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阿里京东投资!中国便利店之王出现了,年入500亿、门店3万家

和罗森、today等便利店相比,美宜佳的名气并不算高,甚至显得有些“低调”。


就是这样一家略显低调的便利店,却在全国范围内开出了近3万家门店,甚至比曾震惊资本市场的蜜雪冰城还要夸张。


图源:美宜佳便利店官方微博


数据来看,美宜佳在2021年的全年营收高达500亿,是711的4倍、罗森的3倍;而从门店数量来看,除了背靠中石化的易捷之外,其他便利店品牌则是难以望其项背。


说美宜佳是中国的“便利店之王”,并不过分。


01

“便利店之王”的进击之路


受711、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的影响,当时还是一个国营企业的东莞糖酒集团决定转型做便利店,事实也证明这一选择并没有错。


从1997年开始到2007年,美宜佳开出1000家门店,用了10年时间;而从2007年到2017年,美宜佳的门店数从1000家跨越式增长到1万家。接下来的几年时间,美宜佳更是连续突破2万家和3万家大关。


如此惊人的扩张速度,不管是对于资本市场还是便利店行业的各大竞争对手而言,美宜佳的成长都堪称“野蛮”。


图源:美宜佳便利店官方微博


除了门店数量惊人的增长之外,美宜佳在全国范围内的布局也十分疯狂。纵观美宜佳的扩张步伐,从东莞本土出发,逐渐布局珠三角地区,随后扩展到广东全省,最终走向全国。


从一家区域便利店扩张到全国,美宜佳被很多业内人士称为是便利店中的“隐形冠军”。


如果算上零售行业本身地域性的限制,就会发现,美宜佳能够做到辐射全国实属不易。毕竟在诞生初期,国内便利店发展并不成熟。


相比较那些老牌便利店巨头,美宜家最初的定位更像是一种社区店。不仅店铺选址处在租金相对便宜的居民社区,同时还有如便民支付、生活缴费等一系列附加服务,真正做到了“家门口的便利店”。


图源:美宜佳便利店官方微博


值得一提的是,便利店行业的火爆也使得美宜佳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试图把线下实体店和线上进行对接,实现很多人口中的“新零售”。


如阿里、京东等都纷纷向美宜家抛出了橄榄枝,但万万没想到却吃到了闭门羹。在这之中,最大的底气莫过于美宜家充沛的现金流,毕竟美宜佳并不怎么差钱。


02

3万家门店的管理哲学


从本质上来说,便利店是一个门槛相对较低的行业。不管是否有品牌,夫妻二人就可以利用一个街角的小门店来开出一家便利店。


在这个近乎于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业,美宜佳给众多加盟商提供了一个重要服务,便是门店的选址。


有从业人员认为,对于便利店而言一个好的选址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甚至哪怕在一条街的路两边都会形成极大的差距。


而通过相应的数字化布局并以消费者为核心,让加盟商更了解消费者,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门店的服务半径。


图源:美宜佳便利店官方微博


为此,美宜佳还采取了区域承包制。也就是在总部之下设立各个大区,并把当地的市场和运营整个承包出去。


除此之外,美宜佳对供应链也非常重视。


美宜佳之所以选择快速扩张,其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加盟商越多对于供应商的议价权响应就越大。


事实上,随着当下门店数量的增多,供应商数量也在与日俱增,这对于买方而言就有了可供选择的余地。毫无疑问,有选择才会有议价权。


当然从去年开始,美宜佳还把旗下门店结合了如今便利店行业毛利最高的熟食品类,包括鲜食和咖啡等,其中还上架了部分自营品牌。


图源:美宜佳便利店官方微博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加盟店的利润空间,同时也能够把品牌推向更大的市场,吸引加盟商加入。


不过这种扩张方式,也确实会因为管理不善而导致出现信誉问题。


例如就在去年初,厦门的美宜佳便利店就因为售卖假烟而遭到处罚;还有加盟商反馈美宜佳的送货系统有漏洞,缺货的产品送不过来,卖不出去的库存反而来了一堆。


03

未来要怎么走?


虽然美宜佳已经成为了中国“便利店之王”,但未来的路也未必就如想象中的那么好走。


例如,在新品牌的合作上多少就有点困难。如今很多新零售品牌更愿意和一线城市的头部便利店进行合作,相比而言美宜佳的加盟商较为分散,而且不会直接受总部控制,因此并没有那么适合新品牌。


为此,美宜佳董事长张国衡曾表示:“接下来的重点将是从渠道商转变为服务商的过程。”


图源:美宜佳便利店官方微博


毕竟对于如今的便利店而言,最大的竞争绝对不只是开门店抢占市场。把前中后端打通,往往更能够从本质上提升效率。


除此之外,为了实现品牌的长远发展,各门店的净利润水平显然也是一个核心指标。毕竟相比较711、罗森等日系便利店,如今的美宜佳单店利润仍然处于落后阶段。


虽说对于便利店而言,大多数的商品都是类似的,但真正建立竞争优势和拉开利润差距的其实就是少部分的商品。


据了解,在诸多一线城市日系便利店的鲜食在总营收当中的占比超过60%,净利润更是高达40%以上,例如711有咖喱鱼蛋、罗森则有自营甜品。这类产品在建立差异化的同时,也能够带来很高的复购率和利润率。


图源:新浪微博


相比较自营商品这一方面,本土的便利店依然差距巨大。711的自营品牌在销售占比当中高达30%,而本土便利店普遍只有其1/10。


如今美宜佳在规划自营产品线时,也开始将其放到重点阶段。


毕竟如今不管是罗森还是天福等便利店,近些年通过收购等方式也都取得了不错的增长成绩,目前的便利店行业可谓“战火四起”。


如果美宜佳不能够尽快补齐短板,那在未来,庞大的规模反而可能会使自身遭到反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鲜食   阿里   东莞   议价   中国   本土   布局   数量   品牌   官方   行业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