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疯狂加息的又一个受害者出现了:英国国债闪崩

1

崩了,

英国国债崩了,

英国国债闪电般崩了。

就在本月,大批投资者云集伦敦,疯狂抛售手中的英国国债,导致英国国债交易单价,平均下跌了4%;这也就意味着,一张票面价格为100元的国债,如今市价只有96元了。

更让英国国债持有者恐惧的是:自己手中的债券不仅价格严重缩水,还面临着无人接盘的尴尬局面。

由于市场中抛售国债的太多,购买者太少,导致英国国债市场交易量断崖式下跌、英国国债信誉扫地,英国国债面临全面崩盘的危险。

无奈之下,英国央行只能出手,拿出了超过500亿英镑的资金,用于购买市场中无人接手的国债,以稳定英国国债市场,避免英国发生系统性的金融崩塌。

要知道,英国国债不仅仅是一种债券。它还因为信用好、违约风险小,被广泛地用于融资抵押,和英国股市、银行、外汇、金融衍生品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绑定关系。

英国国债爆雷了,英国整个金融都要被炸;所以,英国央行才会断然出手,兜底国债市场

可是,由于英国央行购买的是被抛售的国债,也让其损失巨大;预计会损失110亿英镑左右。同时,这笔110亿英镑的损失,最后会由英国财政部买单,最终的代价则由英国纳税人承担。

据悉,英国财政部会在2022-2023财年,向央行转账110亿英镑,以弥补央行购买国债的损失。

英国纳税人对于“金融资本家闯祸、自己来买单”的行为,异常愤怒;所以,近期英国内阁高官纷纷下台,就是被民意驱使的结果。

英镑纸币


2

这时候问题可能就来了:英国国债好好的,怎么就突然被抛售,引发雪崩了呢?

事情的起源,还要从英国养老基金的骚操作说起。

众所周知,英美国家的养老金,大部分采用的现收现付,即:正在工作的年轻人缴纳社保,然后支付给已经退休的老人;剩下的盈余,用则来购买国债等稳健性的资产,以保值增值。

可是随着英国社会的老龄化,缴纳养老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却越来越多,养老金逐渐就入不敷出了。

为了对付入不敷出的问题,英国养老基金和金融资本家一合计,想出了一个“馊主意”,那就是:改变此前“把盈余的养老金,全部用来购买英国国债”的投资策略;改为“拿出部分盈余的养老金,用来投资更高收益的资产,以获得超额利润”。

于是,英国养老基金便把手中的“国债”抵押给金融机构,得到资金;然后再去搞LDI、金融衍生品等高利润的投资。

至于啥是LDI,这里就不再详述了,大家可以把它简单理解为“上杠杆”。比如,英国养老基金把价值100万英镑的债券当作保证金,抵押给金融机构,然后上杠杆3倍,就会贷到300万英镑的资金,用于购买股票、基金、期货,或者再用来购买英国国债。

由于上了杠杆,英国养老基金的资产总量便扩大了3-5倍,获得的收益更是扩大了数倍、乃至几十倍。

即使英国养老基金把上杠杆后的资金,全部用来“再购”英国国债,利息收益收入也扩大了3-5倍,扣除支付给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净利息收入,也扩大了1.5-2.5倍。

如果再把LDI的操作循环数次,在杠杆上再加杠杆,那净利息收入,就更高了。正所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正是靠着大上杠杆的“骚操作”,英国养老基金极大地增加了收入,不仅满足了给退休老人支付费用的日常需要,还让基金高管和相关合作的金融资本家赚得盆满钵满。

英国似乎找到了一种解决养老金紧张的终极工具,让“坎坷变坦途”,让“让空气变黄金”。


3

当然了,小孩子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

英国养老基金通过LDI上杠杆,虽然获得了[超额的利润],但也意味着,这个操作背后,有着[超额的风险]。

只是这个风险,被2022之前的英国低利率环境,给掩盖住了,没有及时爆发而已。可到了2022年,一切都变了。

由于美联储从3月份开始,激进加息,从而导致英镑兑美元汇率一落千丈,今年内已累计贬值16%;为了稳住英镑币值,英国央行也被迫对冲加息,最终把基准利率拉到了2.25%的历史高点。

2.25%,这对于“15年来长期把基准利率维持在0.75%之下”的英国金融市场来说,压力太重了;对于英国国债市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原因也很简单:英国基准利率极速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英国国债价格的暴跌潮;原来票面价格为100元的国债,市场价格掉到了96元,这引起了金融机构的不安。

金融机构认为:你养老基金原来抵押给我的100亿英镑债券(作为保证金),现在市场价值只有96亿英镑了,你必须补缴4亿英镑的保证金。

可英国养老基金本来就是搞各种高杠杆,才能获得一定的现金流,来应付各种支出;你突然让它再额外支付一大笔现金,它肯定没有呀。

所以,为了向金融机构补缴保证金,只能大量抛售手中的国债,以获得现金.按照英国养老金的规模推算,英国养老基金需要抛售数百亿英镑的国债,才能补齐金融机构的保证金。

由于大家一起抛售,数额又巨大,英国国债市场一时间就“水满为患、供过于求”,导致国债市场价格进一步下跌。

国债市场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又造成金融机构要求养老基金补缴更多的保证金,养老基金则需要抛售更多国债,陷入了恶性循环。

直到近期,国债市场进入了一个全面崩溃的边缘:不但市场价格极低,更关键是无人接手,有价无市。最终只能让英国央行接盘,由英国财政部和全体纳税人买单。

英国大笨钟


4

可是,英国央行接盘国债市场,也不意味着,英国国债市场的巨大风险就结束了。只要英国养老基金的高杠杆还在,只要英镑还在继续加息,英国国债就可能再崩。

与此同时,英国国债崩盘事件,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要觉得房地产、金融以及其它行业、企业,肆无忌惮的加杠杆,就和你无关。

事实上:任何金融危机,最终的买单者都是纳税人和基层民众。

Over。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英国   国债   养老金   杠杆   央行   保证金   英镑   金融机构   受害者   美元   疯狂   基金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