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故事 - 抗日大刀会“围魏救赵”救蓬莱,胶东抗战史上的一段佳话

文 | 张荣起

在电视剧《打狗棍》中,有一个以乞丐、流民为主组成的带有迷信色彩的民间武装——杆子帮,他们打家劫舍,行侠仗义,抗击官府。在日寇入侵、国难当头之际,在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引导和帮助下,他们改组成热河抗日义勇军杆子帮大队,奔赴战场,成为抗日救国的一支劲旅。这一故事并非传奇,抗战时期在我们烟台当地就不乏此类典型,其中栖霞的抗日大刀会就是活生生的事例。

大刀会原是各树一帜的迷信组织

早在十九世纪末,受“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影响,在胶东半岛牟(平)、栖(霞)、福(山)、海(阳)边境便有以大刀长矛等为武器的红枪会、青旗会、白旗会、黄旗会等民间武装诞生。他们常以青布裹头,彩带缠腰,传授咒语,迷信刀枪不入,拜佛敬神,遇庙烧香,行侠仗义,出没于乡里。因他们靠大刀、长矛武装,统称“大刀会”。

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大刀会组织遍及栖霞东部的铁口、大庄头、桃村三地,他们各树一帜,却又有联络,与牟平、福山、海阳等县交界处的会众相互串联,声势斐然。

有一次,当地匪首李某率匪外出抢劫,被牟平的红枪会、大刀会和栖霞桃村以北三条涧(牙东)、河东、康家、圈里等村的红枪会围追堵截,钻进了桃村“元兴楼”饭店,负隅顽抗。大刀会、红枪会千余人将“元兴楼”团团围住,久攻不下之时便在楼下放火,匪徒们仓皇出逃,除匪首及小股匪徒侥幸逃走外,余者全部被歼或活捉,为民除了一大害。红枪会、大刀会的声威大震,当地的军阀、土匪都惧怕三分。

七七事变后,抗日救亡的呼声遍及全国。在胶东特委的领导下,1937年12月24日成功举行了文登天福山起义,成立了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简称“三军”)。1938年2月13日,在胶东特委书记兼第三军司令员理琪的指挥下,打响了雷神庙胶东抗战第一枪。

宣誓救国,成立抗日大刀会

受抗战形势影响,在烟台、文登、青岛、青州等地的中学或乡师读书的青年,纷纷回家乡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仅大刀会最活跃的栖霞东部的大庄头、铁口、桃村一带就有以何冰皓、孙伽俐等为代表的进步学生10多人。他们相互串联,取得共识,分头去联络和动员本地的失学青年、小学教师、拳房师傅、会打枪的猎户及其他有识之士,并将各地回乡的“民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简称)队员,组织起来,作为骨干力量,组织起对农民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教育的自卫团。

1938年初,牟平一带以段学香为首的“青旗会”被国民党军苗占魁所利用。这对胶东的抗日斗争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第三军在胶东特委的统一指挥下,乘雷神庙战役胜利之东风,分四路西进,沿途宣传、发展抗日武装。三军二大队大队长于得水和政委李丙令率队经牟平观水,先期来到栖霞铁口、桃村一带活动,很快了解到当地大刀会及何冰皓以“民先”为骨干组织抗日力量的情况。

李丙令与何冰皓不仅是烟台芝罘中学同班同学,还是学生进步组织“读书会”的组织者和骨干,“民先”组织早使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在此相逢,更是喜从天降。李丙令告诉何冰皓:胶东“民先”总队部已经成立,并写信让何冰皓前往接洽关系。何冰皓很快就在铁口乡大白马夼村,与胶东总队部林乎加、刘仲华、李清芝、梁辑卿接上了头。分管人梁辑卿鉴于本地抗日工作开展的成果,代表组织向何冰皓宣布:“回去立马把“民先”栖霞县队部成立起来,你任队长。过几天,公章刻好即捎去。”同时,布置建党工作,并介绍他参加共产党,给了他一张登记表。

“民先”县队部顺利建成后,已是1938年3至4月之间。4月,在胶东特委的领导下,梁辑卿安排建立起中共栖霞特别支部,何冰皓任支部书记,唐文山任组织委员,常德山(常其乐)任宣传委员。为壮大抗日队伍,特支成立后,立即投入到发展地方武装、进行抗日斗争的组织领导工作中。何冰皓、唐文山、胡彪、孙伽俐、常其乐等分头在牙山附近的桃村、铁口、大庄头等地发动组织大刀会。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将峨山庄、肇甲庄一带的红枪会,河崖、三条涧、清香崮、康家、李老铺、郁都一带的青旗会,桃村、牟家庄、荆子埠、肖灵夼一带的白旗会,东夼(凤凰庄)、雀刘家、富庄(小庄)、徐家一带的黄旗会,大庄头周边的“白莲教”等联合起来。

孙伽俐时任徐家村小学教师,白天是文质彬彬的教师,晚上便串街走巷,秘密发展“民先”和共产党员,组织黄旗会员聚会,把栖霞东北角徐家、 夼一带的抗日工作搞得风生水起。至5月份,以黄旗会为主,联络各社团成立了大刀会总会,推选何冰皓为大刀会总会长,一支近万人的抗日队伍迅速形成,把具有浓重迷信色彩的农民队伍,领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7月中旬,何冰皓、孙伽俐等人率领五千多名大刀会会员集结于福山县张格庄与栖霞县窑夼村之间的镇泉山大庙烧香结拜,盟誓抗日救国。大刀会各会会旗在镇泉山前迎风招展,五千名会众由各会会长带领,雄赳赳,气昂昂,列队盟誓,成立抗日救国大刀会,“我辈结盟,驱除外虏,抗日到底,永不反悔……”的誓言,当空回响。当会众壮志满怀、意气风发时,特支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发动了以“民先”、共产党员为骨干的150名大刀会员参加三军,带队到黄县圈杨家总部受编,除少数动摇者被遣退外,其余100多人编入抗日游击队第七支队和第六支队。七支队队长李大光,政委何冰皓;第六支队队长胡彪,政委孙伽俐。七支队隶属军事部,后升编入63团,成为主力部队;六支队是地方游击队,当时在蓬莱、栖霞、福山边境开展抗日活动。留下的大刀会员,立足当地,开展游击活动,配合主力部队进行抗日斗争。为了扩大影响,造成声势,大刀会会员经常集合队伍,身背大刀,肩扛长矛,迈着整齐铿锵的步伐,走村串乡,进行抗日宣传。

以“围魏救赵”战术救蓬莱

胶东抗日武装在反侵略、反投降的斗争中,曾灵活运用“围魏救赵”战术,解除了蓬莱根据地被围困之急。

1938年9月18日,盘踞栖霞的国民党投降派蔡晋康部趁三军到掖县沙河镇受训整编(三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之际,纠合驻栖霞、招远边界的国民党48支队徐淑明部、福山陈昱部和牟平的秦毓堂部等3000余人,围攻蓬莱根据地。蔡晋康原驻栖霞牙山一带的司令部也临时迁驻蓬莱大辛店坐阵指挥,集中火力把蓬莱城包围了个水泄不通,并有日本飞机在空中配合,企图用釜底抽薪之法,把刚刚建立的八路军五支队扼杀在摇篮之中,达到他长期霸占胶东的罪恶目的。

情况十分危急,新生的五支队五十五团一部(大部队已向大泽山区迁移)与蓬莱县党政军民同敌人展开了艰苦的保卫战,相持长达一个月,仍未击退来犯之敌。时任胶东区行署主任、胶东军区副政委王文为了保证三军整训、迁移的顺利进行及蓬莱革命根据地万无一失,与军事干部高嵩一起在黄县面见掌控栖霞6支队和福山5支队(临时受栖霞县委指挥)及栖霞抗日大刀会等地方武装的栖霞县委书记何冰皓,详细了解了蔡晋康部在栖霞的驻扎与扰民情况,议定借鉴“围魏救赵”之法,组织武力袭扰蔡晋康栖霞大本营,以救蓬莱之急。

何冰皓受命后,先带领10余人回乡组织发动,随后栖霞6支队、福山5支队和栖霞大刀会,分头袭扰蔡部后方,动摇围攻蓬莱的蔡部之军心。他们首先攻下臧家庄,活捉了蔡部的军需处长隋某(蔡晋康的表叔),缴获了长短枪20多支、战马10余匹、钞票一宗。随后汇集5、6支队与大刀会(主要是白旗会)兵力千余人,于10月22日兵分两路攻打蔡部重要留守处桃村,日夜不停,轮番作战。守敌惶惶不可终日。蔡晋康闻讯,恐怕被端了老巢,立即调军回援,蓬莱之急很快解除。这一战例遂成为胶东抗战史上的一段佳话。

何冰皓离休后曾回忆说:前几年我到北京开会,见到林一山,他叫我把发动大刀会抗日的经验写出来。他说,我们吃过大刀会的亏,栖霞抗日大刀会却搞成功了,这在胶东抗战史上实在应该留下一笔。

参考资料:《栖霞党史资料》等

原标题:抗日大刀会“围魏救赵”

原文发表于2022年10月19日《烟台晚报-烟台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胶东   蓬莱   围魏救赵   烟台   大刀   黄旗   文登   福山   栖霞   队部   特委   会众   白旗   佳话   支队   组织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