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种精明孩子长大很难有出息,不要让“小聪明”埋没“大智慧”

有一个现象很奇怪,值得我们注意。


有的人小时候是被家长们认定为“聪明机灵”的孩子,但是长大后却“大未必佳”。


原本“精明”的孩子变得招人讨厌,基本没有朋友,家庭不是很幸福,事业也不顺利。


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差呢?


俗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


那些被人认定为“聪明”的错误行为,一味地被夸赞和表扬,就会让孩子的行为方式与品行朝向错误的方向发展。


如果孩子经常出现这3种看似聪明的行为,请及时纠正他。

占小便宜的行为

占的是便宜,丢的是格局


有一次,在超市,孙子磨着奶奶买荔枝,奶奶便挑了几个,虽然买的不多,但用时不短。


老人在挑荔枝时,孩子就在那一直吃,奶奶挑好了,孙子也快吃饱了。


离开荔枝摊位时,孙子跟奶奶说:“奶奶,荔枝好甜,我吃了好多,都快吃饱了。”


奶奶得意地说:“我大孙子真聪明,荔枝卖的那么贵,你都快吃饱了,我们赚大了!”



小孩子是很聪明的,一次占便宜的行为,让他得到父母的夸赞和奖赏,他会继续复制这种行为,以寻求更多的奖赏。


短期来看,投机取巧的行为让孩子看似比较机灵,可长期纵容孩子占小便宜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


小孩子没有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可父母或者长辈对这种行为不予制止反而夸赞鼓励,无疑是在给孩子灌输“有便宜不占是傻子”这种错误观念。



有的父母甚至会树立坏的榜样,将占便宜的行为进行到底。


有个妈妈在社交平台上发视频,分享“带儿子吃海底捞,一顿只花10块钱”的全过程。



进入海底捞,开始点单:清汤锅底0元、鸡蛋2元、手擀面5元、米饭3元,正好10元。


她用调料区免费食材和点的食材,做成了香辣牛肉饭、西红柿鸡蛋面,拍黄瓜等等。



这位妈妈,难道吃不起一顿正经的海底捞吗?一定不是!


很多时候,占便宜的心态跟钱多钱少没多大关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说过:

“孩子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贝父母的处事方式,将它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


这种自以为聪明的做法,孩子看在了眼里,记在心上,还可能内化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只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想各种办法,最后因占了一点点便宜而开心,表面是赚了,实则亏了德行、教养、眼界与格局。



很多父母也正是用自己的“小气”养丢了孩子的“大气”。

习惯性撒谎行为

达到的是目的,丢的是责任


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针对说谎对1200名2-16岁儿童曾做过一项测试,结果显示:

2岁儿童有20%说了谎,3岁有50%说谎,4岁有90%,12岁时达到顶峰,几乎每个孩子都说谎;而16岁时说谎的人数回落到70%。


研究人员认为,孩童时期说谎并不代表孩子品德有问题。反倒是,说谎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具备较高的认知能力。


一定程度上,撒谎意味着孩子更聪明。



一次两次的撒谎,加以纠正,并不会对孩子产生坏的影响,可怕的是撒谎成性。


有这样一个案例:


小女孩上幼儿园,经常撒谎,今天和父母说小朋友欺负自己,明天说老师掐自己,弄得奶奶三天两头去幼儿园大闹。


事后证明,全是女孩瞎编的。


老师委婉地暗示妈妈去带孩子看心理医生。



究其原因,是因为奶奶的溺爱导致的,女孩做错事,随便找个借口,奶奶就不追究了,还夸女孩鬼主意多。


这导致女孩认为:撒谎就可以逃避批评,获得表扬。


孩子出现撒谎行为是因为认知水平低。


如果在孩子出现撒谎行为时,不加以制止,孩子就会尝到撒谎的甜头,用撒谎来逃避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与批评。


当孩子撒谎成性的时候,他自己可能都分不清什么是事实,无法承担责任,毫无诚信可言,人品产生很大的问题。


爱耍嘴皮子的行为

抖的是机灵,缺的是实力


有一种孩子很小就喜欢“抖机灵”,特别喜欢说甜言蜜语,来哄骗父母和长辈。


他们知道父母和爷爷奶奶喜欢听什么话,能把长辈哄得特别开心,并且定下自己的目标,来达到从父母或者长辈身上得到某种利益的目的。



有的小孩,在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会主动的献殷勤,把自己手上的零食分给客人吃。


一般情况下,客人不会吃小孩子的东西,这样他既能得到表扬,还能守护自己心爱的零食。


一旦发生客人把零食拿走的情况,有些小孩立马会变得不高兴。


这种“抖机灵”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所以,当孩子主动分享东西时,你要试着去吃一口,去看看孩子的反应。


嘴上能说会道,但缺乏实际行动的人,虽然小时候会被长辈称赞聪明、机灵,但往往行动力很差,只会耍嘴皮子功夫。



当他们步入社会后,往往靠阿谀奉承来达到目的,而社会上更多的看重能力,而不是“耍嘴皮子”。


面对这些只爱耍嘴皮子而缺乏相应实力的人,人们往往会觉得这种人过于虚伪,缺乏真诚。


由此可见,爱耍嘴皮子的孩子只是看似聪明,而不是真正的大智慧,如果家长不妥善引导,孩子会越来越平庸。


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在于他接受什么样的“观念”


孩子将来的发展,藏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


①父母要守好规矩,以身作则


王朔在《致女儿书》中写道:你是一面清澈的镜子,处处照出我的原形。


你希望孩子诚实,自己就不要谎话连篇;

你希望孩子有格局,自己就不要斤斤计较;

你希望孩子的话语匹配实力,就要先成为一个有实力的人。


父母要遵守规则,以身作则,孩子才能成为品行端正的人。


②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信任你


孩子说谎、抖机灵的背后,往往是不敢承担自己犯错之后的后果,这跟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学会倾听,学会开解,放下焦虑,不要让孩子在想坦白时,看到你紧皱的眉头或者粗暴的语气就停滞不前。


不把生活的焦虑与压力,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变得大气,有眼界,有格局。


写在最后: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家长们应该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成长,让他们尽情发挥或享受天赋。


不要因为一时的“小聪明”,不断夸赞、溺爱孩子,而淹没了孩子的“大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孩子   耍嘴皮子   孙子   目的   小聪明   荔枝   长辈   出息   精明   格局   奶奶   聪明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