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险资长效优势凸显

本报记者 陈晶晶 北京报道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命脉所在,稳健、长效的金融服务是实现国家重大战略不可或缺的一环。

作为金融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保险业总资产已经逼近27万亿元,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24.46万亿元。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人保(601319.SH)、中国平安(601318.SH)发布的关于服务实体经济公告中注意到,仅三家上市险企累计投资的实体经济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元。

此外,从近年的金融供给侧改革过程看,具备长期优势的保险资金,无论从国家顶层设计、战略规划和发展远景都被寄予了厚望。

政策助力拓宽服务路径

近年来,保险业一直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力图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从近两年密集出台的政策看,2021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明确提高各类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的权益投资比例,开展长周期考核。

今年3月16日,银保监会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精神。会议要求,引导保险公司等机构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开展真正的专业投资、价值投资,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中坚力量。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优势,引导保险机构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支持保险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委托投资、公募基金等各种渠道,增加资本市场投资,特别是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

在2022年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发布会上,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表示,银保监会切实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安排,以多种方式为直接融资提供配套支持,截至今年6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24.46万亿元。

除此之外,一些长线资金也在持续注入保险资金。根据银保监会制定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将基本养老金、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明示为保险资管产品投资者,有助于保险资管机构引导长期资金对接实体经济,服务民生建设。

在各项监管政策的规范和引导下,保险资金运用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配置结构。目前,从投资品种上,保险资金已经涵盖权益、债券、另类股权债权、优先股、永续债、不动产等类别,横跨创投企业、股权基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更加多元化。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近期公开称,将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银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从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等方面发力,进一步增强融资供给。

绿色产业发展登记规模超万亿

一系列利好政策之下,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保险私募基金等保险系金融产品,成为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金特色、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于华介绍,目前,保险资金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第三大机构投资者、股票市场第二大投资者、公募基金最大机构投资者。截至2021年末,险资通过股票、债券、股权等方式,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规模18.88万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81.27%。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披露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保险资金实体投资项目中涉及新基建的债权投资计划登记(注册)规模达1140.20亿元,主要投资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特高压、大数据中心;保险资金以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登记规模达4179.97亿元;保险资金以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登记规模达1.06万亿元。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向记者提供的材料显示,2021年,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为“两新一重”等工程项目提供风险保障3460亿元,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科创基金,为科技强国战略提供保险资金支持。截至2022年6月底,该集团投向实体经济领域的存续保险资金投资管理规模达2014亿元。

中国太保(601601.SH)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实施“大区域”战略以来,完善重点区域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增强公司在重点区域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例如在“长三角”,主要在“一体化”上做文章,深化对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战略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关键领域一体化的保险服务和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区域内服务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标准统一,为客户创造高标准、同城化的服务体验。在粤港澳大湾区,面对高度成熟的市场机制,中国太保着力在“创新”上使力气,一方面通过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全面加强资源投入来激发大湾区机构的发展活力,制定《中国太保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专项工作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协调集团各板块资源,推动大湾区战略及重点任务落地。

未来保险资金投资产业空间大

股权投资是保险资金配置的重要方向,也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项目投资事业部总经理鄂庭、项目投资事业部高级总监凌秀丽联合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在中国经济“三新一高”发展阶段,加大股权性另类产品开发正当其时。文章还称,通过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将保险资金输送至实体经济,这对于解决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结构性失衡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实体经济而言,保险资金开展股权投资可缩短资金链条,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同时,企业可提高股本融资比例,降低负债水平,推动实体经济部门降低杠杆率。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可将类固收的偏权益型产品作为重点发展的业务类型,并创新投资渠道,在长期股权投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债转股、并购基金、类REITs等方面加大拓展力度。

其实险企已有动作。近日,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资产公司发起设立的“中国人寿-电子混改1号股权投资计划”顺利完成募集发行,19.9亿元增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核心主业平台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此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PKS”体系建设、发展集成电路先进制程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助力标的公司全力攻坚网信领域重大工程,加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在投资领域上,保险资金一方面投向“两新一重”,另一方面积极向绿色低碳、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延伸。如支持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及氢能等清洁能源发展,水电、核电建设,以及相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升级;支持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件、大飞机、发动机等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

记者采访了解到,太平资产积极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创企业发展。如参与海光信息、联影医疗战略配售,支持“中国制造”;参与“汇添富中证沪港深张江自主创新50ETF”首发认购,支持“产业+科技+金融”生态链发展。

“从投资时间长短这个角度而言,保险资金和产业投资有内在的契合性,保险资金投资也是保险资金的担当,反过来讲,保险资金投产业,获取未来稳定可预期的收益来源,也有赖于产业本身的价值创造。”保险资管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贺竹君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债权   长效   中国   股权   实体   保险资金   资产   优势   资金   规模   领域   战略   政策   基金   计划   金融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