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街道静悄悄

这里的街道静悄悄

文/曹虎

十一长假,气候如过山车般起起伏伏,先热后冷,先干燥再雨水涟涟。加上全国疫情星星点点,此起彼伏,旅游成了奢望。禁足在家,倒养足了精神。假期结束,元气满满准备上班,却又被告知“静默”了。

静默是个新名词,今年才流传开来,曾听说某某市静默了,感觉雅致又新鲜,想象着那是一种蛰伏,一种积蓄,是一种厚积薄发和华丽的转身,透着一种神韵,隐约还有点文艺的范儿。遥想着,那是多么遥远的事呀。没想到,身居的小城也会静默。

小城中招了,朋友圈铺天盖地转发着消息:静默三天。静默不就是按下暂停键嘛,像机器停止了运转,动物暂时休眠。

大街上静悄悄的,车水马龙的交通销声匿迹人迹罕至了,突觉得街道更宽了,绿植更高了,路面更净了,奇怪的是连鸟儿也没了影踪,也许它们也惧怕“新冠”躲走了?偶有一半个行人也是步履匆匆,一两辆车也是防疫宣传或物资运输的。路口用铁皮封着,只留下容一辆车通行的通道,各小区大门紧闭或用钢管搭织拦截着。有警车横在主要路口,交警在一边把守着。

全城一片肃然。

静默也就是防疫的“战时”状态,一切以疫情为主,一切为疫情让路。生产经营停下来了,居民们居家不能外出了,城市停止了运转。但公安、医疗人员不能歇,他们得向前冲。交警需要维持秩序,小区每天核酸需要医疗人员。一早七点他们准时赶到,摆好桌椅,放好器材,紧张有序地开始工作。大家对这样的场合见识多了,没有人紧张焦虑躁动的,一字长队向后续着,亦步亦趋向前挪着,偶听戴红袖章志愿者善意提醒,“口罩戴上。”有人便会不好意思地从口袋摸出口罩低头戴上。戴口罩早形成了共识,大家都明白口罩可以有效防范病毒传染。

人们走在一起不免就要议论:

“有人翻越高速护栏偷跑回家,在核酸普采中被发现阳性。”

“真主贱,啥人都有,县城被封了,他可美了!”

“听说他带着哈密瓜东送西送的,不少密接次密接都住进隔离酒店。”

“可好,一天二百多元,人家心里不定咋恼恨着。”

“还有个人才洋相哩,从疫区回来,光棍里很,请村干部喝酒,五天后核酸测出阳性,几个村干部都隔离了。”

“谁说哩,还有一个没隔离,这个村干部没被请,幸运极了。”

“人家独独没请他,要么是眼子头不光棍,要么与这家不对付。”

哈哈哈哈,大家终于找点笑料,乐呵一下。

“听说还有一个呢,这个人返乡窝在家八九天,揪出来一检测,阳性,村子都封了。”

“唉,病毒无处不在,看来都得小心点。”

“不自觉的人真可恨,回乡乱窜,害得天天做核酸。真是一个老鼠坏锅汤!”

“不核酸拘留三天,乱跑乱窜不听劝拘留带罚款,街上横幅写得明明白白。”

“该这样,治治不自觉的,不然啥时间是个头。”

核酸采集效率很高,很快轮到了,在前一张桌前出示检测码进行登记,在后一张桌前张口采检。只听见志愿者对着陆续排队的人大喊,“先扫场所码!”

县城静默,乡村同步。出村的路全封堵了,禁止一切车辆行人出入。想想村干部也不容易,每个村子出入少则一二条,多则三四条路,每条道路都需堵住。但各村有各自的办法,动用机械挖土堆在路上是最简易版的,还有用铁皮隔阻的,把铁丝网在两边大树上固定的。

大喇叭响起来了,反复播放着不出门戴口罩做核酸以及违反防疫拘留的规章。每天一次核酸,从清晨6点半开始到10点结束。在村部,群众鱼贯而入,规规矩矩排队,方方正正戴着口罩。前两年,疫情吃紧时,在农村除了乡村干部,鲜有戴口罩的人,大都一脸不在乎,如今大伙小心多了,防范意识提升了几个档次,酒精消毒,戴口罩成为了日常自觉。

村子静下来了,少了喧嚣,村干部却忙活 开了,组织核酸,维持秩序,封堵路口,保障供给……哈哈,这是他们应该做的,谁让他们是村干部呢,村干部就是为群众服务的。

这样紧张的时刻,还是有群众视同儿戏,在村里聚众说笑者有之,扎堆打牌的有之。静默就是让各居各家,停下一切不必要的活动,这些人可太不像话了。村干部板着脸凶一下,前边走,后边又有人聚拢起来。微信群适时推出了“聚众打牌被刑拘的”链接,派出所对于不听劝说,漠视防疫的人员进行了重点打击。早该这样了。动动手把链接转发到村微群中,让大家受到了一次教育。

小县地理位置优越,虽然处于中原腹地,但交通便利,国道、高速、铁路三线穿境而过,人们思想活络,外出务工的居多,来此经商的也不少,人口流量增大,疫情防控难度增加。每天都有外地返乡的和慕名远来的客商。按照统一部署,这些入县进村的人员都需要提前向村里进行报备,村干部根据报备人所在地疫情情况进行研判,决定这人该不该回,回来用不用隔离,并用电话直接进行沟通说明。报备这个办法好,很得力,多数人都能遵从执行,但总有少数人不听不看不办,贸然返回,甚至从疫区偷偷溜回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隐患,一旦一个确诊,乡村干部辛苦劳作都付诸东流了。看来我们的社会面管控还存在有漏洞,加大打击拒不执行防疫规定的不法分子势在必行。

静默静默又静默,核酸核酸又核酸,为了彻底捞清捞净暗藏隐患,不断延长了静默时间和核酸次数。

核酸成了新常态。近几年的新常态不断翻新,戴口罩常态,一米线(现在是二米线)常态,扫场所码常态,回乡报备常态。新冠疫情影响到大家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常规。

几轮核酸下来,再没有发现异常和阳性,终于可以降低防控级别了,大家可以有序地开展生产生活了。旋耕机开进地里,拖拉机翻开了油亮亮的泥土。节令到了,到了种麦的时间,人们顶着朝阳播种下了希望。

县城依然紧张,社区工作者工作更细更繁琐,深入小区逐户核查通知核酸,天蒙蒙亮小喇叭就开始吆喝催促,核酸现场一米线升级为两米线,大门处贴上了“致全县居民的一封信”。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抗疫防疫。为了群众的安全健康,大家都看在眼里,从心底向他们致敬!

作者简介

ZUOZHE JIANJIE

曹虎 ,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刊发《青年文学家》《河南文学》等报纸副刊。《谁是最可爱的人》刊发《消费日报》(2020.2.10),《这位爷爷像爸爸》一文入编《我把党来比母亲》丛书(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报备   核酸   阳性   常态   口罩   疫情   防疫   拘留   紧张   街道   群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