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修窝凼 落星辰

“中国天眼”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实现了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原创突破,以南仁东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为此默默工作,无私奉献,令人感动。

大家要以南仁东等杰出科学家为榜样,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在一些领域实现并跑领跑,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连线“中国天眼”科技工作者代表时说

2021年2月4日

20世纪90年代,有位科学家放弃高于国内300倍的薪资,毅然选择回国。此后20余年,他带领中国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克服了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使中国在科学前沿实现了原创性突破,建造出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他就是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1963年,年仅16岁的南仁东以“吉林省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后又获得中科院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接连跑了多个国家,主持完成了欧洲及全球网十余次对活动星系核的系统观测。有外企想用高薪聘请他,他却毅然选择回国。天眼的建成源自南仁东最初的一个念想。

看似一口“大锅”,“天眼”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但在20多年前,这是一个异常大胆的计划。1993年的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此召开。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会后,南仁东极力主张中国科学家启动“天眼”项目。

西南的大山里,有着建设“天眼”极佳的地理条件:几百米的山谷被四面的山体围绕,天然挡住外面的电磁波。从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最终在391个备选洼地里选中了条件最适宜的大窝凼。2008年12月26日,“天眼”工程举办了奠基典礼。南仁东在奠基石上刻了一副对联:“北筑鸟巢迎圣火,南修窝凼落星辰”。

2015年,70岁的南仁东被确诊肺癌,术后3个月,放心不下“天眼”的他,忍着病痛又返回施工现场。2016年,“FAST”终于建成。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让中国在射电天文领域领先世界20年。

2017年9月15日,那个最懂“天眼”的人却永远离开了。一年后,编号“79694”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天上多了一颗“南仁东星”,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指引并见证更多人踏上探索星辰大海的征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星辰   射电望远镜   射电   吉林省   天眼   贵州   口径   灵敏   无线电   中国   科学家   领域   科学   世界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