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风景,不是别人的风景

早晨上完课,坐在办公室,喝口水,闭上眼睛,享受一下悠闲的时光,然后读读诗,进入自己的爱好中去,让诗的气息滋润一下自己的脑与心,让自己的心灵放飞一下,远离这工作的现实,进入诗化的境地,来一点浪漫,来点多情,不过这多情,这浪漫,自然都是为那首诗多情,为诗人多情,为一点艺术多情,也许这叫自作多情。

于是读林庚的《五月》:“如其春天只有一次的相遇/那该是怎样的不舍得失去/为什么我们有时说不定/要捉住一只正飞的蝴蝶呢/它只有这一次的生命……快乐是这样的时候/当我醒来天如水一般的清/那像你的眼睛!/说我瘦了,我的心/轻轻的落出天外”。爱的相识、心灵的皈依也许只有一次,林庚以蝶写情,带了浓郁的浪漫气息和唯美色彩。王瑶先生曾概括林庚创作时的心境:“他孤独,也不少幻灭的感觉,但也压不下又去追求的情绪;正像一个夜行人,他是在孤独中摸索着的。”当王瑶先生去问林庚先生,自己对林先生写诗的心境剖析是否正确的时候,年老的林庚笑了笑,未作回答,其实早都有人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诗,读自己的感觉,自己快乐自己觉得有味儿就好,无需说出。这让我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统一答案,统一备课,标准划一,让语文失去了它的魅力,让语文老师失去了个性风格,失去了语言文字的真味儿,也破坏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林庚,北京大学教授,是老牌子的教授,不像现在的一些极个别水货教授,他深耕在传统中国文化的沃土里,他文字功力不同凡响,无论他诗的意象、深度,都值得玩味,读来有种天然的美感,他的诗不像现代的有些诗人的诗,架子搭得大,就是没货,没味儿,什么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诗意美,全无。也许我理解的与别人理解的不一样,也许我不是诗人,不懂现代诗,乱弹(谈)!

今天我读林庚的诗,我是否能体会到他当时创作的心境呢?也未必能体会得到。一位获奖的外国小说作家,当记者采访他,记者大谈对这位作家作品主旨的理解,并进行解构剖析,当记者谈完自己的解读以后,问作者创作小说时的心境和写作意图是什么?这位作者说:“我都写在这部作品里了。”他的回答,让记者一头雾水(其实是,你解读的,我不知道)。

与林庚当时齐名的卞之琳,他看上了张家才女四小姐张充和,不停地为她写诗,他专门收集她的作品和照片,自己出书时,卷首还必须放一张二人外出游玩的照片。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想学沈从文,沈从文在追张兆和时一封信又一封信,终于抱得美人归(其他外力作用下),但沈从文只是一味的单相思,一生都没有得到真爱,他死后,张兆和说:“我不了解他。”而张充和看到三姐的婚姻,已经得出一种认知:认为把爱情句字写得神魂颠倒的人,一定是一个靠不住的人。所以,至始至终没有回应卞之琳的爱情,后来,张充和嫁了个外国人,又随其去了美国定居,卞之琳方才罢休。他自己说,我付一枝镜花,收一轮水月,可惜,我为你记下流水账的无果。于是他给张充和写了一首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张充和收到诗以后,终于回了他一句话:“你看到的风景,未必是别人看到的风景。”卞之琳失望地落下泪水。

生活中,我们对待许多的事许多的人,你自己认为好的,在别人心中不一定是好的,自己爱的,别人不一定爱。复旦大学教授陈果说:“在这个世上,有人喜欢你,也有人不喜欢你,我自风情万种。”庄子鱼之乐,未必是惠子之乐,只要拽着牛尾巴,在田中自得其乐,足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水月   风景   心境   诗人   多情   语文   气息   教授   浪漫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