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和“妈妈不亲”的孩子,其实从小就有征兆,别不当回事

母爱似水,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缓缓流淌。

大部分的孩子和妈妈的感情都是要比和爸爸的感情好,但前提是妈妈不能是“母老虎”,要是在家里唱红脸,爸爸唱白脸的话,情况就会反转过来。

但随着孩子的长大,谁在“家中有权”,孩子就会跟谁好,就像是在往家里打电话的时候,孩子的中心思想一定是找妈妈一样!

长大后和“妈妈不亲”的孩子,其实从小就有征兆,别不当回事

1:不喜欢和妈妈有肢体接触

我喜欢拥抱亲吻妈妈,这是孩子和妈妈最亲密的肢体接触,如果我经常有这些动作,说明孩子和妈妈很亲近。

如果孩子不喜欢抱妈妈,甚至有些抗拒,说明他在心理上排斥妈妈,不喜欢妈妈,本能的拒绝。

2:很少和妈妈说话

如果孩子和妈妈亲近,在妈妈面前通常会很放松,很自然,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滔滔不绝,不去管妈妈的批评或指责,因为孩子有解释的能力。

和妈妈不亲近的孩子,和妈妈在一起,话很少,说了几句就去做自己的事了,母亲想唠叨几句,孩子摆摆手说忙,转身走开了。

3:不喜欢妈妈干预自己的事情

平时和孩子交流,孩子都是敷衍了事,特别不屑妈妈的教育和建议。

大部分妈妈都很关心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难免会多说几句,必然会导致孩子的消极态度,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不耐烦,被一个人关在房间里,甚至对妈妈产生逆反和消极的行为。

如何让孩子和妈妈更亲近?

实践双向沟通

作为父母,他们必须非常重视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但有时不知不觉中他们专注于向孩子传授和分析真理。其实孩子也有个人的解决方法和独到的见解,家长不妨多听听。

家长可以利用亲子时间与孩子进行真诚的交谈,分享一些生活细节,让孩子发表个人看法,这是巩固亲子双向沟通的重要方式。

欣赏胜于批判

要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就要表扬孩子,表达父母的欣赏,很多生活细节,比如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收拾玩具,细心照顾幼儿,和父母打招呼,其实都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社交能力和责任感。

如果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表扬,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父母在表达对孩子的欣赏的过程中,也加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积极倾听感受

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一定要重视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分享,父母不妨多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感受,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多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比如“你看起来不太开心,妈妈想听听你的感受!”“爸爸今天似乎很高兴见到你,能和我分享点开心的事吗?”等等,让孩子自己体会一下。

情绪其实可以通过言语表达与他人沟通和分享,不需要通过过激或负面的行为来发泄情绪,只要父母多倾听孩子内心的感受,父母与孩子的距离一定会更近。

在游戏中加强亲子关系

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权利,是孩子的特长,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从小就喜欢在游戏中表达自己,他们可以通过玩游戏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家长不妨每天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玩,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让孩子在安全、鼓励的氛围中与你一起玩耍,加强亲子间的亲密接触。

父母关系要融洽

如果父母关系和谐,孩子更容易学会如何对他人友好,相反,如果夫妻之间存在意见分歧和矛盾,孩子会误以为这是他们在相处时应该持有的态度,时间长了,他们会逐渐与人疏远,对家人缺乏信任。

所以,如果父母只在一个方向关心孩子,而另一个方向不配合,就很难建立家庭亲密感,只有父母双方都为孩子的利益着想,多一些宽容,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才有助于建立亲子之间的亲密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妈妈   孩子   可能会   征兆   亲子   亲近   不当   亲密   情绪   爸爸   家长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