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风采|姜丽萍:以身报国志,“铿锵玫瑰”与大飞机梦同行

有人说,总工程师是领军人物,是飞机制造的“灵魂”,具备高超的技能、过人的胆量,更有驾驭应对复杂多变情况的工作协调能力。

近20年的总工程师生涯,无疑是对姜丽萍最简单,也是最厚实的注释。

现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制造总工程师、国家商用飞机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的姜丽萍,组织策划了ARJ21和C919项目制造技术总方案并成功实施;成功构建了ARJ21支线客机和C919大型客机完整的工艺规范体系,为中国民机研制作出了较大贡献。

报效祖国,始终怀揣着中国的“大飞机梦”

1991年,姜丽萍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硕士学位,之后进入南航信息部CAD中心从事航空科研工作。1995年,她通过人才引进调入上海飞机制造厂从事技术工作,1999年被中航一集团派到英国企业工作。在英国的两年四个月,姜丽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但’独在异乡为异客’,相比优厚的薪资待遇、良好的生活条件,我更想为祖国的民机事业效力。”

2002年4月,ARJ21支线客机项目正式立项。面对祖国的召唤,姜丽萍提前结束与英国公司的合作,果断与家人一起回到祖国。“当时,国内有很多高薪聘请的工作机会,但为了这份光荣的事业,我毅然回到培养我的上海飞机制造厂,参与ARJ21支线客机项目和后来的C919大型客机项目的研制。”姜丽萍回来不久便担任了项目总工程师这一重量级职务。

姜丽萍在工作现场(右一)

在飞机制造这一行业,女性担任总工程师的并不多见。作为中国第一位飞机制造厂的女总工程师,姜丽萍被外界誉为航空领域的“铿锵玫瑰”。谈及此处,姜丽萍的目光柔和之中透着一股坚定:“总工程师这个岗位的最大责任,简而言之就是要保证能把飞机造出来,并能稳定、可靠、高质量地实现量产;前端是设计,后端是制造,如何把飞机造出来是我工作的核心。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技术实现的组织者,工作的复杂度可想而知,这个岗位不仅需要全面的综合知识和技能,也需要过人的胆略去进行技术决策,更要具备驾驭应对复杂多变情况的协调能力。作为女性,在这个岗位我还有独特的优势,就是处事温和、细腻、包容,更能团结好大家,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最好结果。”

勇挑大梁,成功研制ARJ21支线客机

ARJ21支线客机项目是国内首次采用“主制造商-供应商”制造模式的民机项目,将构型管控延伸到供应商,对飞机整个制造过程进行控制,提升供应商协同能力,保证数据唯一性及追溯性。“ARJ21支线客机也是真正意义上咱们自己首次采用数字化制造技术来制造的飞机型号。上飞公司通过波音737平尾的结构件制造,有了一定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储备,但都在美国专家的协同下共同完成的。”姜丽萍这样介绍。而研发ARJ21飞机与其他民用航空飞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当时国内还没有生产过喷气式的客机,而且从来没有自主研制过一款民用飞机。

姜丽萍在ARJ支线飞机研制现场(图中)

“ARJ21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每一个过程都比较辛苦。如果要说起其中比较特别的事,团结的队伍是我们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姜丽萍心中,她始终认为自己是在老总工程师们的帮助下成长的,“我常说我有六个师傅,他们分别从事项目管理、结构制造等,还有一个是我真正的师傅,就是我前任总工程师,这六个人一直在帮助我。”

2007年12月21日,我国首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客机ARJ21在上海飞机制造厂顺利下线。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姜丽萍记忆犹新。

“下线仪式是在总装车间宽大的厂房中进行的。为了迎接这一历史时刻,我们特意搭建了一个天蓝色的舞台背景,天蓝色代表蓝天,上面的朵朵云彩象征着凤舞九天。当时,我在旁边的玻璃房里看着飞机被推出来,那真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姜丽萍回忆说,“那一刻,我百感交集,飞机凝聚着所有人员的心血和付出,几代人的梦想,就像我们孩子的诞生,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希望。不过,飞机下线,只是型号研制的一个节点,将来还要面对很多未知的困难和挑战。”

在姜丽萍的眼里,ARJ21支线客机的研制及交付运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她表示,通过它,我国首次走完了喷气支线客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批产、交付、运营全过程,掌握了一大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积累了重大创新工程的项目管理经验,初步探索了一条“自主研制、国际合作、国际标准”的国产商用飞机技术路线,初步建立了新时期我国商用飞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项目管理体系,锻炼培养了一支宝贵的大飞机人才队伍,为C919大型客机项目顺利推进开辟了道路,积累了经验,清除了障碍,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永不言弃,大飞机事业迎来重要里程碑

2008年,中国商飞正式成立,要实现的是“让中国的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的梦想。从ARJ21到C919,是制造体系上的飞跃,也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飞跃。

姜丽萍在C919大型客机发动机吊装现场(前排右二)

从2012年到2015年C919首架机总装下线,姜丽萍一边顾及各大部段生产,盯问题、开会议、跑一线,一边组织5条先进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建设。那段时间,姜丽萍每天都要去看一眼C919首架机生产现场,关注当天生产进展,关心有没有相关技术问题需要协调推动解决。如果出差一周没去,她回来就算半夜了都要去现场看一看,“看一眼就安心,看不到很难受。它就像我的孩子一样。”

2017年5月5日,启动、滑行,机头昂起,C919首架机从浦东机场平稳利落地飞入云天。在首飞现场的人群中,姜丽萍充满期待的视线一直密切关注着飞机。当经过1小时20分钟的飞行,C919首架机稳稳降落时,她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用心呵护的孩子长大了,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姜丽萍告诉记者,多年来,航空人“永不言弃”的精神一直鼓舞着她,让她始终坚守航空事业。“记得有一次,我在现场看到一位年近60岁的技术人员趴在机头下部舱内,看一个组件安装是否准确到位。因为零件比较大和比较重,而安装空间又比较狭小,在外面看不清楚,他整个人趴在安装工装上,指挥工人们推部件,看着一个快60岁的人还躺在地上,那么卖力地指挥和干活,我作为一个项目负责人、大家的领头人还有什么理由倒下呢。”

而谈及她的团队,姜丽萍更是颇感骄傲:“这些年轻人特别有战斗力、悟性特别高。我一直跟他们说,要敢于担当,做事情要跨前一步,不要感觉多做了就吃亏了,年轻人吃亏是福。这些小伙伴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现在都在各个岗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姜丽萍和她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在民机研制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ARJ21支线客机投入市场运营,已安全载客超过500万人次,C919大型客机实现下线、首飞、取得型号合格证,正在冲刺交付运营。值得一提的是,C919大型客机历经15年攻坚克难,成功获颁型号合格证,是我国大飞机事业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具备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大型客机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即,成功当选此次大会代表,姜丽萍颇为激动:“能够代表一线科技人员参加这个大会,我感到无上光荣和自豪。作为科技人员,我最关心的还是科技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党的二十大将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我将以大会精神为指引,奋勇拼搏,在大飞机事业中,加快推动和落实我国高端制造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我国实现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助力。”

来源:红色之声(ID:hszs1921)

记者:王佳妮

编辑:shirely、小刘

审稿:卞英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以身报国   总工程师   支线   铿锵   客机   中国   制造厂   祖国   岗位   同行   型号   飞机   风采   玫瑰   事业   现场   代表   我国   项目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