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天祝县:守好生态底线 勾勒美丽乡村新画卷

坝堵村已成为生态、宜居、幸福的“林缘山庄”。

“松林深处谁家屋,村墅斜阳若个亭。莫问笑谈归去晚,有诗留与赤松听。”金秋时节,漫步在武威市天祝县西大滩镇坝堵村彩色的沥青路面上,松涛阵阵,花香袭人,恍如身在画中。

近年来,坝堵村按照“党建+美丽乡村”模式持续深入推进乡村建设,以“林缘山庄”为主题,营造“水抱孤村远,山通一径斜”的意境氛围,并利用24节气、民族团结等文化和精神,以浮雕和工笔画的形式在错落有致的文化护坡上讲述着传承和希望。

原本废弃了的残垣断壁,化身为草木葳蕤的小游园,柴扉半掩半开,遮掩不住八瓣梅热情地绽放;曾经臭气熏天的破旧畜棚处,悄然撑起几座古色古香的小凉亭,花朵绽放在秋日的暖阳下;依山傍水而建的“林缘山庄”坝堵村,正对着祁连山(10.450, -0.05, -0.48%)万亩森林屏障,相看两不厌。

盛开的鲜花点缀着坝堵村。

截至目前,坝堵村投入900余万元完成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风貌改造114户、围墙4834㎡,铺设污水管网5800m,安装公共照明设施30盏,新修彩色沥青路面10454.39㎡,整治人居环境12610㎡,拆除废旧棚圈89座,新建人畜分离畜棚28座。

昔日破旧的小村庄已悄然蝶变,成为西大滩镇乡村振兴美丽画卷中亮眼的一笔,生态、宜居、幸福的“林缘山庄”,在干部群众的奋斗中正变为现实。

乡村变美了,坝堵村人有了更多的追求。

村党支部以乡村振兴为己任,围绕全镇“6+1”产业发展思路,全面推广“集中流转,统一经营”的“小田变大田”生产模式,累计流转承包土地500多亩,种植藜麦300余亩,大力发展畜牧业,全村白牦牛存储量达到1149头。

同时,全村严格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和草畜平衡制度,守护好青山绿水,以“一二三四五(1.920, 0.01, 0.52%)六”美丽家园建设为抓手,持续开展“垃圾随手捡,保护新家园”和“庭院净、居室净、厨房净、厕所净”四净评比活动,结合党支部“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引导群众提高环保意识,共建美丽家园。(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萍 通讯员 张宗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武威市   赤松   松涛   棚圈   党支部   乡村   美丽   甘肃   全村   画卷   底线   山庄   生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