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历史文化故事」明代“双忠”

明代邑人多名贤之“双忠”

话说,咱们惠民县在明代初洪武元年(公元1368)至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时,一至沿袭隋唐宋时期的称谓,棣州(或乐安郡)。明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至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又称乐安州。自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因宣德皇帝以武力平叛汉王朱高煦后便改乐安州为武定州。有历史文献记载,在明代武定州籍的名臣忠烈、贤哲雅士颇多。有曾被后人尊称的“双忠”、“四贤”等等。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先人们的英烈气节,今天特向大家介绍几位明代武定名臣忠烈贤雅古人的事迹。

首先,说一说“双忠”名臣中“忠诚”御史李浚的故事。李浚字伯渊,明代乐安州(今惠民县)人。他祖上原籍为金陵(今南京)人,他的一世祖李克敬在元代随其祖父官至棣州,迁来北方。后因为躲避元末战乱,隐居于乐安州城以西南的遂家村(今石庙镇御史街)。李浚即李克敬第五世孙。

李浚自幼聪慧,勤奋好学,生而殊异。永乐年初入太学。 (中国古代的大学,即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后擢升为监察御史,巡按四川,为官请廉,口碑甚佳。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李浚因父亲病故,回家丁忧(致丧守孝)。期间,时逢封地乐安州(今惠民县)的汉王朱高煦,居功自恃,窥视皇位,图谋造反,欲夺取其侄子宣德皇帝的宝座。得知李浚在家守孝,便派护卫指挥王斌以威胁和利诱等手段,胁迫李浚参予其夺权活动。李浚深知自己是明朝皇家命官重臣,不能参予其反上作乱的阴谋;但又不能得罪汉王朱高煦。如明着抵制反对,也会遭杀身之祸,便佯作应允,称自身有病不便行动为托词。打发王斌走后,李浚急召族人商议,共谋应对办法。他叮嘱其兄李哲护佑母亲及家人远避。他自己携带其10岁长子李森,八岁的次子李棨夤星夜潜往济南府,急告于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陈述汉王反情,并请都指挥使靳荣发给他符验(证件)以便进京告变。靳荣早已与汉王朱高煦同谋,极力反对进京告变。李浚将其二子寄于布政使司后,化名王刚,急奔于京师。靳荣告知汉王后,汉王大怒,急派人追杀李浚未果后,遂捕杀李浚族人。李浚顺利到达京师,其兄护母远避,李浚二子寄于济南布政使司幸免未遭杀身之祸。

李浚金殿告变,明宣德皇帝御驾亲征,急行军于乐安,将城保卫,以神机铳(火炮)猛攻,汉王朱高煦大逆不道,寡不抵众,出城投降,被押解于京师。

明宣德皇帝为纪念以武力平叛汉王的功绩,便改乐安州为武定州。以李浚告变有功,摧升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其父母皆被诰封、诰赠封号,并赠裘衣彩缎,荫一人锦衣卫正千户,予家十一户,公田十顷。李浚只受衣币等物,其余坚辞。

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李浚奉命督理浙江粮储,继又奉命受理易州柴厂军屯。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因母丧在家丁忧(守孝)。明英宗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正月,辽东告急,李浚奉命与王翱巡抚辽东。从此,李浚在辽东戌边八年,躬亲行伍,逐寇远遁,修筑长城千余里,并设墩立堡,坚守险遂,是以边境宁肃,事缓人安。明英宗以其戌边有功,晋升李浚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浚正色朝廷,谨慎廉直,殚心为国,功绩卓著。后因患眼疾(据说白内障)休致(退休)。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在家病故,皇帝下诏赐“忠诚”谥号。入祀文庙乡贤祠,后入“双忠”祠,以彰其功德,并将其故里遂家更名为“御史街”。

下面再拉一拉“双忠”名臣的“忠愍”御史袁化忠。

袁化忠,字民谐,明万历二十八年(庚子)进士。武定州(今惠城内关帝庙街)人。历任内黄县和泾阳县知县。在任期间,清正廉洁,善政颇多,深为百姓敬仰。明代光宗元年(公元1620年)擢升为监察御史。一年后,(公元1621年)年轻的熹宗朱由校登基做了皇帝,号称天启。天启皇帝宠信宦官魏忠贤。魏忠贤勾结阉党(太监),权霸朝纲,残害忠良,致使朝纲败坏,世风日下。天启元年,二月袁化忠上疏,直陈当时八大时弊,理由充分,熹宗颇为所动,便命袁化忠巡按宣化、大同等地。因其父丧,袁化忠归故里守孝三年。三年后,补浙江道监察御史,掌河南道事。天启二年六月,右副都御史杨涟上疏,罗列宦官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袁化忠也率同官上疏,力陈魏忠贤阉官把持朝政之险恶。奏折内容被魏忠贤知悉,为此对袁化忠恨之入骨。魏忠贤即网络贪官酷吏,密谋策划,罗织罪名,于天启五年二月,先诬陷辽东巡按熊廷弼贪污军饷,又诬陷政敌贤臣赵南星、杨涟、左光斗、袁化忠等人受熊廷弼之贿,将左光斗、杨涟、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等六人一同逮捕入狱。当时士民数万“拥道攀号”,焚香祈佑,为其六君子鸣不平,声震四野。入狱后,遭受魏忠贤阉党酷刑拷掠,袁化中等六人坚贞不屈。袁化中每当受刑出庭,血衣如染,体无完肤,两狱卒左右相扶,步履维艰。袁化中等六位忠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去丹心照汗青”的气节,誓死也要揭露侫臣魏忠贤篡权,残害忠良的恶迹,决不与其同流合污。不久,袁化中等六位忠臣皆含冤死于狱中。尸体被抬出监狱时,肢体全已腐烂,家人以布裹入棺中,其境况惨无忍睹。

后来,有人为此撰碑文曰:“嗟呼!大阉之乱,以缙绅之身而不改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袁化中等六人被害三年后,公元1628年朱由检继位,号崇祯皇帝。魏忠贤阉党恶贯满盈,崇祯当即立断,将魏忠贤眨出宫廷,迁反故里河北肃宁,中途自缢身亡,其阉党徒尽被诛杀。袁化中等六名忠烈均被昭雪,并对其后人厚加抚恤,荫一子为官。赠袁化中为太仆寺卿,予以祭葬,祀乡贤祠,谥号“忠愍”。

为了彰显明代两位忠烈名臣,清初在文庙街西侧建立“双忠”祠。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武定府知府许北虎在祠堂内又立石碑,详细记载了李浚和袁华中的事迹。而后,武定府知府徐观孙在祠堂前的明柱上题写有对联,上联是:“海绕其北,岱峙其南,贤哲挺生,天毓英灵钟正气”;下联是:“甫开于先,申继于后,明禋(因)荐享,人从庙貌仰双忠”。

新中国成立后,“双忠”祠改做县委县政府招待所。2003年改做惠兴苑住宅小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惠民县   乐安   武定   明代   汉王   辽东   惠民   宣德   御史   元年   历史文化   公元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