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建筑是什么意思?建筑行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在建筑行业,数字建筑已经上升到一个战略性的重要地位,也将重塑企业的竞争力。建筑企业急需把握数字竞争力,优化经营管理模式,重塑业务模式,持续创新,迈入数字化的快车道。培育数字科技新动能,建筑业才能在时代大变局下实现突破。那么数字建筑是什么意思?今年数字建筑又有什么发展趋势?

数字建筑,指利用BIM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业务战略,它结合先进的精益建造理论方法,集成人员、流程、数据、技术和业务系统,实现建筑的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从而构建项目、企业和产业的平台生态新体系。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迅速扩张并带来颠覆性变革,其引发的产业转型升级正逐渐影响传统建筑行业。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长期存在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资源消耗大、跨专业协同不足等痛点。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冲击下,建筑业传统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期建筑行业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数字建筑迎来发展契机, 正成为驱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数字建筑成为政策布局焦点

建筑业转型发展进入国家政策规划体系。2022 年 1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指出“建筑业在与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需要“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2020 年 7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提升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作为发展目标,明确到 2035 年,“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委协同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行业深度融合,支持 BIM 等建筑业数字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科学技术部开展“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等重点专项布局,推动相关核心技术攻关、产业与应用快速发展。从国家政策可以看出,数字化浪潮下建筑行业进入转型升级期, 数字建筑作为建筑工业化、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中国建造” 规划布局中具有重要牵引和带动作用,同时也是新型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任务的重点板块,成为未来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

各地方积极探索建筑数字化发展新举措。在中央政府的号召推动下,地方纷纷发布建筑业发展规划,加速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探索实践。江苏省出台《江苏省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以数字建造、绿色建造、精益建造等为主的建造方式变革路径, 不断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福建省发布《福建省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推动 5G、云计算、建筑机器人等技术在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的研发、集成、应用”。南京、北京城市副中心、广州、厦门、雄安新区等 BIM、CIM 试点城市的建设工作已取得系列阶段性成果,上海、重庆、佛山、深圳积极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工作,湖南、深圳、常州推进绿色建造试点。

数字建筑产业发展正当其时

全球建筑行业数字化需求高速增长。随着工业 4.0 的出现,数字建筑的快速发展推动建筑行业进入数字化时代。据Allied MarketResearch 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建筑数字化市场规模约为 98 亿美元,预计到 2027 年将超过 291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 18.2% 的高位增长。随着中国、越南、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和投入增加,亚太地区的市场需求将领涨全球,持续大规模新型建设工程将为数字建筑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

BIM 和数字技术双轮驱动数字建筑创新发展。一是,BIM 技术是数字建筑的核心驱动。BIM 技术正在引领建筑行业信息化变革, 利用统一的三维模型贯穿建筑全流程,打破信息孤岛问题,实现建筑多专业协同设计、一体化建造、标准化交付和智能化维护等,推进工程项目提质增效。近年来,国产 BIM 软件快速发展,在造价算量、工程审图等 BIM 施工软件市场形成突破,相关品牌在国内市场份额已经超过 90%,但在高端 BIM 设计软件和三维图形平台领域基础偏弱、竞争力不足。二是,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数字技术面向建筑行业加速渗透,催生了数字建筑的发展契机。如工业互联网模型化、软件化、封装化的工业技术、经验、知识和实践,弥补了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缺失的环节,为建筑企业规模化、标准化、定制化生产工业级产品提供高效支撑。

我国数字建筑产业处于快速起步阶段。当前,一批 BIM 软件企业、传统建筑企业以及行业平台企业纷纷进入数字建筑领域抢滩布局,产业迎来快速成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的PKPM-BIM 平台集成装配式智慧工厂管理、绿色建筑运维等数字化能力,其方案已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 APP 应用解决方案名单。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ECORE 建筑工业互联网平台利用开放 BIM 三维图形平台、BIM 数据微服务、AI 微服务等技术,面向行业提供覆盖设计云、施工云、运维云、构件云等全流程的快速应用开发服务,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北京建谊集团铯镨平台以建筑模型产品体系为核心,提供智能建造、供应链管理等服务,目前已赋能 200+工厂、1000+客户和合作伙伴。腾讯云发布微瓴智能建造平台,开放工程建造所需的数据、模型、应用共建共享的一站式平台服务,目前已为深圳腾讯滨海大厦、南京江宁医院等项目提供数字建筑解决方案。

数字建筑应用创新加速推进

数字建筑应用赋能传统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在数字化协同设计方面,通过 BIM 技术整合全专业信息,实现跨学科、多专业的协同建模。如中设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世园会中国馆项目中,基于绿色设计协同平台集成多专业应用,形成专业间数据流转、协同设计和仿真分析,实现建筑能耗比目标值低 25%的超低能耗运行。在工地一体化管控方面,围绕建筑工地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等目标进行全方位管控,有效助推工程项目提质增效。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BIM、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推出智慧工地解决方案,在天健前海宗地项目中实现质量问题关闭率达到 70%以上, 质量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在 BIM 智能审查方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大力推动BIM 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和审查审批环节的应用,通过机器辅助审图提高信息化监管能力。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在玄武区铁北高中新建项目中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PKPM-BIM 软件,顺利通过施工图 BIM 智能审查,实现人工审查与快速机审的协同配合,显著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

数字建筑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以 BIM 为核心的标准体系持续完善。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加快推进建筑全生命周期 BIM 模型的创建、使用、管理等国家标准体系建设,BIM 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及相关指南等也陆续发布,有力推动了 BIM 技术在建筑领域的规范应用。但目前国内BIM 标准主要聚焦于实施性和应用性,而在 BIM 软件与数据标准技术上尚处于跟随状态,导致建筑工程数据流转困难、行业内测试验证规则不明确等问题。在此阶段,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清华大学等 BIM 软件研究机构共同开展了 BIM 标准体系研究,重点推进BIM 数据格式、数据安全及软件等方向标准编制,助力数字建筑的标准化发展。

相关试验测试环境加快建设。当前,面向数字建筑全链条、全要素的测试验证环境和测试工具需求日益强烈,然而数字建筑测评仍面临诸多难点:一是,平台、安全、应用等测评规范不健全,导致测试验证规则不明确;二是,数字化发展背景下,BIM、GIS、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融合应用快速迭代,缺少针对性的测试验证软件。近年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完善 BIM 标准测试验证环境,联合国内 BIM 软件企业共同推进 BIM 综合测试验证平台及重点行业应用测评能力建设,目前已形成覆盖 BIM 工业互联网测试、BIM 软件安全测试、BIM 软件质量测试等重点领域的测试环境及工具链建设,有效验证软件基础质量、技术创新性、安全性等特性, 以及BIM软件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ICT 新技术融合效果,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为助推 BIM 软件和数字建筑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建筑行业   建设部   数字   建筑   建筑业   测试   数据   平台   技术   软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