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标服务」DCMM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上)

作者:高智伟 杨凯 张智祥 王贤军

本文摘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国经济报告》2022年第5期

提要: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企业是市场上最重要的参与主体,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整体现状、面临困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和现状,基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能力建设难、集成共享难、深化应用难三大难点,围绕DCMM标准中的数据战略、数据治理、数据安全、数据应用、数据架构、数量质量、数据标准等,提出了DCMM贯标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成为传统产业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和动能转换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十九大”把“数字中国”建设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并明确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此精神指引下,我国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深化和落地,数字化转型受到了各行业各领域的普遍重视。

企业是主要的市场主体,数字化转型是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策略选择,也是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对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引领和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其重要使命。另一方面,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潜力,重塑产业生态和产业链格局,保障国家产业链安全,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

(一)国家层面:政策大力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我国政策的重点支持方向。在“十四五”规划中,数字经济的地位大幅提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并首次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新经济指标。在“十四五”规划指引下,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等均对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出具体要求。数字化转型代表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国有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引领带动作用。2020年8月,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提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基本认识、四个基本原则、四个转型基础、四个转型方向、三个赋能举措、四类企业标杆、三个实施策略”,对国有企业深化数字化转型作了系统部署。

(二)技术层面:数字化转型基础不断夯实

数字化转型是以数字技术发展为基础,将企业原有的业务与数字技术充分融合,将业务数字化,以数字驱动业务变革。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并在全产业链推广应用,推动我国掌握数字化转型主动权,不断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从技术创新来看,数字技术专利快速发展。零壹专利数据统计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相关专利申请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到2020年底,我国数字科技申请量93.45万件,占全球的39.47%,居全球首位。从市场应用来看,数字化应用平台推动数字技术应用,海尔、阿里、腾讯、华为等一批企业率先完成数字化转型,掌握关键数字技术,并基于此成立了跨行业跨领域的数字化赋能平台。

(三)标准层面:数字化转型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以标准为引领,完善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宣贯,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套可参照执行的方法体系,保障企业战略、业务、技术、管理等统筹推进。自两化融合管理体系2013年首次提出以来,贯标企业已经超过3万家,贯标达标企业超过1.4万家。《“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提出“两化融合标准引领行动”,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制定推广、贯标体系升级和市场化服务。

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是我国在数据管理领域首个正式发布的国家标准,旨在帮助组织和机构利用先进的数据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和评价自身数据管理能力,持续完善数据管理组织、程序和制度,充分发挥数据在支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价值。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完成了12批共235家次DCMM贯标评估,分布在天津、河北、北京、贵州等全国20省市。

(四)市场层面:疫情加速数字化转型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劳动力流动、面对面商业活动等受阻,对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也加深了人们对于数字化的认知,加速数字化转型成为人们的共识。一是疫情推动数字化转型市场发展。在疫情下,企业对于远程办公系统、远程管理系统、智能装备等数字产品的需求大增,加速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与迭代更新,推动了我国数字化产品从研发到应用再到迭代升级的良性循环。二是疫情推动我国加速布局数字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加快布局建设大数据中心、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等重大基础设施,网络通信能力、数据算力等得到极大增强,为我国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

(一)数字化转型启动数量较多,但整体水平处于初级阶段

2020年以来,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启动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数量显著增加。德勤在2020年4月到5月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我国启动数字化转型的中央企业占比72%,地方国企占比57%,民营企业占比53%。但是企业数字化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处于初级阶段。该调查显示仅有三成受访者认为自身数字化水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点亮智库研究显示,我国九成以上的国有企业数字化水平处于深化场景应用的阶段,还未能实现数据要素与业务的完全融合。

(二)数字化转型“硬实力”强,但“软实力”相对弱

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目前,企业应用数字技术、开展新模式等“硬实力”较强,但是涉及原有管理制度的融合以及变革等“软实力”则相对较弱。点亮智库研究显示,企业在“技术集成架构应用率”“新模式普及率”“流程数字化率”等方面指标值较高,表明企业在IT软硬件基础设施架构集成、开展新业务模式、应用信息系统等方面进展较快。但是,在“数字业务比率”“产业链数据交换平台普及率”等方面指标值较低,表明企业在数字技术与现有业务融合、数据交换与集成共享方面进展较慢。(三)大企业数字化水平较高,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低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研究院的研究显示,我国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处于初级阶段的不足五成,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处于初级阶段的接近八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明显落后于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前期投入大、时间长、见效慢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由于信息化基础薄弱、缺乏数字化人才、资金匮乏等因素,导致数字化转型进展缓慢。此外,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规模效益,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与投入产出效益明显不如大型企业。

三、企业数字化转型难点

(一)能力建设难,数据管理能力难以与数字技术同步

企业数字化转型普遍从信息系统建设、智能化设备应用开始,相应的数据管理能力建设处于滞后状态。一是战略管理能力滞后,数字化转型缺乏系统性,没有开展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数字化转型价值很难实现。二是数据治理能力不足,缺乏专业的数据部门或数据部门的管理者层级不高,数据制度不健全,导致数据治理很难跨部门跨行业进行。三是员工缺乏数字技能,部分员工没有掌握新兴数字化技术手段,不理解数字化的管理制度,不具备开发数据产品的能力,数据管理制度很难推行。

(二)集成共享难,数字化转型有效供给不足

不少企业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但缺乏方法论支撑。数字化转型是经营管理、战略、组织、运营等全方位的变革,需要全局谋划,但现实中企业普遍缺乏整体性的规划供给能力、清晰的实施路径及整个流程的解决方案工具集。目前,国内基础性技术供给能力尚有不足,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体系尚未形成,企业在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时,缺少系统性评价和现状诊断的方法指引,往往导致其对当前数字化水平认知不足,无法明确自身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与路线。在工业APP领域,常规的数字化研发设计软件虽普及广度尚可,但涉及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协同应用的高端研发类软件普及情况并不理想。

(三)深化应用难,数据要素与传统业务难以融合

一方面,数据分析应用不够充分。只有推动数据要素与传统要素互动创新融合,才能充分激发数据潜能,加速技术、管理、产业各层面的全面融合发展。但目前大多数企业在数据价值挖掘方面才刚刚起步,深度和广度均有不足,企业利用先进数据分析工具和模型深度提取大数据价值并用于智能决策的实践还需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融合创新应用难度较大。在企业层面,数字化转型需要横跨多个部门,分工、组织、协调都异常困难,转型企业的潜能不能最大化,变革速度也受限。在产业层面,数字化转型既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联合协作、合作共赢,同时也需要通过创新业务模式,打破旧有格局,从而实现多个系统的协作融合,这种新的融合创新往往较难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贯标   企业   数据管理   路径   能力   我国   业务   数字   标准   数据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