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里的奇观「四川」

文图 | 老理行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或许是佛的旨意,也许是信仰的力量,抑或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一个极其普通、甚至还有点其貌不扬的山谷里,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这里变成了“一片红的海洋”,一个信仰的乌托邦,一个让灵魂苏醒的地方。它就是让众多虔诚的佛教信徒感动的理想国---五明佛学院。

它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坐落在距四川色达县城20余公里的喇荣沟内。这里已经成为无数藏民信众的又一个朝圣之地,并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慕名前来旅游观光、寻幽探密。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竟能释放出如此大的魔力?为了解开心中的谜团,我在做了一番准备之后,便随团开始了为期九天的色达探秘之旅。

这是一个专门为摄影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旅行团,起名为“色达朝圣之旅”。对我这个俗人来讲,只是为了满足好奇,没有什么“朝圣”之说。揭开“喇荣沟内”那神秘的面纱,才是我此行最大的心愿。



成立于1980年的五明佛学院,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学员以藏族为主,也有不少汉地显宗学生


旅行大巴从西安出发,经汉中、广元、成都、雅安及甘孜州的泸定、康定、炉霍,第三天中午到达色达县,全程1600多公里,可谓是千里迢迢。特别是炉霍至色达的150多公里路程,大部分是碎石子路,凹凸不平不说,还不时地遇到泥泞塌陷等路段,车子摇摇晃晃,走走停停,让人饱受了舟车劳顿,并由此有了一点旅途感悟。

事不经过不知难。才短短两天多的路途体验,让我一下子想象出了沿途所见到的那些徒步朝圣的藏民信众是何等的艰辛,同时也看到了信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尤其是那些行不远数千里,历数月经年,风餐露宿,朝行夕止,匍匐于沙石冰雪之上,执着地向目的地进发的虔诚信徒,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支撑着,是很难完成如此“朝圣”壮举的。

尽管在出发之前对五明佛学院已经有所了解,也从网上看到了一些照片,多少有点心理准备,但真正进入到这个声名远播的佛门圣---地色达县喇荣沟山谷内,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的目瞪口呆。

只见绵延数公里的山沟里,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赫红色的小木屋,高高低低、层层叠叠地将数面山坡覆盖得严严实实,气势如虹,蔚为壮观。庞大的经幡群,如织的人流,让人感觉似乎是闯入了一个百万人举行大型集会的会场。这突如其来的阵势,搞得人一时有点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原有的寻秘思路被打乱,有点“老虎吃天,无处下爪”,只能在紧张兴奋的同时,盲目地举起手中相机“咔擦、咔擦”一阵胡拍乱照,先过足了“拍瘾”再说。

眼前的景观,“严重”地挤压了我原有的想象空间。真没料到,在这样一处荒凉、遥远的山沟里,竟然隐藏着这样一个庞大的神秘世界,一个令人惊叹的天下奇观。我估计,就连上帝见了也会看傻了眼。



学院学制一般6年,特殊学科需要学习13年


应当讲,这里的自然条件并不算好:海拔在3700米以上,周围群山环绕,地形地貌复杂,平均气温零度以下,长冬无夏,四周山坡上植物也不茂盛。就是在这样一个贫瘠的山谷里,却建有上万间僧舍,抬头望去,从山顶到山脚,漫山遍野的小红木屋,如同挨挨挤挤的蚂蚁窝,一层层用阡陌纵横的小路连接着,站在高处远观之下,仿佛一张密集的织网在上坡上铺展开来,加之在沟底有几座金碧辉煌的寺庙佛堂点缀其间,呈现出万千气象,斑斓壮观。

据说,这里常年有学员及僧人三四万人,前几年高峰期有六七万人。而且女僧多于男僧。游人穿行在这片红色的海洋中,身边不时有穿着绛红色僧袍的僧人来来往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静谧祥和的气息,仿佛置身于古印度的那烂陀寺。在这样强大气场的作用下,人的精神和心理会或多或少地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所以有人说,只要到过“色达”,人多少都会带点“佛性”。因为这里离“佛”最近。



脸上洋溢着轻松愉快的僧侣们


虔诚的佛教徒


“色达”,藏语意为“金马”。因历史上曾在色塘境内出土一马形金块而得名。这毫不奇怪,因为色达就是一个盛产黄金的地方。倒是在色达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开办这样一所藏传佛教佛学院,而且其规模和影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之最,这除了让我这个俗人感到惊讶之外,确实无法理解。尤其是关于它办学起源的种种传说,持之有故,神乎其神,更让这个远离“江湖”的地方越发变得神秘难测。

据说,藏传佛教创始人莲花生大士就曾预言,有一位叫列洛林巴的高僧将在西藏的康巴地区建立起利益众生的佛学院。后来,经书里明确指出一位名叫晋美的大师将在色达的喇荣沟创建密道场,拥有“四方佛徒”。这到底是传说,还是确有记载,我没有去考证,也无须考证。在我心里,“佛”本来就是虚无缥缈的。信则有,不信则无。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一千多年后,莲花生大士的预言和经书里的话得到了验证:

1980年,法王晋美彭措上师在色达喇荣沟创建了佛学院,当时只有30余人。

1987年,十世班禅大师表示赞成在喇荣沟成立佛学院,并赐予“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校名。

1993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学院题写了校名。

1997年,四川省宗教局正式批准设立“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

就这样,一个看得见的“佛学院”和看不见的“佛国”存在于这片天地间。

在这块由红幡、红房、红衣构成的红色世界里,也是一个完整的小社会。这里在佛堂、寺庙、坛城之外,还有小饭馆、小卖店、菜店和宾馆。僧侣们除了每天诵经等宗教活动,更多的还是诸如盖房、打水、做饭、扫地、闲聊等具体琐碎的日常生活。因为这里毕竟还是人间,不是真正的天堂。世俗间的基本生活形态这里都有。

要说与山沟以外最大的区别,就是这里的一切都变得纯粹简单,有的甚至恢复到原生状态。它避开了城市的纷扰,绕过了世俗的烦恼,让灵魂找到了港湾,使精神得以安歇,没有复杂,没有罪恶,没有争执,没有喧嚣,唯有修行与信仰、积德与行善。无怪乎有人说,五明佛学院是这片尘世之外的香巴拉。来到这里,人的灵魂才会真正苏醒,“人”才能回归为人。难怪所看到的众多出世之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满足的神情。也许,这才是它吸引藏族信众披星戴月前来朝圣的魔力所在。



虔诚的朝圣者


几乎所有到达五明佛学院的人,无论是游客,还是信众,都会从谷底走到坐落在最高峰上的“坛城”,并绕着它转圈。坛城在古代印度的密宗修法中,象征着宇宙世界结构的本源,是十方诸佛的清净之地。据说围绕坛城转108圈是下等功德,转1080圈是中等功德,转10800圈才是上等功德。而对于多数游人来讲,围绕坛城转上几圈,仅仅是满足一种好奇,或是“入乡随俗”。没有要修什么功德之念。不过这已经是阿弥陀佛了!一个俗人能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色达,又能围绕坛城转上几圈,必然是心存善念,进而则必有善行。善念善行,天必佑之。我想,倘若一个社会具有善念善行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一定是国家之幸、民族之福!

弘法利生, 让心存善念,并付出善行的人越来越多,或许,这就是隐身于深谷里的“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诞生、存在和发展的最大功德。



法王晋美彭措---色达五明佛学院的创办者


无论是谁看了眼前这阵势,都会惊得目瞪口呆。




【游览于2015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法王   色达县   藏族   色达   都会   善行   山沟   功德   奇观   虔诚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