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来临,天气渐寒,老人小孩谨防5大疾病

今年自从国庆节后,多地的气温下降明显。入秋之后,天气渐寒,夜晚的温差相差较大,这个季节,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更需要注意保暖,谨防一些疾病找上门来。



1.谨防肠胃疾病

天气转凉,胃口变好,民间有“贴秋膘”的传统。而不节制得饮食会引起消化不良。与此同时,人的消化功能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如果饮食不注意,继续吃大量的瓜果类、或是冰冻后饮食,可能会导致腹泻、痢疾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对于爱吃水果的朋友,我们可以选择另一种吃法,比如蒸菠萝、泡橙子、煮甘蔗等。烹饪遇到海鲜、肉类食物,一定要加入生姜、料酒以祛寒解毒。

2.谨防心血管疾病

气温下降,心绞痛,心梗等致命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高血压病人在秋冬之交,也会增高20毫米汞柱。因此,有这类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将药物备足。

3.谨防哮喘、过敏或感冒

每到十月,哮喘病的发病率会明显增加,天气对哮喘有着直接的诱发作用。中医认为“痰饮伏于内,胶结不去”。所以,早晚出门最好能戴上口罩,以减少冷空气的直接刺激。当然,此时的温度和湿度更易于尘螨滋生,空气中的灰尘也较多。过敏原相对于别的季节也在增加,这些都会导致过敏。


此外,呼吸道疾病最为常见,比如常见的”感冒“。一家人,尤其是宝宝中招,接下来全家好像都不能幸免。所以,对待呼吸道感染,我们得防患未然,尤其小孩,防患未然。一方合理膳食,增加锻炼;另一方面,增加锻炼,保证睡眠。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尤其最近多地疫情又出现反弹。

4.谨防痛风

天气一冷,食欲饭量明显增大。对于一些人,体内血尿酸产生过多,易发生痛风。可以多饮水,促尿酸排出,防止结石。临睡前或半夜增加饮水量。此外,注意嘌呤摄取量,每日控制≤100-150㎎,如动物内脏、海产、贝壳食物等尽量少吃。

5.谨防皮肤干燥、咽干、便秘

入秋后,不仅气温下降,空气还异常干燥。这其实更易发生秋燥等相关疾病,比如皮肤干燥、咽干、便秘。秋季,会损伤阴津,会造成咽干、眼睛瘙痒等。因此,中医中养生也有”秋冬滋阴“之说。每到秋冬时节,尤其是老年人,患皮肤瘙痒症者明显增加,除了与天气寒冷、空气干燥有关,与化纤衣服产生的静电也存在联系。平时注意饮食,避免辛辣食物、多吃润燥养阴的食材,比如梨子、萝卜、莲藕等。有研究显示,粗粮、豆类、核桃、花生、葵花子、芝麻、茶叶等食物中锰的含量较高,可以防治皮肤瘙痒症。对于便秘,老年人也需要适度增加活动量,促进肠胃的蠕动。


上述这5大疾病都是秋冬季节高发的疾病,我们除了在平时的生活注意习惯的养成、饮食上注意适当,家里也可以备一些常用的药物,进行预防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秋冬   防患未然   天气   疾病   发病率   哮喘   气温   季节   小孩   食物   老人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