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三巢共建”军休干部温馨家园

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政府安置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支持改革强军、服务备战打仗的重要举措,事关军队建设、社会稳定和改革大局。近年来,诸城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休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退役军人事务部和省、市三年集中接收安置工作部署要求,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实施“三巢共建”行动,积极探索建立军休干部无障碍移交安置机制,全力做好军休干部接收安置工作,受到移交单位和军休干部的一致好评。2020—2022年,高质量地完成了15名军休干部和退休士官的接收安置工作,确保了三年移交安置任务圆满完成。



实施“筑巢”行动,展示美丽宜居的“诸城军休风度”

营造优美良好的休养环境,是做好接收安置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诸城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筹措资金200多万元,努力改善休养环境,为军休干部营造了一个舒适、温馨的美好家园。

1.科学规划庭院,着力优化居住环境。充分考虑军休干部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要求,先后对军休干部住宅楼进行了外墙保温、供水供暖管网改造、变压器增容,安装了单元对讲门、防护栏和IC卡电量表;对所属沿街房进行了拆除,增设了停车位,安装了智能道闸;院区内安装了15部监控探头,实现了院区监控全覆盖;实施院区绿化、亮化工程,栽植各种花木3000余株,呈现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绿化格局。

2.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一流活动环境。高标准建设了军休干部活动中心,设立了荣誉室、棋牌室、台球室、阅览室、书画室、保健按摩室、心理咨询室等活动室;设立了军休文化长廊,铺设了人造草坪门球场;安装了门球场遮阳网架和户外LED显示屏;大理石铺装了院区主干道、休闲广场和健身路径,重新规整布局了院内绿化等等,使整个院内设计布局合理、道路干净整洁、健身设施配套、花木四季长青,集中居住的军休干部感到非常满意。




3.提升军休干部居家养老基础功能。在军休干部住宅楼和军休干部活动中心楼梯间、卫生间、走廊、活动室进行适老化改造,安装扶手,铺装地胶,创造温馨舒适的居家养老环境。



实施“暖巢”行动,感受温馨和谐的“诸城军休温度”

坚持以“全心全意服务军休干部,以人为本共创和谐家园”为工作宗旨,牢固树立“军休干部的需求就是我们服务的内容,军休干部满意就是我们工作的标准”的理念,突出人性化、个性化、精准化服务,让军休干部充分感受服务的温度,更快适应从“部队人”到“军休人”的角色转换。

1.落实两项待遇,维护军休干部权益。坚持每月组织学习日活动,每年组织军休干部进党校进行专题培训,邀请市委党校老师来所作辅导报告。严格落实“三个一”标准(即政治待遇落实一个也不能少,生活待遇调整一刻也不能拖,医疗待遇兑现一点也不能降),制定了“六个一”的服务标准(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清茶解渴、一席交谈释疑、一腔热情办事、一声祝福道别),先后四度修订了《规章制度手册》,制定出台了《诸城市军休服务管理工作基本规范》,为两项待遇的落实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2.实施分类管理,积极开展人本服务。按照军休干部居住、年龄、经济状况和身体状况等因素实施分类管理,通过工作人员包片联户工作机制,瞄准服务对象需求进行“靶向”服务,建立工作台账。对长期生病、空巢老人、经济困难家庭,主动提供家政、精神抚慰、健康追踪、困难救助等服务,及时协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对分散安置和居住外地军休人员主动提供子女入(转)学、政策咨询、医疗费报销等服务。



3.创新运行机制,推动军休工作发展。坚持服务承诺、首问负责、工作日志、周一晨会等制度,做到周有工作碰头、月有工作检查、季有小节汇总。利用军休所APP、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信息平台,为军休干部提供工作动态、政策咨询、在线交流等信息服务,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4.统筹规划,搭建医养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军休服务管理机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义工志愿者机构、家政服务机构……的“1+N”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搭建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家政服务、志愿服务、文体活动五个平台。军休干部均能享受签约机构就医“一卡通”、上门巡诊、家庭医生服务,优先优惠入住签约养老服务机构,为居家军休干部提供的生活“六助”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军休干部医疗和养老之忧。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龙城中医医院达成合作,为每名军休干部制作了《军休干部中医理疗服务手册》,军休干部可凭《军休干部中医理疗服务手册》到相关科室就诊,根据健康查体结果和本人描述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免挂号、免结算,真正实现“一册通用”。



5.培育军休文化,构建军休干部文化家园。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引导军休干部融入社会老年文体事业。与市老年大学签订合作协议,设立老年大学军休所教学区;组织军休干部开展红色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光荣感和使命感;组队参加文体活动,积极承办老年体育赛事;定期组织春、秋季趣味运动会。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军休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展现了军休干部的精神风貌和健康体魄。



6.搭建平台,帮助军休干部回馈社会。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发挥军休干部经历优势,挖掘他们身上蕴藏的红色历史和宝贵精神财富,成立“五老志愿者”报告团和军休干部志愿服务队,与驻军部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部分学校、单位结对,立足军休,服务和回馈社会。退休士官颜金发和孙国旗分别担任诸城大舜公益社会服务中心秘书长和“山东老兵八一志愿服务团”团长之职,在组织和动员志愿者特别是军休干部志愿者积极参加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助力高考、捐资助学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实施“归巢”行动,体现使命担当的“诸城军休态度”

实施军队离退休干部三年集中移交安置,是军地联合推进落实改革强军战略的重要步骤。诸城市作为潍坊市的接收大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军休干部接收安置工作,将此项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摆上议事日程。组织、公安、财政、人社、医保、教体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积极配合,在组织关系接转、户口落户、经费保障、医疗待遇、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1.提高认识,部门多方协调配合。诸城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积极向退役军人事务局汇报,始终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适应形势任务要求,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按照“积极接收,妥善安置,保持长期稳定”的总要求,全面落实“即退即审、即交即接”工作机制。为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接收安置工作,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档案和移交材料审核、家访见面落实、接收手续办理、数据统计核对和各项待遇落实6个专项工作小组,实行一周7天工作制,坚持“只要部队交得出,我们确保接得下”的工作原则,确立“第一时间”工作思路,实行“7+24”全年常态化无障碍接收。领导小组根据上级统一部署要求,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上级关于做好军队离退休干部三年集中接收安置工作文件精神,研究接收安置任务,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有关要求,确保如期保质完成三年接收安置工作。



2.精心准备,优化接收安置流程。按照“简便、快捷、高效”和特事特办的原则,规范工作流程,细化工作指引,做到工作各环节无缝衔接。积极与部队多协商、勤通气,与相关部门多请示、勤汇报,与军休干部及其亲属多交流、勤沟通,互相理解、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做到前期沟通“多动嘴”、部队人员“少跑腿”,有效提高了交接工作效率。一是成立军休干部接收安置工作小组,组织工作人员对接收安置政策进行认真学习,特别是对安置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安置方案,把工作细化、量化、具体化,坚持做到早做准备,精心组织,严格程序,狠抓落实。二是制定接收安置预案,明确分工和责任,对军休干部档案进行仔细审核,对材料不全或内容填写有误的,及时提醒军休干部和其原所属部队查明情况,按时间和要求将材料补充完善,确保移交登记内容前后印证、准确无误,使接收安置工作有序开展。三是是制作军休干部接收安置工作指南、交接协议书样本、军休干部移交后各项待遇明白纸,提前与部队沟通,方便其熟悉有关流程,提前审核档案、核算有关费用,减少部队往返奔波和等待时间。四是采取部队、军休机构、军休干部个人“三见面”交接方法,面对面沟通、点对点对接,工作人员向部队和军休干部详细解释地方住房政策、医疗政策及单位的基本情况,精确核定军休干部退休金,妥善解决军休干部遗留问题,杜绝“带病移交”。

3.高位推动,破解问题堵点难点。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梳理近年来移交安置案例,针对移交安置中的住房保障、家属工作调动、子女入学、医保接续、待遇落实等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与拟移交安置的部队和军休干部主动建立联系,了解军休干部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住房条件、病情程度、日常表现和思想状况等,特别是对军队和地方的要求等,分析接收安置工作的主要难点堵点,确定接收安置时应该采取的工作方式、方法,以提高安置效率。对堵点、难点问题,积极与上级业务部门和部队沟通联系,商讨解决办法,明确工作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充分发挥部队、军休干部家庭、军休服务管理机构和地方各职能管理部门作用,共同协商解决突出矛盾问题,形成合力共建的协作机制。

军休干部臧福运,2020年4月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退休,配偶李亚男,驻地法院四级警长(公务员编制),2020年4月批准随军。臧福运所患疾病惧怕寒冷,部队所在地为三类艰苦地区,无法在部队驻地正常生活。选择安置去向时,臧福运选择到诸城市安置。在交接过程中,本人向部队和地方提出将其配偶随调到诸城市工作。诸城市接收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安排认真梳理历年来相关文件,积极向上级业务部门请示,向地方相关部门沟通汇报,考虑到本人的现实情况,本着完成三年移交任务、解决军队退休干部家属工作调动家庭实际困难和特事特办的原则,为其配偶李亚男同志办理工作调动事宜。



4.亲情服务,完善移交后续工作。坚持精细服务,把增强军休干部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作为工作目标,创新服务管理模式,丰富服务内容载体,军休干部移交安置后,诸城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认真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用心用情做好军休干部服务保障工作。主动了解军休干部的实际情况与需求,第一时间向军休干部介绍单位的基本情况、服务模式,就移交前后所关心的户口、工资、医疗、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耐心细致地进行政策解答和说明,全心全意维护军休干部的合法权益,想方设法帮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做到明明白白移交。接收后第一时间安排专人协助军休干部办理医疗保险、组织关系转接、落户、子女入(转)学、家属随调等军休干部关心关注的问题。为了使军休干部适应身份的转变,前移服务关口,接收后及时将每一名军休干部按照居住地分到具体工作人员包靠,并引导加入“诸城军休之家”微信工作群、注册“军休所”APP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针对年龄较大和生活不能自理人员,工作人员主动与其家人进行对接,主动上门服务,使军休干部和家人感到温暖而踏实;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查体并建立《诸城市军休干部健康档案》,为军休所全面掌握军休干部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奠定了基础,使他们尽快融入到温暖的“和谐军休家园”之中。

素材来源:诸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通讯员:郑永海 代鹏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诸城   诸城市   休养所   干部   难点   上级   子女   军队   部队   待遇   主动   温馨   精神   组织   政策   家园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