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和氏璧,被各诸侯国你争我夺,最终去向如何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华夏文明是世界上的古老文明之一,中国从古至今经历了多种形态的社会,其中,中国的封建社会就延续了两千多年。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朝代的更迭从未停息,而那些封建统治者们所追求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中国封建社会中最能够代表王权地位的,莫过于传国玉玺。

中国的第一块玉玺,相传是由秦始皇命人打造而成的,而打造玉玺的原材料,就是传说中的美玉——和氏璧。

中国历史上关于和氏璧的记载不在少数,其中围绕着和氏璧发生了许多有趣和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同探究一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和氏璧背后所蕴藏的传奇故事。

和氏璧的来历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玉匠名叫卞和。有一天,卞和在楚山上的一个山洞中采玉,他发现了一块质地奇特的石头,卞和判断这是一块质地上好的美玉原石。

于是,卞和带着这块石头去求见楚厉王。卞和告诉楚王这块石头里面藏着一块独一无二的美玉。

楚王十分高兴,便派人去鉴别这块石头,结果楚国玉人告诉楚王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楚王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十分愤怒,他问罪于卞和,但是,卞和声称他进献的是上好的玉石。

楚王认为卞和犯了欺君之罪且不知悔改,就命人砍去了卞和的左脚。楚厉王死后,他的儿子楚武王继位,坚信自己得到美玉的卞和再次去求见楚王。

楚王知道卞和带玉进见之后,就命人对这块石头进行勘验,结果得出的还是同样的结论。

楚武王认为卞和在愚弄自己,十分愤怒,命人砍去了卞和的右脚。卞和坚信自己得到了一块美玉,他出于爱国之心两次向楚王进献国宝,最终却落得双腿残废的悲惨命运。

卞和感慨自己的命运,不由得悲从心来,相传,卞和抱着那块玉在楚山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

他的眼泪流干了,鲜血从他的眼角流出来,血迹浸染并渗入了那块石头。楚武王死后,他的儿子楚文王继位。

楚文王听说了卞和日日在楚山边哭泣,便差人去询问缘由。卞和告诉使者,他不是因为自己的悲惨境遇而哭泣,而是因为没有人能够识别出这块美玉而伤心。

卞和再次向楚文王献宝,这一次,楚文王命人将石头沿纹理切开,果然得到了一块宝玉。

玉石上,还有卞和血迹留下的痕迹。楚文王为了表彰和纪念卞和的献玉之功,就将这块美玉命名为和氏璧。

和氏璧与张仪

和氏璧在问世之后,就成为了楚国王室珍视的国宝,许多列国使臣往往费劲周折也难以目睹和氏璧的风采。

后来,楚国王宫失火,和氏璧被楚宫里的人偷到了外面,和氏璧因此流落民间。后来,楚国令尹昭阳得到了和氏璧,他将和氏璧视若珍宝,不肯轻易示人。

当时,令尹昭阳的府上有一个门客名叫张仪,他后来成为了秦国惠文王时期的相国。

张仪到令尹昭阳的府上做门客后不久,和氏璧就离奇失踪了,令尹昭阳怀疑是张仪偷盗了和氏璧,不由分说就将他毒打了一顿,张仪险些因此丧命。

后来,张仪死里逃生之后回到了魏国,在同门好友苏秦的帮助之下,成功被秦惠文王重用。

可以说,正是和氏璧成就了张仪,虽说张仪并没有偷窃和氏璧,但是他的人生却是因为和氏璧发生了重大改变。

张仪因为和氏璧与楚国结仇,他在担任秦国相国后多次出使楚国。

张仪昔日在楚国做令尹昭阳的门徒,他知道令尹嫉妒自己的才华,即使没有和氏璧失窃事件,令尹昭阳也会在别处为难他。

在张仪的几次楚国之行,或是为了秦国利益,或是为了秦国恩怨,总之楚国并没有讨到好处。

相传张仪出使楚国,他为了秦国利益而离间楚国与齐国的关系。张仪向楚怀王承诺,如果楚国与齐国断交,秦国可以向楚国割让六百里的封地,张仪甚至与楚王当面签订了盟书。

楚怀王贪婪无度,他为了利益出卖了齐国,齐国与楚国的关系陷入了紧张之中。虽然得罪了楚国,但是一想到可以得到六百里封地,楚王觉得买卖做得很值。

后来张仪离楚回秦后,迟迟没有兑现割地的承诺。楚怀王派使者到秦国去索要封地,结果张仪只把自己的六里弹丸之地割让给了楚国。

楚王觉得自己受到了张仪的欺骗,他懊恼自己怎么会相信张仪欺骗孩童的谎言,盛怒之下便派兵攻打秦国。

然而,楚国连年没有战争,兵士缺乏训练,只能匆忙赶赴战场的楚军在与秦军交战的过程中遭到了严重了失利。

由于丧失了齐国这个强大的盟友,楚国腹背受敌,它不仅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失败,还被齐国趁机夺走了淮北之地。

楚国因为张仪献地这件事蒙受了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而张仪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报复自己当初在楚国所遭受的不平等对待。

其实,当初和氏璧在令尹昭阳的府上失窃,是有人故意栽赃嫁祸给张仪,以此来转移视线。

和氏璧与楚怀王

和氏璧被贼人偷窃后一直在楚国境内流转,后来又回到了楚国王室手中,楚怀王收藏了和氏璧,他一直将这块美玉当作枕边之宝,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和氏璧在他手中。

从楚王对待和氏璧的态度可以发现,和氏璧的失窃,多半与楚王有着一定的关系。那么和氏璧是如何从楚怀王手中脱手的呢?

其实,楚国和氏璧的丢失,与秦国有着直接的关系。

秦昭襄王嬴稷继位之后,一直希望能够与齐国结盟,但是与齐国结盟就意味着与楚国交恶。

当时,秦王嬴稷已经迎娶了楚国公主叶阳当王后,秦国由宣太后把持朝政,因此,秦国朝廷中的楚系一派很得势。

秦国楚系一派采取亲近楚国的策略,这使得秦昭襄王无法开展自己的称霸事业。

为了与楚国断交,秦王嬴稷假装邀请楚王前往武关会盟,在楚怀王到达会盟地点之后,秦王嬴稷派兵扣押了楚怀王,希望能够以此逼迫楚国与秦国断交。

当此之时,楚国国内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主张将楚怀王迎回楚国,另外一种态度是另立楚国新君。

楚怀王在被秦王嬴稷扣押之后,认清了当时的形势,他决心留在秦国,这样一来,秦国就会在列国诸侯中留下虐待楚国国君、不仁不义的口实,这样是有利于楚国发展的。

楚国大臣见楚怀王迟迟不能归国,就决定另立楚国新君,虽然这一做法遭到了屈原等大臣的反对,但是最终还是实行了。

楚国另立新君的消息传回了秦国,秦王嬴稷发现自己断交楚国的图谋失败,却又无力解决眼前的问题。

为了使楚怀王离开楚国,宣太后想尽了办法,最后,她找到了一名来自楚国的秦国宦官,将楚怀王骗离了秦国。

楚怀王先是回到楚国,但是已经继位的楚国新王担心楚怀王会抢走自己的王位,就拒不给楚怀王开门。

疾病缠身、伤心欲绝的楚怀王辗转来到了赵国。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楚怀王向赵人出示了和氏璧。

但是,赵国担心收留楚怀王会惹来麻烦,就将病重的楚怀王送回了秦国,楚怀王最终病死在了秦国,而和氏璧也被赵国奉阳君据为私有。

完璧归赵

战国末期,秦国的实力已经足以和山东六国对抗,秦昭襄王一直等待着东出的时机,当此之时,天下畏秦如虎,只有经历了胡服骑射改革的赵国能够与秦国抗衡。

秦昭襄王知道赵国是横亘在秦国东出道路上的巨石,便一直想要试探赵国君臣是否和睦。

赵国奉阳君在将和氏璧据为私有之后不久,就因为贪腐问题被抄家,和氏璧也被官兵拿走进献给了赵惠文王。

至此,消失了几十年的和氏璧再一次出现在世人眼中。秦王嬴稷在得知和氏璧在赵国之后,便以向赵国索要和氏璧为由试探赵国君臣。

秦国向赵国提出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赵惠文王动心了,就派赵国大夫蔺相如携带和氏璧前往秦国。

秦国本来想依靠强权夺取和氏璧,但是蔺相如凭借自己的机智勇敢与秦王正面对抗。

在强取豪夺、威胁恐吓无果后,秦王看出了赵国君臣团结一致的现实,他本来就不是很想要和氏璧,就放蔺相如回赵国了。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在赵国传为佳话,和氏璧也就一直留在了赵国。

结语

在秦国攻灭赵国的战争中,和氏璧最终还是落到了秦国手中。相传秦王政在得到和氏璧之后,就用它为原料打造了中国第一块传国玉玺。

据史料记载,在秦汉之后,和氏璧经历了多次流转,最后在唐末五代割据的战争中不知所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和氏璧   秦国   秦王   楚国   你争我夺   楚王   玉玺   齐国   美玉   去向   中国   石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