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时代,人机关系的再探讨

在自动化这场游戏中,机器是助人完成任务,还是取代人类岗位?


“机器会抢走我的工作吗?”

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回答,不过一项有力的证据表明:尽管无数文章危言耸听,宣称各种工作岗位终将迎来末日,但实际上劳动岗位被取代的风险远低于人们的想象。也就是说,面对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不必惶恐不安。

事实上,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其实可能会助人类工作者一臂之力,让他们能够大大提高生产力和工作质量、加快完成任务的速度、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收获更好的结果,也许还能以比今天更健康的方式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然而,在畅想未来之前,我们先来花点时间回顾一下人类与机器进行合作的历史,以便更深刻地理解我们与机器之间的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人机合作关系常常能创造更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催生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得益于这方面的进步,某些疾病被攻克,人类平均寿命得以延长,任何人都能通过口袋大小的智能终端(如手机)将信息瞬间传送给地球上的几乎任何人。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无数创新形成了一根环环相扣的链条,一端是我们的灵长类祖先,它们捡起树枝从蚁穴中挖出了美味的白蚁;另一端则是今天的工程师,他们当中有人想出了让无人探测器在距离地球数百万千米的小行星上顺利着陆的方法。从火、木棍、车轮、锄头、弹弓、风车、印刷术、蒸汽机、内燃机、计算机、三维立体眼镜到登月行动,人类不断发明出新的巧妙方法来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有人致力于攻克医学难题,也有人专攻农业领域;有人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在努力设计最好的冲浪板,也有人穷尽一生心血来解决数学难题;有人倾毕生之力寻找挚爱之人所患疾病的治愈方法,也有人终其一生研究金融市场的投资之道。

如果我们与来自地球上任意地方的某个人一起度过30分钟,我们就会了解到对方希望有人能够运用智慧、技能或工具来解决他们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如果有人拥有那个人所需的资源却提供不了多少帮助,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那个人很可能会主动提出亲自动手。

人类是一个善于解决问题的物种。解决问题这件事,我们一直都在做。我们之所以进化出对生拇指,不是因为我们需要悬挂在树枝上,而是因为我们需要精准操纵物体来解决我们在不理想的生存环境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无论将一个人丢在世界上的什么地方,这个人都会建造容身之所、制作工具、挖掘水井等,最终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这个地方,让生存环境变得比自己初来乍到时更舒适、更安全、更高效。

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如果没有各种增强手段,就无法成功

现在,请考虑一下木棍的实用性。细细的木棍可以用来从狭窄的岩缝中引出水源。粗一些的木棍可以用作棍棒,也可以用来为容身之所提供结构性支撑,或者用作基本的挖掘工具,或是用来构成灌溉系统、河船或杠杆等基础机械。木棍具有多种多样的用途,但是从本质上讲,它是人类使用者身体的延伸,是一种附加物,是一种手工工具,可以用来撬东西、挖东西、打破东西、碾碎东西、支撑东西,以及用于指挥等动作中。

木棍无法帮助人类治愈脊髓灰质炎或是阻止极地冰盖的融化。在不同用途中,木棍只是工具而已。尽管人类的聪明才智永不枯竭,但是木棍有其局限性。同样,机器也有其局限性。机器可以协助灌溉农田、为装配工厂提供动力、为整个居民区发电、推动货运列车横穿大陆、驱动轮船远渡重洋、净化饮用水、生产药物、将棉花变成布料,等等。工具就是工具。工具是人类发明的,用来解决人类无法单凭自身力量解决的问题。人类能够让视野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并发明出能够克服这些局限性的方法。造就人类聪明才智的首要因素,是认识到这样一件事: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如果没有各种增强手段,就无法成功。

我们来看看木棍和机器之外的工具。鞋履也是工具。跑步鞋、攀岩鞋、徒步鞋、骑行鞋、足球鞋,以及各种其他类别的专用鞋履都是工具,都属于“增强手段”。智能手表、牛排切刀、双肩背包、笔记本电脑、蛋白质奶昔、钥匙链、电灯泡、汽车轮胎、牙刷、超细纤维衬衫等,每个物品都是工具,都属于“增强手段”。

利用各种增强我们自身能力的手段,我们可以跑得更快、扔得更远,我们击球过网的力度比昨天更大,我们完成报告的速度稍微加快一点,我们的新投资能够产生比上一笔投资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即便是我们当中最没斗志的人,也不得不提升自身并改善周围的环境,哪怕只是想办法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实现同样的结果。即使不以改进结果为目标,人类也会想方设法提高办事效率。我们不会得过且过,而是不得不提升自身并改善我们的进化环境,以便过上更加简单方便的生活,让我们接触到的一切事物为我们所用。

住所也是如此。从穴居人类第一次用手绘图案和狩猎场景装饰岩壁的那一刻开始,人类一直在改善、提升以及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居住环境,这样做是为了让居住环境变得更加实用。人类住所中充满了各种增强手段。在比较先进的住所中,人们可以存放车辆、为车辆充电,可以工作、休息,可以通过虚拟方式探索世界、举行派对、进行术后康复、进行体育比赛备战训练、进行学术研究,或者可以通过机器和专门的工人满足我们的一切愿望和需求。无论我们住在偏僻、简陋的小屋里,还是住在利用了先进技术的超级智能住宅中,住所都彰显了人类将接触到的事物变成工具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一类增强手段。

眼下正在进行中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也不例外:人类不过是在寻找更有效、更聪明的方法来提升自身并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目标不是取代人类工作者,而是打造能够帮助人类以更快、更好、更省力且成本更低的方式完成工作的全新工具。

《共生:4.0时代的人机关系》:在人工智能驱动一切的时代,人类需要坚持自我能动性。

关键词:科技 人工智能 人机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木棍   人工智能   人机   局限性   住所   手段   人类   机器   东西   关系   环境   工具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