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牵头首个自动驾驶国际标准发布!自动驾驶离我们还有多远?

受访专家: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范立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阳

近日,“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了解到,我国牵头制定的首个自动驾驶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这一国际标准由我国组织德国、日本、英国等20多国的专家,共同对自动驾驶测试场景标准体系做系统规划,包括场景词汇、安全评估框架、设计运行范围、场景分类等一系列国际标准项目。

中国牵头国际标准制定

近年来,随着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兴起,自动驾驶测试评价相关标准成为各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点工作方向。2018年4月,我国向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委员会(ISO/TC22)提出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国际标准提案,获批组建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工作组(ISO/TC22/SC33/WG9)并担任工作组召集人。

随后,我国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实践,联合德国、日本、英国、荷兰、美国等20多国的专家,围绕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共同规划了一系列国际标准项目,包括ISO 34501场景词汇、ISO 34502安全评估框架、ISO 34503设计运行范围、ISO 34504场景分类以及ISO 34505评价与用例生成等。值得一提的是,ISO 34501是该系列中首个发布的国际标准,主要规范了自动驾驶系统、动态驾驶任务、设计运行范围及条件等概念,明确场景、动静态环境和实体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形成包括功能场景、抽象场景、逻辑场景和具体场景在内的场景层次描述规则。

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范立向“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这个标准明确了测试场景的基本术语、要素构成,为后续建立基于测试场景的自动驾驶测试评价奠定了基础。场景词汇标准规范了自动驾驶系统、动态驾驶任务、设计运行范围及条件等概念。”该标准为智慧出行、区域接驳及道路运输等各类自动驾驶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

自动驾驶发展速度领先世界

“自动驾驶的国际标准由我国牵头,这说明我国自动驾驶技术水平已领先世界,得到国际广泛认可。”范立认为,随着自动驾驶的普及,传统的汽车测试评价方法,已无法满足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评价需要,需要建立基于复杂测试场景的新型测试评价体系。此次国际标准的出台非常及时,对推动世界自动驾驶规范化发展有一定意义。

政策层面,我国一直对自动驾驶发展持鼓励态度。2020年1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特别是今年8月以来,不少关于自动驾驶的“顶层设计”纷纷出台。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9月,交通运输部首批18个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出炉,为自动驾驶优化算法。企业层面也传出不少令人振奋的消息,各大车企及互联网巨头都在跃跃欲试。

除了国家层面,地方政策也纷纷出台政策促自动驾驶产业发展。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表示,到2025年,上海市将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体系。重庆、武汉两地发布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政策,发放全国首批无人化示范运营资格,开展商业化服务。

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将催生万亿级别的广阔市场。某证券机构预测,到2040年,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潜在市场空间约为3.2万亿元,商用车自动驾驶市场空间合计约为3万亿元。其中,城市专用车自动驾驶市场空间约为1.9万亿元、高速场景自动驾驶市场空间约为9000亿元。

自动驾驶距离“终点”还很远

当然,自动驾驶也有一些隐忧。目前,自动驾驶技术的价值虽然已在部分城市的限行区、港口、矿区等封闭场景得到认可。但是,受限于伦理的敏感性和成本的压力,在出租车、公交车、末端配送等公共交通领域,自动驾驶技术仍然无法实现商业化的大规模应用。未来,自动驾驶至“终点站”的距离还有多远?

范立表示,本质上,自动驾驶汽车是由系统或机器代替人类完成部分或全部的驾驶任务。目前人工智能还不能像“人脑”一样,在人车混行和设施不完善的道路状况下,其迅速判断和处置的能力还不太灵活,“程序性的大脑”未必能让车辆做出最好的行车选择,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自动驾驶车辆出厂前要面临大量检测。范立说,传统的机动车辆只需要测试基本性能、运行指标、燃料等指标,但自动驾驶则不同,需要加入最重要的一项测试“人工智能测试”,这也是干预和影响行车安全最重要的一环。

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亟待健全。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事故谁来负责?范立认为,目前的政策法规与技术的发展程度相比,仍亟需完善,政策制定者、法律工作者需要及时回应这些风险。

“新标准”有待时间和实践检测。在范立看来,驾驶的最基本保证就是安全,保证行车安全才是破局关键。总体看,当前的自动驾驶国际标准,还不能完全解决自动驾驶的潜在问题,也不能完全替代人脑。新的国际标准可以为企业生产提供标准要求和技术参数,但也需要在未来检测中解决可能的现实问题和实际反馈,在测试中不断检验和修改。并不是有了标准前置,就可以使自动驾驶短时间内落地,大规模商业化和民用化,尚需时日。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以国际国内标准同步研究、同步制定为原则,充分发挥我国汽车产业应用场景丰富、技术创新活跃等优势,加快推进自动驾驶先进技术研发、基础场景库建设应用及行业测试评价能力建设,持续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法规体系建设和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自动驾驶系统将得到更多场景的应用,并越来越贴近居民的日常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国际标准   我国   运输部   场景   车辆   评价   政策   测试   标准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