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推汽车产业进阶 中国加速迈向汽车强国

本报记者 郭少丹 北京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影响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过去10年,中国汽车产业在技术、产品、供应链等方面自研创新中不断进取,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大国地位越来越凸显。

2021年,在全球汽车产业遭受多重压力和挑战下,中国汽车市场逆势上扬,全年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连续13年保持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2022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呈现出强劲的弹性。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汽车产销总量分别达到1963.2万辆和1947万辆,同比增长7.4%和4.4%。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2年中国汽车全年销量有望实现2750万辆,同比增长5%。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新四化”的实施和深入推进,世界汽车产业格局正在重塑,中国汽车产业在这场变革中的步伐走在世界前列,在电动化、智能网联化等领域的创新突破,为中国迈入世界汽车强国不断加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地位注入了动力,为强化中国汽车产业链韧性以及加快中国实现世界汽车强国的目标提供了信心。

汽车十年之光

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国货之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实施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强化顶层设计和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从产销规模看,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从2012年底的2万辆,大幅攀升到2022年5月底的1108万辆。自2015年起,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

从技术水平角度看,行业企业掌握了基于正向开发的底层控制技术,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相比2012年提高了1.3倍,价格下降了80%。

从企业品牌情况看,2021年全球十大新能源汽车畅销车型中,中国品牌占据六款。动力电池出货量前十的企业当中,我国企业占有六席。

从配套环境看,截至2021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充电桩261.7万个,换电站1298座,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充换电网络。

“回顾这十年的发展,我们深切体会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根本上得益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我们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效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解决了一系列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营造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曾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近十年来,顶层设计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明了方向。2012年6月和2020年10月,国务院先后颁布实施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随后,国家、地方先后推出了600多项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涵盖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安全监管等多个方面。比如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不限行、不限购,使用专用号牌,这些措施都有力促进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形成。

同时,以企业为主体,强化创新突破能力。“我们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组建了动力电池和智能网联汽车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是我们的第一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上下游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商业模式,形成产业发展强大的内生动力。”辛国斌表示。

另一方面,加大开放合作力度,促进市场规范发展。有序推进汽车产业对外开放,搭建多双边交流合作平台,比如中欧、中日、中英交流合作平台。“一批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落地国内生产运营,同时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投资审批和生产准入管理制度,来引导和规范产业有序发展。”辛国斌称。

“10年来,市场实现突破、技术实现突破、产品实现突破,使用环境不断完善,消费者认可度日益提高,新能源汽车不仅为汽车行业,更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方面预测,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势头,2022年有望达到650万辆。

中国自主品牌向上

智能制造、智慧工厂、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数字化等诸多新兴技术在汽车工业的发展让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在电动智能汽车时代更加自信。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模仿追赶30多年的发展历程。近几年,在国家大力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环境中,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汽车工业发展高度重视,对于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做大做强民族汽车品牌提出了殷切期望,政府主管部门响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我国汽车产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自主品牌取得了历史性新跨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54.3万辆,同比增长23.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4%;其中,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共销售247.6万辆,同比增长1.7倍,占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4.3%。2022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占比有望超过50%,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占比有望超过80%。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30多年的积累,现在已经进入厚积薄发、创新引领的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

比如,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取得突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介绍,在传统燃油车技术领域,行业主流企业开发的发动机产品,性能与合资品牌相当;在变速箱领域,中国品牌整车企业掌握了DCT、CVT技术,我国自主研发的9AT变速箱实现了量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品牌成为主力,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出货量国家,并正在逐步打破国外龙头企业在IGBT技术上的垄断;在智能网联领域,基于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中国品牌同样占据了先机。

中国一汽向记者表示,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是当前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也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一直以来,中国一汽始终强化核心技术突破和关键技术自主创新,2019年至2021年,中国一汽申请专利11192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5587件。

据了解,一汽红旗2021年最新突破“零碳、零污染”排放氢能发动机等关键核心技术,近年来一些核心技术攻关成果已在红旗等产品上搭载应用。一汽创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曹礼军介绍,一汽已制定突破“卡脖子”等5项“十四五”专题技术发展规划,全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掌控。

随着技术、产品创新氛围的空前活跃,中国自主汽车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持续加大,为持续突破创新加厚了底座。

数据显示,2021年,一汽研发总投入214.2亿元,同比增长3.9%。2021年,上汽集团合计研发投入为205.95亿元,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196.68亿元,同比增长46.83%。,2021年,长安汽车研发投入达到42.17亿元,同比增长24.51%。2021年,广汽集团全年研发投入超52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83%。

另外,比亚迪、吉利、长城等车企研发费用都有大幅增长。比亚迪2021年研发投入为106.27亿元,同比增长24.2%;长城汽车研发投入为91亿元,同比增长76.05%;吉利汽车研发投入总计55亿元,同比增长16.1%。造车新势力的研发投入也在爆发式增长。2021年,蔚来汽车研发投入为45.9亿元,同比增长84.6%;小鹏汽车研发投入为41.1亿元,同比增长138.4%;理想汽车研发投入为32.9亿元,同比增长198.8%。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推动汽车产业科技创新意义重大。胡迟认为,中国汽车企业迎来了时代赋予的重大机遇,企业要抓住机遇以市场为导向加速进行“看得见”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创新,推进中国汽车新产业链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上移,提升经济增加值。同时,加大投入进行基础性原创研发,瞄准方向加快市场化技术成果转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0年来,汽车工业凭借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总体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再向中国智造的跨越式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功实现换道超车,智能网联汽车正在成为全球汽车创新发展的引领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中国   汽车产业   进阶   汽车   新能源   产销   中国汽车   强国   自主   领域   我国   智能   产业   品牌   国家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