新干线,或者德国的欧洲之星,体验会有什么不同呢?


速度可能不会很快,风景也可能不会很壮观,但是人一定是舒适的愉悦的。


你不太可能听到外放,就算有人在车厢进食,也几乎听不见声响。


也可能没人戴口罩,所以不会觉得闷,更不会一直紧绷着,担心会在密闭的车厢里感染。


前边乘客的座椅一定不会调到最后边以至于影响后边的乘客,卫生间也一定是干净而散发着芳香的。


当然,那窗外的建筑想必也一定是错落有致参差不齐又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而空气之干净一定像是加了层滤镜的。


在西南呆了将近两个月,整个心情就像这一趟返程列车上的体验一样,让人五味杂陈一言难尽。


不是没有好的地方,但基本上踩雷的机会要比国外多的多。


想要体验稍微好点的服务,你得付出非常非常高的成本。


在清迈花50块就能住上一晚比五星级酒店还干净拉风的青旅,在国内花500块也未必能体验得到。


一个核心的原因我以为是因为没有信仰没有底线,所以对什么都缺乏敬畏。不光是对人,还有对食材对自然对环境对一切除了他自己以外的任何东西。


记得去重庆一家造在防空洞里的精酿bar用餐,刚一进门,还以为到了日本的哪个小酒店,暖色的灯光,原木的桌椅,金属风的卫生间。


我想试喝一下这个IPA可以吗?


可以的。这个泡沫有点多。


服务员递给我之后就自顾自地玩手机了。


那泡沫不是有点多,是都是泡沫。


隔壁桌是两个网红打扮的年轻人,点了一桌的菜,全程一直在拍照,拍完照就走了,留下一堆的菜。


但凡对食物有点敬畏之心,都不会这么干。


忘记是京都还是哪里有家猪排店曾经因为几个中国游客吃一半留一半而被老板赶出门。


我点了一份汉堡,还可以,吃完,请服务员擦下桌子,她拿起消毒水就对着我这一侧喷,搞得我满鼻子的消毒水味。


没有道歉,她擦完又去玩手机了。


当然这一切又不仅仅事关服务事关旅游,所有其实都是事关信仰事关国民性事关那啥。


我是30来岁才有机会去过一些国家的,但我小时候在国内接受的教育也不是这样的,即便我在苏北一个乡下长大。


我也相信很多人本心并非如此。在日常生活中,他一定也是个热心善良的人。是什么让人变成了这样?又是什么让人对他人对除了自己以外的世界变得如此冷漠机械如此没有敬畏比心了呢?


听闾丘露薇的一次访谈,讲起她之前认识的某位大咖,之前如何温文尔雅,但现在却变得非常战狼。


好像这个逻辑放在普通人身上也是通的。


列车刚刚经过郑州,正在开往徐州的路上。两侧是那种在我们苏北老家都很少见到低矮的砖瓦房,当地的经济状况可见一斑。


这跟这高速飞驰的车厢里卖着星巴克和哈根达斯的列车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我想起了郑州大雨和丰县女人。贫瘠愚昧其实依然是这片土地的底色,但我们从来都视而不见,而是觉得我们才是世界的主人翁。


自卑又自大,胆小又张狂,利玛窦对当时中国人的描述,放在今天似乎依然适用。


这次旅行中我遇到很多很有趣礼貌善良的人,但是一旦他变成了酒店的服务员餐厅的前台高铁的安检员就会换成另外一副面孔。


我们这一代都算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互联网出境游麦当劳美剧,但是下一代呢,下下一代呢,以后能去一趟日本会不会都觉得像登月一样难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名媛   苏北   郑州   日本   敬畏   服务员   泡沫   列车   干净   速度   旅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