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3000点,这个梗米国也有

国庆节后,随着沪指迅速跌破3000点。一句“永远3000点”的梗迅速开始在网上走红,有人说十几年前我爸爸打响了保卫3000点的第一枪,十几年后轮到我倒在了3000点的血泊之中。字里行间之中,既流露出满满的无奈之感,也隐喻着对A股市场长期投资的辛辣嘲讽,更是表达着心中的无比愤慨。

不过在我们看来,所谓的“永远3000点”其实是一种正常规律的体现,即过去的超级牛市(06-07年)极大地透支了未来,以至于出现长期的反向均值回归,用来偿还曾经欠下的巨债,属于股市中十分稀疏平常的事情,并不是A股所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上面是美股1929年大萧条后的走势图。1929年10月-1932年7月道琼斯指数从381.71点坠落至40.6点,33个月的时间内跌掉了89.4%;其后市场虽然从40.6点的大底开始,逐步企稳回升,但期间一波三折的过程实在叫人痛苦万分。特别是1937-1942年夏季,道琼斯指数再度下跌了47%,反复折腾之下,几乎可以叫整整一代人不再相信股市;即使是到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夏天,道琼斯指数也仅仅只是摸到了1929年半山腰的位置,而这一天距离崩盘开始已过去了整整16年。

看到这里,大家是否感到与当前我们在A股遭遇的情况有着惊人的相似呢。同样在金融危机大崩盘之后,市场从极低的位置开始逐步企稳,一波三折中反复折腾,一晃十五年过去了,指数依然在2007年峰值的半山腰附近徘徊。

事实上,这种“永远某某点”的梗在美股中也并非孤例,而是每隔若干年反复上映。上图是1965-1983年米国股市非常著名的滞胀时期走势图,1965年触及的点位,到1983年仍然见得到,又是一出18年不涨的人间惨剧。

另外还有最近的一次,1999年标普500就突破了1200点,到了2012年依然还可以见得到1200点,是不是也可以称其为十三年不涨的辣鸡呢。

对照标普的这幅图,不禁让我想到了跌回13年前的港股,两者的走势还真有些相似。2008年这一波下跌对应美股2000-2003年互联网泡沫后的崩盘;2009-2017这波逐级反弹对应着美股2003-2007年的修复性反弹,且两者都曾在反弹的最后阶段瞬间刷出过新高;2018年至今的下跌则正好对应美股2008-2009年的下挫。

坦白讲,每一次十几年不涨,多少有些残酷,毕竟就像许多人所说得那样,人生能有几个十几年。但是残酷所对应的其实是过去,而对当前的投资者而言,实际上意味着机会,因为均值回归是股市中的基本规律,大调之后必有大涨。美股每一次十几年不涨之后,都会紧跟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牛市,例如站在1945、1983、2012的时间节点上,往前看分别是十几年不涨,让人气馁不已,但往后看无疑又是无比幸运的,恰好分别处于美股三次最大牛市的起步阶段。

同理,A股的“永远3000”点以及港股的“跌回十三年前”,让我看到的不是沮丧而是机会。当然,立刻有人又会反驳我,拿严峻的经济形势、老龄化、复杂动荡的地缘环境来说事,认为永远不会再有牛市。然而,这些人大概率是记忆短暂或者压根就没关注过股市的历史,事实上每一次熊市都是形势恶劣,让人看不到希望的,如果一切歌舞升平,又怎会有如此凄惨的下跌呢。坦言,今日经济之衰退比不了大萧条,俄乌争端也没有二战破坏性更大,地缘关系再严峻也达不到冷战的对抗程度,眼前所面对的形势危局,并没有比历史上任何一次来的特殊,太阳终究还是会照常升起,我们实在没有理由过于悲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地缘   半山腰   萧条   牛市   严峻   走势图   股市   形势   事实上   指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