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倒计时!自建工厂“大跃进”,小米要靠什么翻盘?

自从2021年初小米宣布要造车,实际上至今已经将近500天的时间过去了,大家都喜欢拿小米汽车和华为造车做对比。


就在9月份与小康合作的华为问界在余总亲自上阵宣传下,斩获了破万台的订单,一举超过小鹏销量上升至第七位。


而同为品牌调性相对比较亲民的比亚迪更是一骑绝尘,月销量正式突破了20万辆,名正言顺的成为了一家真正的全球性的汽车厂商。

反观小米,起步是不是太晚了呢?节奏是不是太慢了呢?时间点会不会来不及呢?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会有同样的疑问,在为小米担心。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小米造车的路径和战略选择。

一 小米造车就真来不及了?

首先我更认为小米造车起步其实不算晚,但是在造车策略决策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从大环境上来说,我们回到一年半之前,2021年年初这个时间点,对于小米来说是内外全面利好的一个窗口期:


而在当时眼看并不优秀的蔚小理却为人们所给予厚望。


十年前雷军毅然决然在北京银谷大厦宣布成立小米公司,进军互联网和手机产业。十年后雷军决心投入造车事业,本质是一样的:小米想再次抓住成为“风口上的猪”,成为抓住时代脉搏的人


当然值得肯定的是,从战略选择上看小米造车是相当正确的决定,我们都知道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未来10年继房地产之后,最为清晰的国家命脉产业。我们看到很多经济博主,又是分析日元贬值的原因,又是解析德国目前经济后劲不足的原因种种,其实我们只要知道:全球每年大概要销售8000多万辆汽车,总产值接近两万亿美元;直接就业人数是在千万的级别;汽车以及相关产业直接关乎德国目前1/3的收入来源;贡献了全欧洲60%的研发投入;据统计汽车产业目前提供了日本将近10%左右的就业岗位。我们大概就能知道,德国经济为什么乏力,日元为什么贬值了。


我们也就能理解这个月中国汽车出口超过德国和日本,其背后真正的历史意义价值在哪里了。

二 小米所不具备的两个能力

既然小米造车这个决定,不管是主动也好还是被迫入局也好,为什么又会说目前小米在策略选择上,又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呢?

首先从雷军早期的思路上看,在此前雷军几次表态中,他多次强调:电动车最难的是电池和自动驾驶技术,小米汽车一定要抓住电池和自动驾驶两个关键的优势。而从去年小米几项主要投资上也可以明显看出,比如说 5亿元人民币收购了自动驾驶方案提供商深动科技,投资了黑芝麻智能,以及四家激光雷达公司,包括之后入股中行锂电、赣锋锂电、蜂巢能源等等都可以看出,小米对于自动驾驶以及动力电池技术是有比较强的一个投资倾向的。

但是我还是要反问两个问题:

  1. 主机厂需要自研自产电池吗?
  2. 自动驾驶是造车关键要素吗?

第一确实我们知道现在电车的总成本中电池的成本,已经占了整车总成本的40%以上,但是小米能够改变动力电池这个现有的格局吗?如果不能,小米又能抓住什么呢?

第二,目前自动驾驶还是不是动力电池电动车核心的关键要素呢?如果不是,小米还有必要去重复谷歌、Cruise、甚至是英伟达、华为,还没摸清楚的自动驾驶落地的商业路径吗?包括之前离职的华为自动驾驶负责人苏菁直言“自动驾驶会杀人”,这句话听起来确实让观众不太舒服,但是事实上苏总确实说了句真话。华为自己还没有搞清楚自动驾驶,果断选择了走为上策。你看余大嘴在问届的发布会上,还有提自动驾驶的事情吗?


包括最近我也了解了一下理想的情况,就拿理想L8举例,一部售价接近40万元的准豪华车,Pro和MAX两个版本,一个是地平线辅助驾驶系统,一个是英伟达加激光雷达的方案,两者的差值大概是4万元的一个差额,还给了更好的一个屏幕,结果听说90%的消费者都会去选择Pro的版本。

再举例比亚迪、问界、广西埃安、哪吒、零跑,现在卖的好的车型,哪个是以自动驾驶而擅长的呢?其实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是的,自动驾驶它很重要,也许是5年之后很重要,也许是10年之后更重要,但是并不是现在!


8月份的时候我看小米还在宣传,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又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组建了500人的一个研发团队,还发布了测试车在地下室实拍的视频。据说自动驾驶完成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我要问:“如果小米还在押注自动驾驶,小米等得起吗”?

三 小米的机会在哪里?

那么小米造车就没有机会了呢?反而恰恰相反。从小米最新的进度来看,目前小米还真的走了一条,让我们大家都刮目相看的选择。如果说小米之前做手机给人们一种自研程度不高的感觉,那么小米这次造车的路径选择,却是非常非常的硬核!不管是蔚来与江淮,华为与小康,还是小鹏与海马,为了规避重资产、产能爬坡、制造环节经验不足的问题,都采用了新势力与旧车企合作造车的一个方式。如果我把这种方式称之为借坡上路、小步快跑,那么小米当前的自建厂造车之路,我愿称之为:“自己上坡 一飞冲天”的模式。


先是在今年3月17日,小米在北京经济开发区亦庄新城拿了72万平方米的地,位置也非常不错。一期在房辛店,目前已经在平地和打桩阶段。

同时,据传小米目前也正在求购造车资质。现在市场上由于没有新的牌照发放,牌照的价格还是比较昂贵的。但是明年我估计,小米是可以拍到买到牌照的,这个应该不是大的问题。而今年5月份的时候,从公开的招标信息上看,小米汽车正在招标整车焊装供应商。从冲押、焊、涂、总,主机厂的四大工艺流程上看,说明小米还真的确实是准备为自建厂做准备。并且从招标细节上看,已经对小米汽车的大体设计思路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案了。如果按照2023年完工,2023年Q4整个工厂可以适量产,24年第一批小米汽车发布,这个时间点确实是可以对上的。

四 自建厂的优势路径

之前雷军在微博发起了一次投票,想问米粉希望小米汽车在什么价格区间,结果35%的网友选择了10万元以内,不知道当时雷总看到这个投票结果,内心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我相信雷总和小米手机一样,是希望把小米汽车打造成高端车型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不过我反而觉得,创始人的情怀大多时候是不值钱的,但是消费者的真实的诉求,却是价值千金的。在当下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一款具有性价比且拥有优秀生态软件、交互体验、比较高的品牌认可度的小型车,确实是小米切入电动车市场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就像当年理想汽车在融资受阻、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果断全面押注理想ONE,切入奶爸家庭大汽车市场一样,看似简单粗暴,结果却是立竿见影。


就在不久之前,小米真的还从上海通用五菱挖来了原宏光MINI EV负责人,原副总经理周钘,小米确实有搞小型车的想法。

总结

要问小米造车现在机会在哪里?我觉的小米现在机会就是在自建厂的成本效率和产品转化的优势上面,我更认为小米应该尽快放下甚至完全抛弃掉连谷歌都没有玩明白的自动驾驶。也不要想着动力电池的事情了,国内电池已经有非常多优秀供应商了。应该把尽量多的资金、人力、工程师,转到加强电车本身的产品力的提升上,投资到产业链的布局上,投资到造车本身的工控、智能化和生产效率上来。

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总共有两万多人,年产量在48万辆左右。比亚迪目前一线的生产员工在14万人左右,年产量在200万台左右。可以看出,即使是目前国内已经非常优秀的比亚迪,从整个生产的毛利上来看,依然与特斯拉有一定的差距。即使是特斯拉,也还在想尽办法,加强自建厂的自动化的程度。我想说,这才是小米未来真正的方向。

而现在上海有特斯拉、蔚来、集度汽车,深圳有比亚迪,从北京的角度来看,此次对小米的期待和付出、出力的力度都是非常之大的。电动车产业未来只会是越来越卷,小米自建厂造车是值得我们去钦佩的一件事情,希望未来小米能够从千军万马中能够杀出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期待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小米   大跃进   特斯拉   华为   德国   新能源   牌照   倒计时   路径   确实   电池   工厂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