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河口,游览安徽龙河口水库记述

龙河口水库,位于安徽的舒城县,是安徽省的一个大型水库。1996年4月,26年前我曾陪同炮院的几位老首长,到这个水库去看过一趟。2022年10月9日,我与两位同事,一位老领导,驱车2个小时,再次来到龙河口水库,再看一下过去了26年的水库。

我们先来到龙河口水库管理处,这是安徽省水利厅下属的一个正处级事业单位性质的水库管理机构,其职能是管理龙河口水库及几个闸坝、水利发电站。而后来成立的万佛湖风景区管委会,与水库管理处职能不同,是依据龙河口水库这么一个资源,开发的一个风景区,归属当地政府管理,也是一个正处级的机构。

与水库管理处的领导简单交谈后,出水库管理处大门,就到了万佛湖风景区的大门口了。

偌大的广场,我们进入游客中心,要扫安康码、检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戴口罩,才许进入里面。

陪同我们一起来的水库管理的小伙子,因为没有做48小时的核酸证明,被门口检票者硬是阻拦在门外,不给进去。小伙子只有对我们说,让我们自己去玩,他就不陪同了。

进入万佛湖风景区大门,门口有一条小河,3只黑天鹅正在小河中游动着,河中还有着金黄色的金鱼。

经过一座桥、历史上舒城名人雕塑群,巨大的水库大坝、及水库上的大字“防洪保安、造福人民”已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再走过一个花草地,其上面飘动的白色小蝴蝶,仔细一看,都是人造的。

其对面是一片树林,树干上刻有许多的浪漫之话,如“愿它照亮我们的生活”、“去见你想见的人,趁阳光正好”等等。

还有一些体现当年修建龙河口水库劳动场面的雕塑。

来到大坝下面的一条塑胶路,路两边的松树也笔直高大,右边便是高大的坝体。

走过这条塑胶路,来到上大坝的台阶,一步步的走上台阶。走在这个台阶上,我便与同事说起来,这个大坝下面,我1996年4月来的时候,还是一片农田,现在开发出一片风景区了,真是换了样子。

顺着台阶往大坝上爬去,到中间位置上,有着许多编号的观察孔盒,我记得,当年这里有观察大坝的孔,从大坝底下抽出的细沙,经水利专家鉴定,底部有渗漏。

沿着大坝左侧的台阶,终于上到大坝顶部,整个大坝的顶部,及水库里偌大的水面,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现在,龙河口水库中的水,由于受今年干旱的影响,水位不深。大坝坝体顶部,与26年前来时也不一样了,两边设置了保护栏,坝体路也做成了较为漂亮的彩色塑胶道了。

根据我26年前的记载,龙河口水库建于一九五八年,它的面积是合肥董铺水库的七倍。在大跃进的年代里用人海战术修成的水库,当年上人最多时达到十万人。水库建于晓天河、吴沙河、杭埠河的交汇处,拦起的大坝,使得处于龙河口低洼处的淹没线下的村庄迁移,现在这些村民有困难还能得到政府的救助。

我们同事三人从大坝的左边,上了新的建造的木质台阶,这个台阶,在1996年时是没有的,这是后来开发。包括所谓的万佛湖景区,1996年时也没有,也是后来开发的,主要依据湖中被水淹的各个小岛,开发出有如千岛湖一样的小岛游乐项目,来吸引游人的。

我们没有去各个小岛玩,今天的主要游览项目,是看龙河口水库管理的各个地方。我们沿木质台阶往上爬,来到了一个大的石块前,这个石块,1996年时称这摇钱石,人往上踩时,巨大的石头会晃动,但不会位置移动。如今,旁边竖着一个解说牌,说是“周瑜练兵石”,真是迎合旅游及名人来做文章了。我跨了上去,同事还不相信此石会晃动,在我上去靠边使劲踩动后,并拉着同事也上石块上来,巨大的石块,果然摇动起来了,还真是不亏我26年前,对此石摇动的深刻印象。

继续沿着台阶,上到山顶。山顶上靠边,有用木桩及绳网线做成的护栏。


继续沿着木质做成的栈道往前走,栈道做得非常的好,两边的树木也非常好。经过“公瑾试剑石”,上面的解说“相传周瑜为练习武术,常在此练剑,天长日久,石上剑痕如刀削凡土,遗存至今”,再看看,就在此解说牌后的下面,有一块不太显眼的石头,我说就这块石头啊,也太小了,这是搞个油头啊。


再沿栈道往前走,来到了栈道的尽头---龙河塔,这也是1996年我没有看到过的,后来问起龙河口水库管理处的人,说也是后来建的,包括这些栈道也是后来迎合万佛湖的旅游而修建的。七层的龙河塔,塔的角上还挂着风铃,风铃在风中摇曳着,能隐约听到风铃声。

我沿着龙河塔的四周走了一圈,塔的外侧的龙河口水库的水面,虽然干旱水不大,但仍能看到其碧波荡漾的样子。

从龙河塔往前往下,走过漂亮的栈道路,下到湖边,看到湖边的停了不少的游船了,这就是万佛湖旅游的游船,其开往各个小岛,供游人参观小岛上开发的各个旅游小项目。


可能是国庆长假刚刚过后,也可能是受疫情的影响,今天进入万佛湖景区大门,包括我们走过这么一长段的岸边景观带,看到的游人稀少。

沿着湖边栈道往前走,来到一处较为开阔的栈道上,这里宽宽的栈道、湖中的游船、岸边陡峭的悬崖、岸边山上茂密的树木,形成了一道美好的风景。


这里的水库中水面宽阔,杨教授说看到了浪有颜色、浪有隐影,我转眼看过去,也许我没有这样的艺术眼光,昨就看不到哪里的浪有颜色。

走过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的栈道,右边的悬崖山体上,还有着铁丝网包裹住山体,防止山体滑坡落下伤人。

回到了龙河塔前,从龙河塔前边的一条路走过去,不远,来到一条彩色的塑胶道上,我还说,这道不错,适合搞个登山马拉松赛。

走出这条塑胶道,便又回到水库大坝上了,我们再次从大坝上走了一趟。

在大坝的另一头,往下走去,这里没有规整的往下台阶,于是回到上来的台阶处,沿台阶下到大坝底部,走过来时的坝下景区,出万佛湖风景区的大门,回到龙河口水库管理处。

下午,我们四人驱车,来到今天的第二站,属于龙河口水库管理的下属的闸坝“斗笠冲溢洪道”,这个闸坝有巨大的五个水闸,用于拦水蓄水调节水并发电。

不过,溢洪道中的水较浅,但从坝体另一侧看水库中的水,水质非常的清澈。

巨大的铁闸放在底部,底部根本的没有水,这也是今年干旱导致的。


据90年代中期,担任过龙河口水库管理处领导的老领导介绍,他问过现在水库管理处的人,这个水电闸站,今年都没有发过电,因为做为水电工程,首先要保证灌溉用水,其次再考虑发电的。

第三站来到牛角冲进水闸,站在坝体上,看着下面的进出水道,水仍然很浅。


右侧一处台阶下去,下面的农田中,水稻也结了谷子,被风吹倒着,几乎都是卧倒在田地中。


从一条土路中进去,茂密的树木中,土路那头,传来一阵阵的小狗“嗷嗷”的叫声。一组养蜂柜前,一只小狗冲着走过来的我们,不停的“嗷嗷”大叫。但我们逐渐的逼近这个小东西时,它则不断的后退。当我们往回走时,小狗却撒腿朝我们追来,大有要咬我们的势子。我和杨教授则重新逼向小狗,它又后退,我们回走,它又追过来,演绎了一段“我进它退、我退它进”有趣剧情。

第四站来到寺冲副坝,在坝体上走了一趟,一边是茂密的树木,树木遮挡而看不到坝中的水道,另一边的水面,则有一大段没有水的裸露地面,山间水库中的水,很浅很浅的。


第五站来到梅岭电站,梅岭电站的站体看起来很高大,站顶平台与水面,有着很大的落差,电站看起来,则如一个高大的建筑。


我是专门来这里,寻找安徽省第一任省委书记曾希圣题写的诗句,时过26年了,我在1996年来参观时,曾记述过曾希圣的诗句,今天绕着梅岭电站,走了许久,却找不到这个题词在哪?走到电站的另一头,发现一些红平房及一栋两层小楼,一个正在田地中忙碌的妇女,告诉说红平房是水库的仓库,小楼是水库的职工宿舍。

重新沿坝体中部往回走,碰到几个正在扫树叶的职工,一问他们,是龙河口水库梅岭电站的职工,问他们曾希圣的那个题词,他们告诉我,从坝体顶部走过去,到大坝的另一头,能清楚的看到曾希圣的字了。于是,我按照电站职工指的路,果然,在另一头,钻过一片树丛,远远的看到了梅岭电站的另一头,中央赫然的刻有“龙河口水库、梅岭电站”,两边则就是曾希圣的题词“劈山引水灌溉良田千万亩,兴利除害造富子孙亿兆年”。

我们从梅岭电站出发,导航回合肥,驱车经过2个小时的行驶,回到合肥,结束了一天的龙河口水库之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河口   水库   闸坝   栈道   安徽   大坝   管理处   电站   风景区   树木   台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