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实集团:融产结合 创新发展

1981年7月,经上海市委、市政府决策,以上海在香港的南洋烟草、永发印务、天厨工业三家民族工业企业为基础,在香港注册成立上海实业有限公司,管理上海在港机构,履行上海市政府窗口公司职责。1993年6月,上海实业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实集团是上海市国资委旗下唯一注册在香港的监管企业,也是上海在境外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和香港最具地方代表性的中资企业之一。

成立40多年来,上实集团的功能和定位随着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不断演化而调整和优化,但做大做强做优产业和服务国家战略、上海发展、香港繁荣的主线始终没有改变,集团目前被上海市国资委界定为市场竞争类企业。

奋进新时代,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国资委两委的具体指导下,上实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按照“立足香港、依托上海、服务国家战略、走国际化道路”的战略定位,坚持“融产结合、创新发展”的战略主线,推进“再次国际化、深度资本化、聚焦大健康、拓展新边疆”战略举措,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战略管控、推进改革创新、深化业务拓展、优化布局结构、应对风险挑战,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1年,上实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454.76亿元(人民币,下同),较2011年增长257%;实现利润总额166.85亿元,较2011年增长83%;资产总额2021年末达到4129.52亿元,较2011年末增长126%(上述指标按照香港准则计算)。

上实集团在上海国资系统市场竞争类企业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2021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资产总额等多个指标位居前列;在多个竞争类行业取得全国领先地位。其中,集团旗下“A+H”股上市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607.SH/2607.HK)2020年起连续三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2022年排名第430位,稳居中国医药行业前两位;2022年位列全球医药制造50强第41位。集团环保水务综合日处理能力达到2200万吨,固废合并口径日处理能力超过13万吨,位居全国行业前列。

2022年以来,上实集团面对沪、港疫情的双重挑战,坚持战疫情、促发展“两手抓、两手硬”,营业收入等主要指标仍实现稳增长。今天,上实集团7万名干部员工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为契机,斗志昂扬,整装待发,向着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国内领先的绿色健康产业投资控股集团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坚持创新引领

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是上海确定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上海市委、市政府交给上实集团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上实集团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加快形成上海医药、天津医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上实健康医疗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服务生物医药产业的“上海方案”落实落地。其中,上海医药作为上实集团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核心平台,在集团统筹推进下,定战略、建机制、引人才、强研发,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已成为上实集团融产结合、创新发展,服务国家战略、走国际化道路的成功样板。

巩固提升行业地位。上海医药按照集团战略部署,加快提升综合实力、保障能力和创新能力,稳步迈向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国家队”,进一步发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龙头和骨干作用。医药商业不断完善全国网络布局,加强智能科技应用,打造专业、智慧、高效、安全的现代物流网络和智能化仓储基地,服务全国31个省区市3.2万家医疗机构。医药工业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推进精益管理,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产业化应用;重点品种“一品一策”取得良好成效,2个单品销售过10亿元,44个产品过亿元。

完善发展战略。上实集团将创新视为上海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上海医药坚定实施创新、融产结合、国际化、集约化和数字化“4+1”发展战略,制定创新发展专项规划,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力争2025年进入全球制药40强,2030—2035年转型成为以创新药为主的国际药企,迈入全球制药20强。

提升研发投入强度。近年来上实集团推动上海医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效率。上海医药2021年研发投入达到25.03亿元,比2011年增长519%,研发投入强度达到7.92%,处于国内行业前列;研发管线数量和质量快速增长,2022年6月末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管线达到37项,其中处于临床III期6项,而2011年仅有一个创新药处在临床一期。2021年11月,公司将自主研制的新药SPH6162海外权益授权于跨国药企,实现我国国有医药企业首单海外产品许可合作(License-out)。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上实集团牵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等共建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重大项目——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打造生物医药基础与应用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的高效平台。上海医药加快建设上海市重大项目——上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张江92号),打造国内生物药板块布局齐全、技术领先,高能级、功能性、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预计2022年末完成一期主体结构。集团与香港科技园达成战略合作,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搭建政府、高校、科技园区、资本、企业联动的“创新联合体”,完善生物医药基础研究在港孵化与转化“生态圈”,助力香港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合作设立“上药——交医”创新成果孵化平台,通过临床资源、产业资源以及资本资源的融合发展,探索在生物医药前沿领域和核心关键技术、临床医学研究、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等方面取得突破。

上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效果图

深化国际国内创新研发合作。2019年,上海医药与俄罗斯最大的生物药企业BIOCAD共同投资4亿美元在香港设立SPH-BIOCAD,推进生物药国际研发合作,首批生物药产品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上海医药加强开放创新体系建设,与上海瑞金医院、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四川华西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与云南白药、天药集团共建“云天上”产业联盟,传承发展中医药产业和文化。上海医药与康希诺生物共同投资约15亿元,仅用半年时间就在宝山从无到有建成新冠疫苗工厂。

创新研发人员薪酬体系和中长期激励。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上海医药2021年末研发人员达到1418人。于2019首次推出股权激励计划,210名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骨干被授予股票期权,公司市场化激励机制改革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上海医药制定研发板块薪酬体系的优化和中长期激励方案,给予研发人员项目跟投、科研成果转化收益提成、股权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对重大项目,根据项目估值增值采用项目现金激励+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提成,以及探索股权/虚拟股权激励,实现价值增值的利益共享。

拓展大健康产业领域。上实集团加强与上海知名公立三甲医院的战略合作,促进临床医疗与生物医药产业的互动、支撑和发展,其中,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合作建设国际化高品质整形修复专科医院,已于2022年8月开业运营;与华东疗养院合作的以体检为主、复合多种疗休养功能的高品质营利性疗养院,已于2021年末开工建设。

践行“美丽中国”

实现环保基建业务飞跃

上实集团环保基建主要涉及环保水务、垃圾发电和新能源业务。

水务业务。上实环境(BHK.SG/0807.HK)是上实集团水务业务发展的主要平台,由上实集团2010年收购新加坡凯利板上市公司亚洲水务科技而来。2012年,亚洲水务科技由新加坡凯利板上市转至新加坡主板市场上市,并更名为上实环境。此后,上实环境把握市场机会,并购了联合润通、南方水务、复旦水务、马来西亚联熹水务(香港)以及龙江环保等一批境内外水务环保企业,实现了规模和实力的快速增长。2018年3月,上实环境实现香港主板上市,实现新加坡、香港两地资本市场双重第一上市,大幅提升了在国际资本市场的知名度。

垃圾发电业务。近年来,上实环境通过股权收购,在上海浦东、浙江温岭、四川达州等地投资运营垃圾发电项目。2017年,上实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上实控股(0363.HK)斥资10.18亿港元战略投资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粤丰环保(1381.HK)3亿股新股。2020年,上实集团以29.99亿元收购中国固废处理领域头部企业上海康恒环境30.22%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上实集团垃圾发电业务实现质的飞跃。

新能源项目。2013年,上实集团和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合资设立上实航天星河能源,发展光伏发电业务。目前,星河能源已在甘肃、新疆、宁夏等省区市投资近64亿元,持有运营14家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增加至740兆瓦。2021年完成上网电量约11.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95%。同时增资上海电力交易中心,投资上海绿能,布局海上风电领域。

近年来上实集团积极践行“美丽中国”理念,上实环境、中环水务、粤丰环保、康恒环境、星河能源等5家中国环保产业头部企业协调发展,资产组合达到1000亿元,成为中国环保行业的绿色“巨人”。

积极推进混改

融产结合做大做强主业

近年来,上实集团充分利用贴近资本市场的优势,积极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大做强主业发展。

2018年1月,上海医药完成H股闪电配售,募集资金约31.29亿港元,是近年来香港上市公司最大配售。2022年4月,上实集团主导完成了上海医药引进云南白药109.1亿元作为战略投资者,成为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目前最大规模的定向增发融资项目。上海医药的股权结构进一步多元化,战略投资者云南白药将作为市场化的股东代表积极参与上海医药运营、管理及公司治理,并与上海医药多方面充分挖掘双方资源,发挥双方优势,创造协同效应。

经过反复比选和论证,2020年,集团参与天津信托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收购天津信托77.58%股权。其后,按照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要求,积极优化天津信托公司治理结构,加强风险防控,有序推进包括上海和深圳在内的全国重点区域展业布局,稳健发展信托业务和健康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2020年,集团与飞鹤乳业等民营企业合作,共同投资115亿元收购天药集团67%股权,巩固优化集团生物医药产业战略布局和竞争能力,焕发了天津传统中药的新活力。集团积极推进天津信托、天津医药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做大做强自身金融、生物医药等主业的同时,也有力呼应了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

集团所属星河数码作为第二大股东战略投资百年老字号企业“五芳斋”。经过十余年的精心培育,五芳斋已于2022年8月31日实现在沪A股主板上市。

服务国家战略

勠力同心建设“人民城市”

加快组建和发展上海生物医药和文化产业基金。集团2020年发起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基金,首期境内募资近100亿元。成立23个月以来,已完成对33家企业的38笔投资,其中31笔为领投,带动社会资本近120亿元,助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集团运营管理总规模120亿元的上海文化产业基金,首期规模55.5亿元,完成投资“澎湃”以及电视剧《人世间》等代表性项目,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积极参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大实践。落实市政府决策部署,集团努力承担好与中国宝武集团、宝山区共同推进宝山宝武“不锈钢”“特钢”地块的开发任务,建设国际创新城和国际艺术城,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经济、智慧制造和文化创意生态圈产业,推进吴淞地区整体转型,助力宝山作为全市科创中心建设主阵地之一建设。集团牵头建设上海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项目,总投资40亿元,处理规模为“3000吨/日焚烧+800吨/日湿垃圾”,是以全球领先技术标准建设的国内首个大型干湿垃圾协同处置发电项目,已于今年9月并网发电。集团按照“世界会客厅”标准,承担了在虹口北外滩共同建设480米浦西第一高楼的重大任务,打造上海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时代新地标,现正紧张有序推进项目设计等前期工作。

积极参与“三大任务一大平台”。积极参与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建设上药控股临港新片区医药大健康国际产业园区,将以生命医药国际供应链为载体,打造全球创新药械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吸引国内外医药上游企业落户临港。2020年6月,上海医药分拆复旦张江(1349.HK/688505.SH),实现科创板上市。2022年7月,上实环境以总投资约7.19亿元建设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的上海西岑水质净化厂项目,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发展。上实集团连续几年参加进博会,引进前沿创新药品,造福中国患者。

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医疗物资保障基地

全力以赴投身“大上海保卫战”。集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产业多元协同的综合优势,抓好抗疫医疗物资供应保障,建设运营临港2号方舱医院,努力实现处方药送药到家,确保三条高速公路正常运营,保证在沪两家污水处理厂运营稳定,助力“米袋子”“菜篮子”市场供应,服务好社区楼宇安全运营,千方百计保障上海城市运行、市民基本生活和就医配药,彰显国有企业责任担当。其中,2022年3月至5月,上海医药累计为全市供应各类口罩2400万余只,各类医用防护服及医用隔离衣750万余套,护目镜(全包围式)及防护面屏325万余个,各类手套1700万余副,核酸抗原检测试剂近8亿人份,累计采购连花清瘟(含胶囊和颗粒)3310万盒,全力承担好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医疗物资保障基地的职责。

上海医药旗下华氏大药房向上海市民提供抗疫用品。

栏目主编:李吉 文字编辑:俞宏浩

题图说明: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项目实景图 专题

来源:作者:吴卫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集团   水务   天津   香港   上海   生物医药   战略   产业   医药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