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自己,安放灵魂

在生活里丰富自己,胜过取悦别人。

唐代诗人张九龄在《感遇十二首》中写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即便一花一草,亦有美的本性,这种本性也是自然的天性,又何必想要等到美人来采撷?

活着,丰富自己就好了,又何苦为了表现给别人看而弄得自己疲惫不堪?

如果一个人一味想要取悦别人,最终只能丢了自己。

1:生命需要一颗丰盈自己的内心,如此才能绽放光彩

很喜欢屠呦呦说的一句话:

“不要追一匹马,你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待春暖花开时,能吸引一批骏马来供你选择。”

生活当中,总有很多人因为习惯着巴结这个人,奉承那个人,最终让自己非但浪费掉了本可以提升自己的世界,还让自己的人格变得越来越下贱,得不偿失。

一味地向外求索,而忘记了自己的初衷,也丢掉了大好时机来成长自己,这样的人,不管到了什么年龄阶段,生活都会过得一片空白。

有人说,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

每一个绽放得灿烂的生命,都需要一颗丰盈自己的内心,只有不断地刷新认知,提高思维能力,才能始终活得恬淡寡欲愉悦。

一个人的心灵愉悦了,生命才有跳动起来的美好感受,而这一切,都需要你不断地往自己的心灵和思想里输入养分。

网上有个提问:“什么才是真正见过世面的?”

有个高赞的回答:“看到的天空稍微大一点点,会放下一些原有的偏见。”

一个人心中的偏见,就像一座大山,这座山就矗立在那里,什么也没做,就足以遮挡住了一生可能会看到的风景。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让自己的生活迈开步伐,活跃起来,让生命的节奏跳动起来,拿出丰盈的内心,去感受更好的幸福人生。

2: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人生格局已然打开

三毛曾经写道: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人这一生,就是在不断地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的过程。

见了天地,感受到生命的浩瀚,见了众生,看到了生活的复杂和深刻,见自我,就是回归内心,回到了最初的那一份本真。

这个时候,人已经走向了成熟,如果那一棵树苗,已然经历了数十年的风吹雨打,开花结果了。

走出自己的方寸之地,勇敢地迈开步伐,到外面更大的世界里,丰富自己的件事,修行我们的内心。

丰富自己的内心并不难,有的时候,它只是在一个闲暇的午后,你捧起了一本书,仔细用心地咀嚼。

有的时候,它又像是在一个慵懒的早晨,给阳台上的几盘小花小草浇了浇水。

抑或是,在一个忙里偷闲的周日,约上一个好友,在安静的咖啡厅里,惬意自得地谈起彼此对生活的小感悟。

这些小事,看似不起眼,却像是在真诚地陪伴着我们的内心,真实地感受着属于自己的真实世界。

就像蒋勋先生说的那般:

“人在一个环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容易变得僵化与麻木,生命力会慢慢消失,所以需要出去走走。”

让自己动起来,要相信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生命的力量和精彩。

这样,人生的格局才能打开,才能在生活的小细节上感受到生命的曼妙和跳动,也才能在看到高山流水的巍峨与壮丽,也才能在广阔的沙漠里看到生命的韧劲和壮大。

一个人只有真正看到了、体会到了、想到了、顿悟到了,人生才能真正走向了丰盈与博大。

3:丰富你的灵魂,让你的人生无限延伸

一个人真正的高贵,在于灵魂和思想的丰盈。

《周易》中说: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内心美好,心灵自在,思想便能通达,思想通达了,灵魂自然丰盈,生活也就过得其乐融融了。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和奋斗,最终所寻求的,不过是让自己的灵魂得以安息,让自己的心灵可以享受到哪怕片刻的宁静。

丰盈自己的灵魂,在于先丰盈自己的内心,再打开自己的格局,去感受到生命的多姿多彩,以及生活的形形色色,也在于自己是否愿意一直去努力、去探索、去追求。

愿你早日寻觅一处安静的心灵之处,安放灵魂,让生活起舞,让人生无限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自来   灵魂   丰盈   清风   格局   内心   心灵   思想   生命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