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宁德: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加快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闽东干部群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抢抓机遇、砥砺奋进、锐意创新,迈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这十年,宁德致力跨越赶超。GDP从2012年的109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51亿元,经济总量从全省第8位跃升至第5位,一举跨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成为全省发展的新增长极。

这十年,宁德坚持产业引领。

引进宁德时代、上汽、青拓、中铜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形成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集群。

这十年,宁德推进山海联动。

在“金娃娃”的带动下,实现四大主导产业链项目覆盖全市各县(市、区),形成全域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新局面。

这十年,宁德增进民生福祉。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18万元增加到4.06万元,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829元增加到2.13万元。

抱好“金娃娃”

立起工业发展“四梁八柱”

沿着盘桓的山路行至蕉城区飞鸾镇岚口村,可俯瞰一座现代化产业园区——宁德时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而在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滩涂。

全球最大的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竖起了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宁德地标” 本报记者 张文奎 摄

2022年9月27日,经过建设者们的艰苦努力,宁德时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车里湾一期、二期)项目宣告竣工。该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总产能59Gwh,达产后预计年新增产值约500亿元,将有力助推我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再上新台阶。

十年来,宁德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务实高效的举措,不仅抱来一个又一个块头大、分量足的“金娃娃”项目,还通过产业链的贯通,逐步形成以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锂电新能源产业是我市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主导产业,以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两家龙头企业为引领,现有产业链项目80多个,形成涵盖“材料—工艺—设备—电芯—模组—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回收拆解—材料循环再生”的全产业链技术布局。宁德已成为全球最大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锂电新能源产业2021年实现产值1580亿元、增加值增长92.1%。

新能源汽车产业以上汽集团宁德基地为龙头,配套一、二级供应商40多家,涵盖汽车内外饰、电池包、座椅、车身底盘、空调系统等零部件,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2021年实现产值215亿元、增加值增长232%,力争2025年产能60万辆、产值达1000亿元。

不锈钢新材料产业是我市首个千亿产业集群,以青拓集团为龙头,现有配套项目70多个,形成从“原料—冶炼—热轧—冷轧深加工—不锈钢制品”产业全链条。目前,我市已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及深加工基地,不锈钢新材料产业2021年实现产值1608亿元。

中铜东南铜业年产40万吨高纯阴极铜,纯度达到99.996% 本报记者 徐烽 摄

铜材料产业以中铜东南铜业为龙头企业,先后引进落地正威铜基材料、福浦铜铝加工、嘉元科技铜箔等一批产业链项目,重点发展电子工业用铜材料、高精铜板带(管)、铜箔、铜棒材、铜线杆等深加工产品。2021年实现产值278亿元、增加值增长31.1%。

在加快主导产业强链聚群中,我市坚持“一盘棋”,立足山海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紧抓四大主导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协同性,深度梳理产业发展之间的联系,持续建链补链壮链、集聚集群发展,呈现龙头更强、链条更长、“朋友圈”更大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已实现四大主导产业链项目在全市县域全覆盖,推动龙头企业重大项目沿海延伸成带,引导产业链项目向山区多点布局。

在四大主导产业的强势拉动下,我市工业经济由弱到强,百亿产值企业积沙成塔,立起工业发展“四梁八柱”。2013年至202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从528.54亿元增加到1500.88亿元,年均增长11.4%,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也由5.0%提高至8.4%,成为福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之一。

汇聚澎湃动能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金秋时节,硕果丰收。

青拓集团、宁德时代包揽2022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名单前两位;时代一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投产两年后实现年产值超百亿元;上汽宁德基地第50万台整车顺利下线;屏南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产业化项目——邦普高镍正极材料二期项目竣工;坐落于古田县大甲工业集中区的福建杉杉科技有限公司二期投产,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成功签约……

十年来,我市借势四大主导产业壮大的强劲动能,挖掘潜力、扬长补短,努力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的状况,切实加强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注重创新驱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时代一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投产两年,年产值超百亿元 朱世刚 摄

调结构,三次产业持续优化调整。

2013年至2021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迈上2000亿元、3000亿元新台阶,年均增长8.9%,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三次产业构成由2012年的17.7∶48.2∶34.1调整为2021年的11.4∶55.4∶33.2,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6.3和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7.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首要拉动力,产业结构保持在相对稳定的“二三一”结构。

促转型,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十年来,全市积极响应“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破除无效供给,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下大力气淘汰一批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和落后产能,共组织实施135个节能技改和循环经济示范工程,节约标准煤近25万吨,共有3个园区入选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18家企业入选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企业工程。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12年下降17.4%。

强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4.7%提高到2021年的49.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4.6%提高到2021年的56.9%。大批勇立潮头的企业争相展现宁德创新力量:宁德时代入选全球“灯塔工厂”;青拓集团自主研发0.03毫米“手撕钢”和1.6毫米笔尖钢,填补国内空白;上汽宁德基地智能化程度国内最高,主机厂自动化率超99%,最快53秒下线1台车;中铜东南铜业是全球5家“双闪炼铜”企业之一,阴极铜纯度达到99.996%。

青拓集团的不锈钢生产线 本报记者 郑霄 摄

优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我市持续营造最称心的产业环境、最暖心的政务环境、最安心的法治环境、最舒心的生活环境,全力打响“宁德服务”,打造“便利宁德”。目前,全市一体政务服务平台网上可办率达99%,全程网办率达88%。针对今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和疫情影响,我市坚决落实国家“两稳一保”部署,出台助企纾困“44条”、扎实稳住经济“51条”等系列政策,逐一配套可操作的实施细则,确保政策及时落地见效,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激活力。

经济大盘稳,发展动能强,市场信心足。十年来,我市着力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宁德经济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宽阔大道上。

引来“金融活水”

赋能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进入第四季度,宁德众多企业全力冲刺年度目标,生产线马力十足。

安脉时代智能制造(宁德)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制造的工业企业。两年来,生产运营始终保持稳健发展,这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中信银行宁德分行是首家给予安脉时代授信的银行,在为企业提供支付结算、融资服务等传统金融服务的同时,还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规划开展定制化服务,让企业安心谋发展。

来自我市金融业的一组数据格外提振信心:2021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55.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2012年的2.7倍,年均增长11.6%;2013年至2021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2.6%,各项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1.5%,保险保费收入年均增长14.1%……

十年来,我市持续实施“引银入宁”工程,注重引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随着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各金融机构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有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改革,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金融活水”涌向产业最前线,浇开实体经济之花。按照“构筑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工作要求,我市各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四大主导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绿色金融和城市更新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聚焦产业延链扩能招商计划,紧盯核心企业,创新信贷产品,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主动对接全市“双百”项目,为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提供“硬核支撑”。

上汽宁德基地繁忙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本报记者 郑霄 摄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闽东沃野,创新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我市金融机构积极融入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聚焦“8+1”特色产业,推广渔排养殖贷、畲乡贷、菌菇贷、茶贷通、碳汇贷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受到农村群众和农业经营主体的普遍欢迎。通过强化科技赋能,我市推出“担保云”线上平台、蓝色专营支行、“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绿蓝红”三色金融服务模式等创新金融服务,着力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融资渠道不畅通、受理环节不高效等融资难题,显著提升小农户、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增信服务体验。

——“金融活水”不断流,从支持抗疫保供到助力供应链产业链恢复。疫情之下,我市金融机构稳健运行,有力增强了市场信心,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围绕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助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把疫情和外部局势对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降到最低,用实际行动彰显了社会责任和担当。

岁月长河奔流不息,

时代华章日新月异。

十年来,宁德经济在爬坡过坎中勇攻坚,成为全省经济新增长极。展望未来,闽东干部群众必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加快打造“增长极”、建设“四个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

锂电新能源

扎根宁德 心无旁骛发展主业

“没想到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如此迅猛,没想到思客琦的销售额可以连续七年大幅增长,没想到‘宁德服务’如此贴心。”近日,宁德思客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付文辉接受记者采访时,用三个“想不到”来表达回乡投资兴业六年来的切身感受。

漳湾临港工业区是我市锂电新能源产业的集聚区,在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的带动引领下,吸引了数十个产业链项目入驻园区,其中就包括锂电池模组与PACK设备行业首家在宁德设厂的企业思客琦。

“我们选择在宁德建设生产基地,就是瞄准了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巨大前景。”2016年,蕉城籍乡贤付文辉携团队回乡投资建厂,开展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特别是以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智能装备为核心,涵盖电芯装配、模组成型、PACK封装、电池回收拆解等锂电池制造流程。

宁德思客琦生产基地紧邻宁德时代总部,充分发挥产业链高效协同作用,具有响应迅速、供应稳定、交流便捷的天然优势。

随“龙头”起舞,让宁德思客琦快速成长。短短几年间,该公司不仅成为宁德时代等锂电池行业头部企业的核心设备供应商,还带动10余家产业链企业来宁德设厂,取得2021年锂电池模组PACK设备市场份额排名行业第二的亮眼业绩,成功抢占智能制造高地。

除了选对赛道,付文辉认为思客琦的壮大也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他说:“各级党委政府悉心栽培扶持新兴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创造,这让我们倍感温暖。”

尤值一提的是,在今年“0409疫情”期间,我市上下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及时出台《宁德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助企纾困若干措施》,为全市各大企业尽早恢复正常生产运营创造了良好环境。付文辉不无感慨地说:“这样高效的‘宁德服务’,真正把工作做到了企业的心坎上。”

今年是宁德思客琦成立的第七个年头,面对势头正好的锂电新能源市场,付文辉还有更远大的目标和理想。他说:“我很高兴地看到,十年来宁德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本土企业,我们将继续扎根宁德,心无旁骛做好主业,为家乡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宁德   高效   新能源   疫情   产业链   金融机构   坚实   产值   我市   非凡   全市   步伐   主导产业   产业   项目   时代   经济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