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人们格外需要读《道德经》?认清现实,真正了解自己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非常容易,读书不再是一个很重要的渠道了。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他们不知道在几十年前,对一些人来说,如果能够读到一本好书是多么欣喜的事。那种如获至宝又恨书太薄的感觉,如今很少还有人能够体会了。

我认为读书有两个大的功能,其一是让人开拓视野,精神丰盈,获得一种愉悦感。其二是提升认知,开悟智慧,或是学到某种方法、技艺。

用这两点来衡量,现在的书籍之多可谓数不胜数,但真正有价值的书并不多。

实际上,有很多书读起来不但毫无益处,反而有害。

所以读书要读好书,否则就像吃了有毒的食品一样,伤身伤神不说,还浪费时间。而在少数值得一读的书里面,《道德经》无疑是排在前列的一本。

在变化迅猛的时代,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大家每天都要面对浩瀚如海的信息,身心皆忙,经常感到疲惫不堪,自己的性命没有一个着落。

变化越多,人越是忙忙碌碌,就越需要一个主宰,只有如此,你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面对世界的复杂多变。

而这个“主宰”主要就是由思想、道德来构造的,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自己精神家园的核心,只要这个核心在,那我们就能够身心安定。

要知道,自己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如果自己的问题不解决,那外界的问题就不会得到根本解决。

为什么现在的人们格外需要读《道德经》?就是因为它可以帮人们认清现实,真正了解自己。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找个自信的支点。在很多人的头脑中,钱的多少,当什么官,有多大的名气和社会地位,这些才是自信的资本。

可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洞察力,就会发现那些具备“名利权”等条件的人,大都是有掩盖不了的虚弱和苦恼。其实,他们并没有别人以为的那么强大和自信。

事实上,真正的自信源于两点:一个是对事物的认识,比如你对食物很了解,那你在这个领域就很有自信,因为你知道自己比别人更懂行。三百六十行,每一个行当都是如此。

还有一个是对自己的了解,如果你真正有了自知之明,那就自然懂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有什么,必须舍弃什么,怎么达成目标。如此一来,你就会对人生和命运有一种掌控感。这两种由内而外的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和强大。

《道德经》这本书文字不多(约5162字),但在这些文字面前,市面上的大多数包装精美的书都毫无意义。比如《道德经》有一段论自私和无私的关系: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很多人能写出几万字来论述这个问题,但都不如老子这5段话说得透彻。我们现在说利他主义,利他是最大的利己,无私是最大的自私,其实源头就在老子的这些话里。

对于有慧根有悟性的人来说,他们不用去读太多乱七八糟的书,只要读透一本《道德经》,就能受益终身。

其实,我一直认为《道德经》是可以拿来自我修炼的,这就像古人观天观地观星辰山川就可以修炼一样。

读了《道德经》,我们就会学到认识世界的思想方法论,万事万物皆有因果,只要知其所以然,那自然就知道如何去顺势而为,拿到结果了。

人生有三大关系: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己。三大关系错综复杂,很容易让人糊涂,但只要用《道德经》中的思想来印证和指导,那我们就能够让自己站在理性和正确这一边。

人啊,不是不能认清现实,而是不能认清自己。而要想认清自己,只要你的“一念”就可以,一个人只要发自内心地想要做什么事,就一定可以做到(王阳明悟道后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思想的源头也可以从《道德经》里找到)。

尼采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鲁迅说,不读《道德经》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确实是这样。

总而言之,越是物欲横流,人们就越需要借助《道德经》来正本清源。

帛书道德经甲乙本王弼 河上公全本无删减 ¥59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道德经   慧根   自生   尼采   山川   圣人   源头   主宰   无私   老子   自信   现实   思想   关系   人生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