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首富已换人!年入7800亿超华为成最大民企,范红卫杀出重围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幅员辽阔的中国,总是会涌现出不计其数的富豪,其中不乏一些在世界上,都极具知名度的富商。

他们登上国际的富豪排行榜,在不断创造商业奇迹的同时,也不断积累着自己的财富,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例如马云、王健林等富豪。

但令人意外的是,有更多的商人是非常低调的,尤其是女性商人。

可正所谓商场如战场,能于商海沉浮拼杀出来的她们,自然也是丝毫不逊色于男子的巾帼美人。

本篇文章今天要说的,就是这样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商人,也是中国新晋的女首富,范红卫。

她和丈夫一起白手起家,创立的恒力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民营制造企业,年营收入已达1135亿美元(人民币7891亿)超过华为,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制造企业。

这一巨大财富的积累,也将范红卫直接送上了中国女首富的位置。

2022年10月13日,范红卫以89.5亿美元财富,位列全球富豪榜第193位,成为中国新一代女首富。

在此之前,这位新晋女富豪的信息,却很少在大众面前被曝光。

究竟这位低调的女首富,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创业过往?她这么多钱又是如何得来的?

夫妻同心,白手起家

1967年2月,范红卫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她的前半生是平凡又普通的。

幸运的是,虽然范红卫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她的父母仍有余力可以供她上学。父母很开明,很少强行要求范红卫去做些什么,给了她自由成长的空间。

与此同时,范红卫成长的时代,政府和社会都在鼓励着人们去实践和发展。

可范红卫没有原始资本积累,在起步上就落后别人一大截。而她的家族里,也根本没有人从事做生意的行业,这让她连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都没有。

1985年7月,拿到大专文凭的范红卫,参加了工作,在一家纺织厂里当会计。

这是一份在国营工厂的工作,在亲朋好友看来,这里稳定又不会非常辛苦,很适合女孩子。

就是对于刚满18岁,对外界充满向往的范红卫来说,这份工作枯燥又无聊。

每当范红卫想到,这份工作自己要干一辈子的时候,她的心里就开始止不住地抵触。

此时的范红卫,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抵触,是因为她心中向往更加广阔和充满挑战的人生。

而点燃她心里的这把火的,是当时刚刚失去工地的工作,以无业游民状态出现在她面前的未来的老公,陈建华。

出生于1971年3月的陈建华,比范红卫小上4岁。虽然有4岁的年龄差,但陈建华的心智,早就被社会生活打磨得非常成熟。

陈建华家境贫困,为了挣钱养活自己,他13岁就被逼辍学,来到社会上打工。

没有学历,又没有一技之长的他,只能去建筑工地上出卖力气求生。

这一干就是5年,当时的陈建华虽然有一颗想要出人头地的心,但他深知自己现在没有钱财,也没有时机,于是攒了整整5年的钱。

在他18岁的这年,他成功转换身份,从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包工头。

俗话说福祸相依,成为包工头后不久,陈建华就因为亲力亲为在工地上干活,意外受了伤,他不得已将手里的工程盘出去,在家养伤,成为了一名无业游民。

但也正是由于他的受伤,结束了他的工地生活,陈建华不得不想其他的方法,工作养家。

江南风光好,桑蚕水稻少不了。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从古传下来的纺织技术,江苏吴江在1984年成立了专门的东方丝绸市场,成为了当时中国纺织业的集散中心。

在家待业的陈建华,目光如炬,一眼看中了纺织在吴江的发展。

他开始投身于丝绸行业,不过由于资金不足,一开始只是去大型的工厂,收购人家不要的下脚料,做一些零散的小贩生意。

虽然陈建华的目标远大,但从他眼下的工作来看,他怎么也不算是一个有为青年。但范红卫看中了陈建华,心怀广阔有理想,有追求。

即便当时有很多比他条件还要好的人追求范红卫,也都被她范通通拒绝了,毅然嫁给了这个在同事和家里人看来,算是无业游民的穷小子。

作为纺织厂的会计,范红卫身处在行业当中,目光比陈建华要更加的精准。

结婚没多久,范红卫就建议陈建华,结束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小贩生活。提出趁着现在政策好,不如两人一起开办一家纺织厂的提议。

陈建华自然是举双手支持,可现实的问题是,两个人的资金都不够。

为了凑足开厂的资金,范红卫干脆从纺织厂辞了职,一起下海帮助陈建华贩卖丝线。

夫妇二人在收丝线的生意上,十分讲诚信,说话又和气,很快就获得了很多桑农的信任。

恰逢此时,苏北和苏南之间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桑蚕大战”。

在两个地区桑蚕收购的风暴下,范红卫和陈建华夫妇,也借此赚到了他们起家的第一桶金。

凭借着自己在国营厂多年的工作经验,范红卫打听到,附近的镇办企业吴江化纤织造厂濒临破产,正在向外盘厂。

1994年5月,范红卫带着陈建华去找厂长谈判,双方软磨硬泡好一段时间,终于商定以396万的价格收购厂房。

这个仅有三亩地的化纤厂,成为了范红卫夫妇事业的起点,也是恒力集团的雏形。

收购厂房其实是一场豪赌,因为他们夫妻二人,当时手中只有200万不到的现金。

但范红卫实在不想错过这样的时机,夫妻二人商量之后,又是找亲朋好友借,又是下银行贷款,背了100多万的外债,终于开了他们第一家梦寐以求的纺织厂。

顶着100多万的外债,盘下一家破产的纺织厂,可见他们夫妇二人的魄力。

但在当时的外人,这对夫妇的行为无异于飞蛾扑火,实在是太过冒险。

就连纺织厂里的工人都不相信,这对从来没有做过生意的夫妇,可以将纺织厂扭亏为盈,纷纷要辞职离开。

还没开始正式生产,就遇到了如此的危机,范卫红立刻将身上仅存的十几万块钱拿了出来,用于给这些工人发放当月工资,并且承诺只要公司开一天,就绝不拖欠他们的工资。

为此,范红卫和陈建华夫妇,还深入这些工人当中,和他们一起工作和吃饭。了解他们的诉求,将那些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厂领导全部开除。

不过短短几个月,范红卫和陈建华就将这个濒临破产的厂子,整治一新。

谁也想不到,这一对负债累累的夫妇,会在日后将这个纺织厂,变成全国排名前十的庞大集团。

曲折发展,终成奇迹

如果谁指着你们镇子上的一家纺织小厂说,这个厂的未来会成为中国排名前十的民营企业,你一定会嗤之以鼻,说他异想天开。

但在中国地大物博的土地上,奇迹一直都在不断地上演。

恒力集团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奇迹的展现史。

当然这个奇迹的呈现,离开不了集团的两位夫妻领导人,范红卫和陈建华的不懈努力,尤其是范红卫。

作为当时那个年代受过高等教育,并且在国营纺织厂工作十多年的会计,她对纺织行业的了解,和对集团未来发展的前瞻性。

很好地弥补了她的丈夫陈建华,在行业发展眼光上的不足。

厂子刚刚发展的时候,范红卫就提出,让陈建华多到外地的纺织厂去看看,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

因此当陈建华发现,浙江有一家纺织厂里新进了外国机器,可以大大提高织布效率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告诉了妻子。

这个消息反馈到范红卫这里,她立刻要求陈建华订购80台机器,与此同时,她果断将工厂盈赚得来的收益,全都用于扩建厂房。

等陈建华带着新机器回来时,迎接他的是已经扩建好的厂房,和被基本培训过的工人。

如果说陈建华的优势,是他早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得来的灵活的处事风格,那么范红卫雷厉风行、果敢坚韧的品质,就恰好弥补了他所缺失的那一部分。

相互扶持、相互成就的夫妻二人,引用了这批机器不到一年时间,就让工厂的盈利超过千万。

不过厂子顺风顺水的发展,并没有蒙蔽范红卫和陈建华的心智。他们深知现在厂子发展得这么好,一部分是源于他们的努力,另一部分是国家政策的倾斜。

范红卫作为会计出身,一直十分注意资金流动,而陈建华就是十分关注世界纺织市场的变化,时常和同行交流信息。

他们这样稳扎稳打、谨小慎微的创立理念,也的确帮助他们的公司,躲过了一次严重的发展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所有的行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纺织业自然也不会例外,大批的工厂因为订单量骤减而纷纷倒闭。

范红卫却凭借着一直小心积攒的现金,收购了大量的破产工厂。

她认为虽然目前行业整体不景气,但国家不会放任这样的情况持续很久,这是壮大产业的好机会。

于是借着1997年的金融风暴,范红卫让他们的生意,一跃完成了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的规模积累。

果然,这次的金融风暴还没完全过去,苏州政府就开始大力扶持纺织业的发展,想要利用纺织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而此时已作为纺织业龙头企业的范红卫夫妇的工厂,因此受到了很多的政策帮助,也一跃成为了苏州纺织业的形象代表。

时间一晃来到了新千年,范红卫夫妇预感到,纺织业的发展快到了瓶颈,于是经过多方的调查走访,他们将目光放到了新型化纤材料上面。

经过深入了解,范红卫认为在新的时代获得更多的发展,就必须要拓宽公司的业务面,但又不能和自己原有的产业产生太大的分割。

于是在2002年,夫妇二人又投资了22亿元,创建了一个化纤厂。

那个时候,恒力集团主要业务是生产并销售涤纶丝线和面料,面料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定制。

生意很红火,但敏锐的范红卫很快就有意识到,这个生意的瓶颈所在——PTA,也就是精对苯二甲酸。

中国当时对PTA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可国内却没有很大的生产基地,很多原材料需要从韩国等地进口。

换句话说,作为一个行业,化纤是很容易被上流行业卡脖子的。

而事实也的确如范红卫所预料,随着恒力集团名下的化纤厂不断扩大规模,他们时常会感受到从外国进口原材料时,会出现价格上涨或者供应不及的问题。

为了彻底解决上游原材料的问题,2003年,范红卫夫妇将自己手中大大小小不同的产业进行了整合,正式成立了恒力集团,并且利用获得的资金投资石化产业发展。

从此便开启了如开挂一般的发展速度,恒力集团的产业覆盖石化、新材料、地产,酒店等领域,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商业帝国版图。

在这个商业帝国当中,陈建华任董事长,范红卫任副董事长。

而范红卫的存在,和一般家族企业让女性出来充当门面不同,她在企业里是有实实在在的话语权的。

例如恒力集团开发了新产业石化后,成立了一家上市公司,名为恒力石化,公司的领导人就是范红卫。

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范红卫夫妇的恒力集团,以年营收1135亿美元(人民币7891亿),排名全球第75位,成功超过华为,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制造企业。

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上,范红卫更是凭借1700亿财富值超过杨惠妍,一跃成为中国新女首富。

如今的恒力集团,已经是“全球产能最大的PTA工厂之一”、“全球最大的超亮光丝和工业丝生产基地之一”、“全球最大的织造企业之一”,企业竞争力和产品品牌价值均列国际行业前列,总员工高达12万。

与之相对的,恒力集团力压刘强东的京东集团,范红卫也成为了江苏首富。

不过越庞大的商业机器,运行起来就需要更多源源不断的能量,也需要驾驶员更加谨慎的驾驭。

尾声

范红卫与陈建华夫妻二人,相识于微时,白手起家,互相支持。从一家破产的小企业,发展到了全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

两人不但在事业上发展的如火如荼,爱情也是几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传出过任何婚变的新闻。

这一切,不说是奇迹,也算是世间少有。

他们生于时代的风口,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抓住了机会,经历了无数风雨,缔造了自己的商业传奇。

无论外界如何探讨与质疑,这对已年过5旬的夫妻,成功的经历和相互扶持的精神,都是值得后辈学习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恒力   首富   华为   富豪   杀出重围   纺织业   纺织厂   民企   中国   夫妇   工厂   集团   行业   工作   范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