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汉中为什么那么重要

三国中哪个地名最出名或许不好定论,因为从黄巾起义到三家归晋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各家争夺的焦点一直在变,在后三国时期,我想汉中绝对是最出名的地名之一。同时也是魏蜀两方战略博弈的焦点区域。从公元214年刘备占领成都开始,到263年邓艾、终会灭蜀,这近50年的时间里,蜀汉对曹魏的多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均和汉中有关。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以法正为军师,诸葛亮坐镇成都总督粮草,以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等为将,举蜀中之力,率领倾国之师,进攻汉中,在经历在近2年的战争后,于建安二十四年夺取汉中。而后,汉中成为蜀国的北方门户,成为北伐的屯兵基地。曹魏也曾多次出动十万级以上兵力,进攻汉中,企图夺回这一战略要地。为什么魏蜀双方如此重视汉中呢,下面我们简单来分析。

魏蜀边界

首先,汉中资源丰富、经济发达。

汉中属于盆地地形。北方巍峨绵延的秦岭挡住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使得汉中气候温润,宛如江南。汉中因汉水而得名,其境内汉水以及大小支流纵横密布,水力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著名的产粮基地。另外,汉中紧靠秦岭与大巴山,木材资源也非常丰富,同时境内有数座铁矿、铜矿资源(铜铁在当时属于国家战略物资)。汉中从战国时代就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得到了极好的开发。刘邦从汉中起兵,萧何经略汉中则可保刘邦粮草无忧。两汉时期汉中始终是天下大郡,汉末张鲁割据汉中一郡就可以称霸一方,与刘璋对峙。曹操占领后,光张鲁府库物资珍宝,就让曹老板发了一笔大财。

其次,汉中地形险要,易守难攻。魏延被刘备封为汉中太守之后,曾放出豪言:若曹操举十万之众而来,他可以为刘备吞之,举倾国之兵而来,他也可以为刘备拒之。魏延虽然狂傲,却不是个只会吹牛的莽夫,他的自信,正是来源于汉中险要的地形。《博物志》中曾记载:“蜀汉之土,与秦同域,南夸邛北阻褒斜,西即隈碍,穷险极峻,独守之国也”。汉中北边是巍峨蔓延的秦岭,雄峙于渭水之南,西起嘉陵江,东至丹水河谷,海拔2000多米,长约400公里,宽约100-180公里,之间将关中和蜀汉之地阻隔为南北两个世界,诸葛亮穷尽毕生之力,也拿巍峨的秦岭没有办法。南边的大巴山,耸立在川陕鄂三省之间,也是一道天然屏障。从关中入蜀,或从蜀地出秦川,只有秦岭和大巴山两条道可走。而沿途均是悬崖峭壁,人马难以通行。

刘备进攻汉中

最后,汉中位于益州、雍州、凉州、荆州之间,是真正的战略枢纽。

如果占据汉中,则进可攻退可守。汉中作为益州门户,入蜀主要有三条通道,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为金牛道,自汉中盆地出阳平关,往西南穿越巴山至葭萌关,越过剑阁,再过梓潼、绵阳、广汉即可到达成都。第二条为米仓道,沿汉水的直流濂水穿过米仓山再沿今巴水河上游,可到达巴中。还有一条陈仓道,从长安出发,沿着渭水向西到达陈仓(宝鸡)翻过秦岭西段,向西南过散关,沿嘉陵江北端可在葭萌关于金牛道会合入蜀。

从汉中往北进入关中平原,则有褒斜道、傥驼道、子午道三条。其中褒斜道是最短也是最容易走的一条道,大约五百余里,从南郑出发,向北经过一段翻山越岭以后,可以到达五丈原。

从汉中往西行则是凉州方向。首先是阴平、武都方向,这是蜀汉政权的西北门户,汉中之战时,刘备曾派吴兰、雷同进攻此地,以便从西境威胁汉中,可惜被曹洪击败。诸葛亮六出祁山时,也曾经以汉中和武都之间的水路运输粮草,后来这里也成为姜维北伐中原的屯粮之地。

第二条路是祁山、天水方向。这个方向可以绕过秦岭西侧,避开险峻难走的地形,诸葛亮之所以六出祁山,就是因为这个方向的道路最为安全稳妥。

诸葛亮六出祁山

从汉中往东,则可到达荆州。汉中盆地东端沿汉水而下,穿过秦岭和巴山之间的缺口,再经过安康、十堰,走陆路可以直接到达中原重镇--襄阳,同时这个方向还可到达上庸。

综上所述,汉中盆地气候温润经济发达、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同时又位于四洲之间,是兵家战略要地。因此,汉中必然是魏蜀政权争夺的战略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汉中   大巴山   益州   蜀汉   汉水   秦岭   汉中盆地   祁山   地形   方向   三国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