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生长”在自然里,东西湖区绘就“湖乡山水”画卷

如果从空中俯瞰武汉东西湖区,你将看到这样一幅城市与自然交织融合的美景:26个湖泊如熠熠明珠,铺展开生态底色;绿道林荫如飘逸丝带,勾勒出灵动线条;大小公园人气满满,绽放着幸福生机;花海和彩树是点睛之笔,涂抹上鲜艳色彩。

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张传明 摄

十年来,东西湖区园林部门本着“将自然融于城市,使城市归于自然”的理念,以打造具有湿地花城特色的公园城镇和生态宜居城区,构建丰富多彩的生态园林绿地体系为重点,不断勾勒增色,绘就了一幅“湖乡山水”美丽画卷。

发挥优势打造湿地花城,铺展生态画卷最美底色

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张传明 摄

东西湖区地处汉江、汉北河、府河汇合地,山水资源禀赋优越,26个湖泊藏身其中,如一颗颗蓝色宝石。如何不辜负生态优势,让水和城相伴而美,彰显湿地花城特色,是该区在描绘生态画卷中打下的最美底色。

今年9月底,东西湖区中央明渠樱花溪公园正式建成,该公园北与径河公园相连,南与码头潭公园相接,全长3.3公里,是武汉市第一条樱花河道,来年春天将呈现独特的“樱花水岸,花色盛宴”。

不仅长度长,花期也为全市之最。该公园引进40多个樱花品种,包括钟花樱、河津樱、椿寒樱、大寒樱、染井吉野樱、阳光樱、大岛樱、关山樱、普贤象樱、郁金樱、御黄衣樱等品种,囊括早中晚樱。届时次第盛开,花期可从每年二月中旬持续至四月中旬,连续3个月“超长待机”。

其中,临空港大道和金山大道景观十字轴上,还有“樱花街道”“樱花树阵”“樱花林”“樱花岛”“樱花跑道”“樱花栈道”“樱花水岸”等不同造景形式,为市民打造独特的赏樱体验。

如果说樱花溪的建成,是该区湿地花城的新亮点,那在此之前的两座国家级湿地公园——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便是两张最经典的“生态名片”。

经过水生态修复及景观提升后,以水生植物为主的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目前水体透明度超过2米,5.9万平方米“水下森林”灵动多姿,呈现出水清岸绿景观,吸引大量鸟类栖息筑巢。

而已经完工开放的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营造出林—塘—田—湖—岛的复合生态系统,还打造杉堤春晓、草甸花海、花映山坡、荷塘花溪、泽生花海、油菜花海、彩林花道七大特色湿地景观分区,公园景观和游憩功能都大大提升。

公园数量品质双提升,让市民共享绿色开放空间

樱花溪公园。

今年“国庆”,首届“农投杯”钓鱼大赛在莲花湖公园开竿。50名钓手经过2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46岁的熊勇获得了当日小组赛最佳钓手。十分喜爱钓鱼的熊勇说,他已有14年钓龄,却还是第一次在公园钓鱼,特别开心。

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持景观和谐,公园里一般都禁止垂钓。但现在垂钓爱好者越来越多,找个钓鱼的地方却越来越难。莲花湖公园湖面不大,于是就进行了这次创新尝试,为市民开辟垂钓专区,让垂钓成为公园一景。

这座镶嵌在居民区之间的公园为今年新开,以“静谧杉树林,清爽莲花湖”为设计主题。公园充分考虑居民需求,将原有围墙打开,“推墙见绿”。将静谧的杉林片区与活跃的滨水景观区有机结合,滨水区设置沿湖步道、观湖平台及休憩场地,形成可观、可赏、可驻的滨水景观空间。

为了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近十年来,东西湖区持续推进精品公园绿地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多绿色公共空间。截至2022年6月,该区建成区绿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公园绿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25平方米。截至目前,共建成14座综合公园。

“不仅公园数量要增加,从满足市民需求角度来看,公园品质提升更为重要。”东西湖区园林部门相关负责人说,他们也在不断拓展公园绿地服务内容,逐步完善城区公园绿地游憩休闲、健身运动、文化科普、公共服务等复合功能。

去年“五一”,东西湖区一口气上新了3座公园,分别是黄塘湖公园、金银潭公园、极地海洋公园,不仅景色优美,还因为好逛好玩,都成为超高人气的网红打卡地。

黄塘湖公园栽种了一片7500平方米的百子莲花海,每年夏季进入盛花期,形成一片浪漫之蓝;金银潭公园的“丛林秋千”“丛林蹦床”等游乐项目,十分受小朋友喜爱,一条独一无二的健康花径,可供城市居民“森呼吸”;极地海洋公园则增设了健身器材、太极小广场、五人制足球场、“大鱼乐园”儿童游乐区,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的需求。

补短补缺,小巧便民,两种微空间让幸福共享

“梦花园”口袋公园。

公园绿地人气高,市民“家门口”的口袋公园也极受欢迎,它们虽然面积较小,但选址灵活,绽放在城市各处,扮靓市民生活。

上层有香樟、合欢遮阴,中层种植紫薇、樱花,下层鼠尾草、翠芦莉、蝴蝶花等花开不断,还配置有渐变黄色的蝴蝶廊架、深蓝色的鲸鱼滑梯……位于东西湖区凯旋名居小区门口的“梦花园”口袋公园,梦幻十足。

“原来这边绿化很单调,口袋公园建了以后,我们出门就是花园,一年四季都很漂亮。”住在附近的65岁退休老人彭元发点赞道。

据了解,结合城市更新,东西湖区在10年间已建成“光影花园”“梦花园”等一批精巧的口袋公园。对公园类型、级别和配置补短补缺,提升公园绿地均衡性、可达性、便民性。

拥有花卉交换、植物医院、自然科普等多重功能的绿色驿站更是大大提升市民幸福感的社区微空间。目前,该区常青花园第七社区、将军路街道将军北路社区等已建成6个特色绿色驿站。

笔者在东西湖区沿海丽水佳园小区看到,小区的湖心岛上有一个小而美的绿色驿站,种有月季、绣球花、向日葵、鼠尾草等数十种花卉。绿色驿站站长石金凤正带领几名志愿者在驿站内打理花草。“这些花是替小区全体居民种植的,大家每天都可以来看花,家里多的花卉也可以拿过来。”石金凤说。

丽水社区党委书记胡春林说,绿色驿站的打造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更重要的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促进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同时,该区还鼓励并引导临街、有条件的单位、住区破墙透绿、拆墙增绿,将围墙内绿地融入城市公共空间,推进绿色开放空间的社会共建和全民共享。

密织绿道林荫网,由绿变彩点亮城市颜值

金山大道林荫道。张传明 摄

进入深秋,天气转凉。骑着自行车在绿道上兜风,让人心情愉悦。“咱们区的绿道不仅多,而且风景好。”家住金银湖绿道附近的张女士自豪地说。

作为生态型、宜居型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早在2012年,武汉就对绿道进行了分期建设规划,计划用10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市的绿道体系。

如今10年期到,东西湖区的绿道依托城市线性空间快速“生长”,构建“城区—街道—社区”三级绿道系统,并逐步闭合成环成网。249公里的绿道如同一根根丝带,串联山、湖、林、园等绿色开放空间,也串起了居民绿色低碳的幸福生活片段。

绿道绿意盎然的同时,林荫道的建设也在加速推进。一方面针对城市慢行系统、公园绿地、单位及居住区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点位,进行行道树补种,尽量让林荫道连续不断档。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色叶乔灌木、花灌木与常绿植物搭配,形成合适的常绿落叶比,构成丰富多彩的特色街区、特色道路景观。

正是因为增绿和添彩并驾齐驱,这才有了创谷路和网安大道双边的高大银杏,春季绿量充盈,郁郁葱葱,秋季满树黄叶,金叶梦秋;才有了金山大道以上层冠大荫浓的法桐、银杏作为骨架行道树,以桂花、香樟、乌桕等常绿、色叶乔木作点缀,形成了“车在林中行,人在画中游”的唯美画面……让春日百花争艳、夏日大树浓荫、秋日彩叶婆娑、冬日疏树落叶成为东西湖区市民身边的四季色彩。

让城市和自然共生共融,这是十年间东西湖区交出的生态答卷。下一步,东西湖区将加强城市绿化顶层设计,落实园林绿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发挥现有景观优势,打造有颜值、有质感、有温度的城乡绿化环境,用精细化的绿化建设传递城市温度,将“湖乡山水”胜景越描越美。

(策划:东西湖区园林局 统筹:陶连生 赵保华 图文:余景 叶宗云 董肖 杨苗 魏萱)

【编辑:张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湖区   花城   东西   樱花   城市   画卷   湿地   绿地   景观   山水   生长   市民   公园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